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8个常见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规律,赶紧收藏!

爸爸妈妈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呢?

孩子频繁的闹脾气、没礼貌、乱扔玩具,屡教不改....做出一些我们根本无法理解的行为。

实际上,孩子种种行为的表现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今天,格格给大家整理分析了8种孩子常见行为背后的心理规律,让我们来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行为一:躲在大人身后

情绪词:“我有点尴尬”或“我很害怕”

行为分析:带着孩子走在路上遇见熟人,家长出于礼貌往往会让孩子同对方打招呼,但孩子却突然躲在父母身后,不愿见人,也不愿说话了。

小建议:

有句话这样说:被逼着打招呼的孩子,学不会真正的礼貌。

如果孩子的性格本来比较内向,不喜欢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那我们也无需逼迫,慢慢引导即可;

但如果孩子本来已经习惯和打招呼,却突然反常的躲在父母身后,事后我们就要仔细问问孩子为什么会感到害怕,防止孩子受到伤害却不敢告知父母。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为二:把玩具堆在床上

情绪词:“我感到不安全”

原因分析:这种情况多见于一些独睡的宝宝,他们会喜欢将许多玩具放在床上一起入眠。

尤其是当孩子做噩梦、被批评、受到小伙伴欺负等情况时,就会想要从一些熟悉的东西(如小毯子、毛绒玩具)中寻找安全感。

小建议:

当我们发现宝宝频繁出现这样的行为时,不要急着阻拦,而是要寻找根源,多和孩子聊聊天,问问孩子最近发生的事情,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是ta最坚强的后盾,心理上得到安抚。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为三:说话时眼神飘忽不敢对视

情绪词:“别揭穿我”

行为分析:这种行为常见于孩子在犯错或撒谎时,是一种“心虚”的表现。

3-6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犯错之后,在面对父母的质问时,他们会不敢同父母的眼神对视,本能的用谎言或逃避来伪装自己。

小建议:

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说谎”是必经的一个阶段。

孩子说谎的原因有很多,但不管什么情况下,千万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拆穿孩子的“谎言”,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行为四:扔玩具,摔东西

情绪词:“我很生气”

行为分析:有的孩子脾气比较暴躁,一旦有什么事情不顺心意,就会用一些比较暴力的手段(如扔东西、摔东西)来发泄怒气。

小建议:

这种情况可能跟家人平时对孩子毫无原则的宠溺有关。

如果孩子因为一点小事发脾气,大可以放任孩子去闹,让ta有一个发泄和冷静的过程,但家长一定要坚定立场,不该妥协的地方一步都不能退让。

(注意:家长要在孩子的视野范围之内,防止宝宝发生危险。)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为五:无缘故的大吵大闹

情绪词:“把注意力放在我身上”

行为分析:有的爸爸妈妈可能有这样的体验,当自己在全身心的做一件事时(如做饭、读书),身旁的宝宝会突然无缘故的大吵大闹起来,而且十分不好哄。

小建议:

这样的行为一般是由宝宝小小的“嫉妒心”引发的,ta们会希望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全部放在自己身上,并试图用大吵大闹来吸引别人的注意。

这个时候,请爸爸妈妈给宝宝一个温暖的拥抱或亲亲哦~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为六: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

情绪词:“我喜欢你”

行为分析:有的爸爸妈妈可能会发现,宝宝会特别喜欢模仿自己:走路的方式、吃饭的样子、日常的行为...

这表示孩子觉得“妈妈(爸爸)的都是最好的,我非常喜欢。”

小建议:

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深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爸爸妈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宝宝做好榜样哦!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为七:家里有客人时调皮捣蛋

情绪词:“我有点兴奋”

行为分析:孩子平日里乖巧听话,但一旦家里来了客人或去别人家做客,就成了“人来疯”,调皮捣蛋,怎么说也不听。

小建议:

面对客人时,一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太过兴奋,而做出许多跟平时不一样的行为:挑衅客人、乱翻东西,提高说话声音来吸引大家的注意...

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安抚和阻止孩子,让孩子知道,即使再高兴,也不能冒犯别人,做出不礼貌的事情。

图片来源:摄图网

行为八:低着头一言不发

情绪词:“我很沮丧”

行为分析:有的时候,当孩子受到较大的打击时,往往会低着头一言不发,看起来十分落寞,而当爸爸妈妈们想要询问原因时,孩子也不愿告知父母。

小建议:

这种情况下,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或共情。

孩子不愿说,不要强迫,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一直在身后支持鼓励着自己,这样即使孩子最终仍然不愿告诉父母,心中也会受到很大的安慰。

图片来源:摄图网

孩子的年龄太小,很多事情还不能清楚的向父母表达。

但我们可以通过孩子的行为语言来感受到孩子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内心的真正需求,并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亲子关系更加和睦,让教育更加高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