百家姓趣事典故——耿姓
家谱传记
一、耿寿昌:设“常平仓”平抑粮价
耿寿昌提议设立的“常平仓”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一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还对边疆的粮食储备产生有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西汉宣帝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农业连年丰收,谷价跌至每石五钱,农民种田,基本无钱可赚。
当时,每年都要从关东漕运粮食四百万斛来供给京师,而这需动用漕卒六万人,所耗人力、物力过大。时任大司农中丞的耿寿昌敏锐地看到了这一问题。
耿寿昌,因精于历算,擅长“打算盘”,而受到皇上的常识。他在五凤年间(公元前57~54年)上奏说:“应该改从就近的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等郡收购粮食以供京师,这样可减少关东漕卒过半。”他又建议对渔税增加三倍。
但御史大夫萧望之提出了反对意见。萧望之是西汉开国元勋萧何的六世孙,著名的经学家,为宣帝所倚重。他上奏说:“前御史徐宫家在东莱郡,他说以往增加渔税时,鱼就不出来。老人们也都说,孝武皇帝时曾由官府经营渔业,海鱼就不出来,后来由渔民自己经营,鱼才出来。阴阳之感,物类相应,万物都是如此。现在耿寿昌想就近采购漕运关内的粮食,建粮仓,造渡船,要花费两亿多;动用大量民工,恐怕会引发旱气,使百姓受灾。寿昌只是精于功利的细微计算,尚欠缺深谋远虑,还是继续沿用过去的办法为好。”
我们今天读到这段话,感觉萧望之比孔乙己还迂腐可笑。要知道,当时可是封建社会,科学技术还十分落后,人们把一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灾害,归结为人类犯错误所致。
值得庆幸的是,皇上英明。他没有理睬萧望之的胡言,而是采纳了耿寿昌的建议,漕粮问题果然解决得很好。耿寿昌于是趁机建议在边郡普遍设置粮仓,在谷价贱时,适当提价收购,以保护农民的利益;在谷价贵时,适当降价出售,名叫“常平仓”。百姓对此感到十分便利。耿寿昌也因功被封为关内侯。
二、有志者事竟成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蒲松龄撰: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刘秀派耿弇去攻打张步。在当时,张步的军队实力相当雄厚、兵多将广,非常难对付。在两军交战的时候,耿弇的右腿被敌箭射伤,血流如注,非常的疼。但耿弇仍率领军队攻打张步,终于把张步打得落败而逃。刘秀知道后,高兴地对耿弇说:“你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大意是:有志气的人终于会把事业完成。耿弁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大将,开国功臣。他在南阳时曾建议刘秀讨平齐地强敌张步;后来经过艰苦奋战,终于击败了张步,齐地悉平。刘秀认为耿弇的功劳大于西汉韩信当年平齐的功劳,称赞耿弇说:“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舍,有志者事竟成”从此,“有志者事竟成”成了著名格言,用以说明只要有志气,事业终于成功,千百年来为人所习用。荀子《劝学篇》说。“懊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都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现可以此句勉励青年树立远大的志向,完成时代赋予自已的使命。
有志者事竟成,意指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后来,大家用“有志者事竟成”形容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只要能够抱着百折不挠、坚定的意志去做,一定能成功,获得最后的胜利!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
服务电话:010—68920114 8841 5586
参观咨询: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海淀图书城)25号楼家谱传记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