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门大榜村作者/黄华
大榜村地处电白区岭门镇东南沿海,与阳江市的儒洞、沙扒两镇隔海相望。大榜村委会现辖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万多人。耕地面积2000多亩,海水养殖面积3000多亩,属半农半渔区域。
大榜村已有670多年历史,史书记载是1340年建村。元末明初,福建许氏迁至此,逐渐成圩。解放后,1959 年置大榜人民公社,大榜圩。1974年,大榜公社驻地迁至岭门。
大榜村保存着浓郁的古村风情。郡主宫始建于明朝初年,迄今600多年。该庙地处电白、阳江两县交界,儒洞河在前面不远处缓缓流过。郡主宫于2013年重新修建。村中还有一座境主庙,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庙史。背靠后背岭,依山傍海,前面一马平川。大榜村90%的村民姓许,许氏祠堂是村里最早的祠堂。村中有幢老宅屋龄已有250年,历史上曾出过个秀才,这房子也叫“大夫地”,意指这里曾经诞生过士大夫。

面朝大海人口一万多人的大榜村
大榜村有座粤西闻名的民国电白第一豪宅,名叫“五桂庐”。五桂庐的主人是电白民国时期富甲一方的名儒许炳忠,曾任电白县一中的校长,他有一个哥哥和三个弟弟,许家五兄弟都是大学毕业生,为庆祝五兄弟皆攀“仙桂”,这座楼便名为“五桂庐”。
这座大宅始建于1946年,历时3年才完工,其拥有68间房,两个大院,两个堡楼,占地1600多平方米。大宅右面曾有一座美丽的私人花园,园内建有莲塘、凉亭和楼阁等。四通八达的走马楼,布局严谨巧妙;高耸的廊顶做工考究,坚不可摧;各式各样的宽敞房厅,令人目不暇接;精美的嵌花地板砖,彰显着那个年代华贵的印记;站上欧式的镂空阳台,可以闻到风中飘来丝丝缕缕浮动的暗香……五桂庐的建材都是选用当时最坚固耐用的顶级材料,并设置了防漏、排水装置,木梁是进口木材,经过精心的防腐处理,做工更是精益求精,因此经久不衰。

五桂庐大屋
1949年五桂庐历经3年建成,时值解放,许氏兄弟分别携带家眷移居到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美国、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当时,许炳忠有4个儿子,一个小儿子由于年龄太小不得不送到邻村寄养,建好的“五桂庐”许家还没有来得及享受,便人去楼空了。五桂庐从1949年至1958年的9年其间,变身为大榜小学;1958年至1974年上半年为大榜人民公社楼;1974年下半年至1984年10月为大榜大队楼,当时村里的邮局也设在这里。直到1986年,改革开放后,落实侨务政策,“五桂庐”才尘埃落定,退还许家,并以许家旅美的车璇英为代表,回来承接产权。如今五桂庐仍有许家后人在此居住。年华似水,这座民国时期电白数一数二的豪宅,尽管梁斜瓦残,瓦砾的丹青渐渐褪去原有的颜色,但是无论岁月如何摧残,也无法抹去它那深深印刻着民国时期风格的建筑风范,以及经久不衰的豪华气息。

五桂庐大屋
五桂庐,一座具有时代缩影的民国豪宅,犹如一部尘封的历史读物等待着人们去翻阅。
大榜村物产丰饶,最为著名的是“大榜三宝”: 蚝、膏蟹、金钩虾。
大榜蚝硕大肥美、鲜嫩多汁。每只重量可达一二十克,甚至更多。最大的鲜蚝竟有半斤重,据说村民竟然可以拿蚝壳回去装猪潲喂猪。每到生蚝季节,大榜村的渔民们往往都是半夜出去采捞,然后到了次日清晨回来,几千打的生蚝每天不断地被运回码头。相当一部分生蚝都被运到珠三角。也有当地贩商开车前来收购,辗转成为电白乃至茂名市区酒店佳肴。随着近年夜宵大排档推出“炭烧蚝”,大榜蚝更是供不应求。

