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讲堂(1)】:七言成联创作十二法
主讲:三少爷的微笑
一、设色法
色彩是事物最鲜明、最感性直观的特征,能直接引起文学画面美感。设色法主要是以颜色词起到全联润色作用,一如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所起到的效果。或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举例说明:
题荣宝斋联 高其佩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联语中写“软红”“新绿”,以设色手法,描绘诗情画意,却很清新,直切主题荣宝斋书画店。整联读来有“躲进小楼成一统,不管春夏与秋冬。”的感觉。
题第一楼联 洪亮吉
第一楼边浮大白;
初三月上荡空青。
联语中的大白亦指大酒杯。《说苑》:“饮不酹者,浮以大白。” 空青谓青色天空。杜甫《不离西阁》:“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
联语清爽流利,气势不凡,有如唐诗的感觉,很切酒楼之名。空青对大白,很巧妙对仗,亦是设色法运用。
类似的七言对联有倪国琏题古藤书屋联语“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郑心一自 题“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 ”彭玉麟题江西石钟山梅花厅“长啸一声秋日白;寄怀千古远峰青。”等等。
二、拟人法
拟人是诗词联常运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以人物心情代替风物内容,由此起到文学审美效果。拟人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一如宋祁的词句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举例说明:
自题春联 郑板桥
春风放胆来梳柳;
夜雨瞒人去润花。
此联拟人比喻生动,灵采飞扬。上联与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处的春风是把梳子,柳是美人。下联与老杜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着本质的赞扬。只不过老杜的诗句比较正经,老郑的则有十分欣喜的流露。整联放得开,收得拢,把春风夜雨两种寻常事物用诗意化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得生机十足。放字,梳字,瞒字,润字,都恰到好处,体现了力学的美感。
题自然庵 郑板桥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此联中的山指江苏镇江的焦山,江指长江。上联描写了焦山雨后清新怡人的景象,令人浮想联翩。下联描写了江水倒流,晚潮而至的情景。“回头”的拟人写法很形象,且与“扑面”巧妙相对。此联让人身临其境,从视觉听觉表达,是为动态画。
自题 郑板桥
种竹似培佳子弟;
拥书如拜小诸侯。
此联可看出郑板桥是个儒雅之士,周敦颐有爱莲说,老郑则有爱竹说,上联把竹当做子弟或当做儿孙来看待,可见一般。下联则是爱书之道了,拥书如拜小诸侯,可见其读书风趣,可见其主人翁的读书精神,这与“拥书如坐小朝廷”是大不一样的哦。
类似的七言对联有赵文楷题梳妆亭“江光铺白开妆镜;峰影浮青上晓鬟。”阮 元 题衍庆宫“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等等。
三、距离法
距离产生美,这是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说的是人们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等的审美过程中,必须保持特定的、适当的距离,如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否则就会影响和削弱审美主体的审美效果。诗词对联中亦常用到此种手段。如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如唐李白“月下飞天镜;云中结海楼。”如唐李商隐“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举例说明:
无隐精舍 莫友芝
入座有情千古月;
当窗无恙六朝山。
上联用语新奇,用拟人手法,邀月入座谈心,大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意境。下联造句更见创新意,诗文中用“六朝”之典实抒情的句子较多,而友芝的“当窗无恙”就不同于一般的借景抒情,具有较为深刻的历史涵义。联语构思立意别有特色。用字炼句,体现了工稳、贴切、新奇。见《古今名胜对联选注》 ——此联属于时间距离。
大明湖小沧浪亭 刘凤诰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此联十四个字,就有四对数量词,串组四种富有特色的自然风物。勾画出济南城特有的风光秀美的景观。联语朴实无华,疏朗明快,对仗工整,贴切佳妙,婉丽可诵。见《历代楹联选注》 ,此联属于空间距离。
又一村联 李鸿章
山椒云气易为雨;
村落人家总入诗。
上联写“云行雨施”的自然气象;下联隐含乡村小桥流水炊烟的清幽环境。联语简洁清爽,朴素纯真,平直中有曲径,颇切“又一村”之题。见《古今联语汇选》--------此联属于心理距离。
类似的七言对联有 汪炳璈题涵碧亭“水从碧玉环中出;人在青莲瓣里行。”前 人 题吟诗楼“花笺茗椀香千载;云影波光活一楼。”前 人题会景楼联“曲槛遥通沧海月;虚檐不隔泖峰云。”等等。
四、虚实法
虚实运用在文学中常被理解为光影的叠加错落与心境的流水自然。宋代著名画家郭熙说:“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这里所说的烟霞锁高山,断脉映远水就是以虚写实的笔法。在诗词联中多为体现景与情的虚实。即写景是实,抒情、议论是虚。比如五代李煜词中“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举例说明。
岳阳楼 陈大纲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四面湖山归眼底”,这正是登临送目的真实感怀。“万家忧乐到心头”,化用自然。联语清雅风致,先景后情,言简而意深。
常熟虞山昭明太子读书台 胡君复
五六月间无暑气;
百千年后有书声。
上联实写,下联虚议,实虚结合,联语读来有寓意。
陶潭题安庆大观亭联云:
倚槛苍茫千古事;
过江多少六朝山。
联语先苍苍议论,后又结合眼前风景,也是虚实结合,读来很有想象余地。给人无限沧桑感慨。
类似的七言对联有 文襄又题兰州澄清阁联云:“万山不隔中秋月;千年复见黄河清。”
五、典故法
对联用典故,多以典喻今,以典起兴,以典褒贬,以典概括,以典谋篇,以典修辞,以典美文,以典突出主题,以典达到思想、意境艺术完美统一的效果。因此,需要熟悉历史文学典故。可参考李渔的《笠翁对韵》或一些文学辞典。
题保极宫联 王 杰
夜雨闲吟左司句;
时晴快仿右军书。
左司句:指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句。韦应物曾任左司郎中,也任过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以淡雅著称。这里所写“夜雨闲吟”也许是泛指,也许是实指,指作者闲吟韦左司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右军书:指晋代王羲之的书法,王官至右军,故称王右军。“时晴”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也指时令。联语撇开宫殿人事不写,而别立新意,写读诗和学书的快感,既工整,又有意境。见《古今名人对联选注》。
春联 王文治
槐为王氏传家树;
杏是唐人及第花。
“槐为”句:化用王氏典故。宋王佑被贬时,在庭院中亲手植三槐树,并说他的后人必有为三公者,后来其子王旦果为宋真宗朝宰相,时称三槐王氏。后就用三槐为王姓的典故。“杏是”句:化用唐郑谷《曲江红杏》诗句:“女郎折得殷勤看,道是春风及第花。”及第花,即杏花。联语化用典事,造句工稳,是富有个性特点的春联。见《中华对联大典》 。
自勉联 朱自清
但得夕阳无限好;
何须惆怅近黄昏。
这是用李商隐《乐游原》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稍加变动,用以表示作者在艰困的境遇中,对反帝斗争的坚定及对新的希望抱着乐观态度。
类似的七言对联有刘宗辉题滕王阁“有客临舟怀帝子;何人下榻学陈公。” 梁奉直赠人联 “欲知世味须尝胆;不识人情只看花。”
李尧栋题莫愁湖“一片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 ”等等。
六、衬托法
衬托法一般是有比较参照物,一是句中自有对比,二是联上下有对比。衬托的意思就借物比拟,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 等等。
陶文毅尝分署楹联。
一、湖心亭云
野烟千叠|石在水;
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面断句尾四三,前四字可以为状语成分,其时也就是衬托的前缀。千叠,一声,属于联上下对比。
自题 郑板桥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此一联是句中对比衬托,如荷擎雨盖,菊傲霜枝,属于欲扬先抑。
得月楼 前人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此一联还是句中对比衬托,如楼、云、池、月,属于先抑后扬。
就像老师前面写的一联乡村:
池边竹子绿如水;
墙后桃花红比砖。
也是属于衬托法运用。竹,水 ,花,砖。
衬托法要求运用自然,不能过分夸张,也不能过于压抑。
七、画面法
七言成联,画面感强,给人一种视觉的唯美享受,如身临其境,如梦里翩然。这类七言的成联用词清丽,华美。
山阴石屋在香炉峰之半山,有楹联云:
花雨欲随岩翠落;
松风遥傍洞云寒。
钱塘于谦题,见《小仓山房诗集》。
江湘岚题啸月台联云:
月光留客横拦路;
花影瞒人斜过墙。
陶然亭 翁方纲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简注]陶然亭:见前注。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清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有《梦园丛集》等。古寺:园内元代所建之慈悲庵。深堂:指慈悲庵的殿堂。联语在幽静二字上着墨,“无人到”却“有月来”,这幽静雅致之所,自然是诗人墨客喜欢来此聚会吟咏的好地方。见《北京名胜楹联》 。