村民在采集生蚝
大榜膏蟹远近驰名。大榜蟹品质优良,与当地海水水质有关。在大榜蚝头坡港,儒洞河的河水流过来,与海水交融汇合,从而为螃蟹营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大榜蟹分肉蟹和膏蟹,而大榜膏蟹尤其受人欢迎。大榜膏蟹的脂膏比较多,颜色鲜艳,蟹膏粉润而有弹性,甘香可口。据了解,大榜蟹年可产5万斤左右。大榜蟹的价格不低,平时膏蟹需七八十元一斤,而过年过节一斤要100多元。大榜村民下海捉上来的蟹,都经购售点集中收购,远销珠三角、汕头、福建等地。眼下大榜蟹更成了许多酒楼食肆的美味佳肴,很多外地人专程到大榜村来吃大榜蟹,买大榜蟹。
捕捉大榜蟹,当地人称为“摸蟹”,这是因为一直以来,村民多数是靠一双手,潜下水去,摸到螃蟹后,才捉上来的。在大榜村,公认的摸蟹高手却是一位盲眼阿伯,名叫许李熙。他出生没多久眼睛便看不见了。众所周知,螃蟹有一双钳,摸蟹时防止被它钳到,捉蟹的难度由此可知。许李熙童年时由大人带着下海摸蟹,几十年下来成为摸蟹高手,还带出了一批“趁海仔”摸蟹抓虾。据他说,年轻时最多一天可以抓到十几斤蟹。 许伯一直到60岁才不下海摸蟹了。

大榜防波堤护佑着虾田
虾米之称,始见于唐代颜师古注的《急就篇》注文。明代,《本草纲目》指出:“凡虾之大者蒸曝去壳,谓之虾米,食之姜醋,馔品所珍。”清末民初,民间将其收作“海八珍”之一。虾米食用前加水浸透,肉质软嫩、味道鲜醇,煎、炒、蒸、煮均宜,味道鲜美,为“三鲜”之一。 “金钩虾米”产自电白大榜,由大榜村和山前、山后村的渔民出海捕到天然海虾,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制作时,将虾加盐水焯后晒干,纳入袋中,扑打揉搓,风扬筛簸,去皮去杂,再经加盐蒸煮、干燥、晾晒、脱壳等工序制成产品。以白虾米为上品,色味俱佳,鲜食尤美。虾米晒干后弯曲成钩状,加上色泽金黄,因此称为“金钩虾米”。
大榜出产的金钩虾,剥壳晒干后,虾肉大如脚趾,金黄透明,吃了脸上“红粉花飞”,胜过红脸关公!早在一百多年以前,大榜金钩虾米就出口到南洋,闻名遐迩。
大榜村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民富业兴富裕村。大榜有海岸,全长5公里,是发展养殖业的好地方,现有海水养殖面积3000多亩。渔业盛产对虾、膏蟹、蚝蛎和网箱养鱼。大榜蚝头坡港是天然良港,拥有5000亩原生态海湾。村里从事海水养殖和小海作业的有2000多人。
大榜村地处沿海,耕地资源有限,这就形成了大榜人外出经商创业的传统和勇于开拓、艰苦创业的优良品格,在电子和建筑两大行业创造了佳迹。电子产业以手机电池为主,大榜人在深圳等地办的电子厂有数十家。村里在外面电子厂打工的有1000多人。建筑业涵括建筑、房地产和港口码头施工。村里外出当建筑工的超过1000人。

大榜村6000多亩连片养虾场
大榜人历来重视教育,大榜小学建于民国时期,现有学生1000多人。作为一个村子,大榜还有一所中学。大榜中学建于1986年,现有学生1500多人。
村里还建有文化中心,供村民白天打牌、下棋,晚上健身、玩耍。
近年来,大榜村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狠抓基础建设。大榜村投入建设资金120万元,建成6公里长的硬底化环村路,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投入20多万元完成村地下排污管网工程;投入25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两层高的大榜农贸市场;投入120万元建成村委会办公楼。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定时打扫村道和清理垃圾。
同心同德谋发展,大榜人正在描绘和实施着新的发展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