八、诗意法
诗意读来或澎湃激情,或天风振衣,或酒樽尽兴,总之感情强烈,读来很有个性风格。
拂云楼 左宗棠
积石导流趋大海;
崆峒倚剑上重霄。
联语用衬托手法,以积石和崆峒山的意境,相衬拂云楼之峻拔。作者借“倚剑上重霄”一展旷怀,表示出自己的雅量和志趣。见《左宗棠楹联辑注》 。
题石钟山观音阁 曾国藩
长笛不吹江月落;
高楼遥吸好云来。
此联出自《曾文正公手写日记》,记道“北风吹雨,登石钟山观音阁,萧然已有秋意。”此联文辞俱佳,情韵动人,月云悠然,梁章钜的第三子梁恭辰曾评此联若摘自盛唐诗句。
题苏州沧浪亭联 俞樾
短艇得鱼撑月去;
小轩临水为花开。
此联即是诗,也是画,写的清新温婉,很符合大家的审美情趣。
九、词境法
这个比较好理解,一副对联看来 比较唯美,如画如词,给人印象深刻。对联里隐约有词的感觉,就是词境法运用。
闻人述京师陶然亭联云:“万荷倒影月痕绿;一雨洗秋山骨青。”语特秀俐,未经人道。大家看这副联,月痕绿,山骨青。很有想象力的词语,有词的清冷之境。再举个例子:
桃花坞 三少
画雨当年拖玉径;
隔花一伞避深春。
此联主要是下联的词境比较浓,给人优美的凄伤之感。
词境法七言成联中比较少见,但如果有,都是写得很好的作品。大家以后阅读中可以慢慢体会到。
山居100幅中的这副:
小花不是春风约;
永夜依然灯影温。
主要是上句类似词境,所以读来温婉动人。
十、摘句法
这个一般都是写联的作者从自己的诗词作品摘句而来。
自题联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简注]这副自题,是林则徐遭诬陷被朝廷流放新疆伊犁的途中所作的七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诗中的颔联。全诗为:“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是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道光皇帝听信谗言,罢了林则徐的官,并流放新疆。在受到极大的打击下,林则徐没有奉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古训,而是“自念祸及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在流放途中,他没有悲观和绝望,仍与妻子戏谈、吟咏。舒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忠怀。苟利:如果有利。岂因:那能因为。避趋:回避和趋向。上联说只要对国家有利,个人的生死自不计较;下联说,那能因祸就回避,是福就趋向。联语直抒胸臆,悲壮感慨,表现林则徐一颗赤忱的爱国之心和把个人的生死、祸福都置之度外的高尚情操。见《中华对联大典》 。
六十贱辰画梅自题之
冰心耐冷清如许;
铁骨凝寒老更奇。
此联用梅花比喻自己,彭玉麟有句名言“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寒士恰如梅花,梅花就是寒士。所以他的诗中有联句云“妆成粉黛湖山色;冷透梅花天地心。”和“历尽四朝兵燹劫;开透千春天地心。”
附 《六十贱辰画梅》
六十年来写一枝,重开花甲正当时。
冰心耐冷清如许,铁骨凝寒老更奇。
错节盘根春自足,暗香疏影雪相宜。
孤山幽静西湖洁,不许纤尘到砚池。
十一、集句法
集句法指的是从别人的作品中集句而来。就像老师前面的集句集词作品一样,总之不是自己写的。
梁章钜 沧浪亭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系欧阳修句,下联系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常德王梦湘以敏集句联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阁道回看上苑花。”出语实写西山如铸,对语写清故宫亦名隽。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畔之南,桥上石亭有联云:“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集句恰切题分。
予亦有集句云:“山鸟似犹啼往事;桃花依旧笑春风。”
十二、通感法
通感法与衬托法不同,通感法一般都是直接抒发胸臆,不带贬低色彩。衬托法还有先扬后抑,后扬先抑。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联中高士、美人 ,算是比拟了,但整体作品咏梅花,却是通感的运用。如梅在 雪的世界中形象,如梅在 月的世界中的形象。
袁君泉联云:“石含太古水云气;竹带半天风雨声。”石与水云,竹与风雨。都是通感的运用。
彭玉麟 题浙江省杭州西湖迎翠轩
两岸凉生菰叶雨;
一亭香透藕花风。
此联对仗风雅,面对西湖,举目轩外,就如一幅美丽的画卷:许些菰雨生凉,满是荷叶花香,仿佛有世外源之意。联想到作者在战场中的风雨,有如“踏刀丛且兴战歌”,那是种豪情干云的进取壮举。而此联中的风雨则是退思战场之意,有如“西湖长盼主人回”,完全与世无争,享受着山水之自然美。整联好似置身在西湖的山光水色中游览一样,心坎中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清新舒适。另有彭玉麟集句版本“枫叶荻花秋瑟瑟;闲云隔水日悠悠。”亦为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