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天才少年的逆袭之路:从复读上民办三本,到27岁年薪201万,他凭什么做到?

▲这是阿呆爸的第185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华为天才少年张霁年薪201万。这个新闻大家应该都看过了。

一个小地方的普通年轻人,复读才考上了民办三本。然后考研、读博,再到27岁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刚刚走出校门,就拿到最高年薪201万,成为大家眼中的骄子。这真心不容易。

(张霁)

看他的这一路成长,几乎就是一个完美的学渣逆袭成学霸。

二十多岁人生里所有的大选择、大节点,他都选准方向。

太励志了。

1

张霁受到关注,是华为天才少年计划。

这个计划是华为这两年新推出的一个精英人才储备计划,主要招聘的就是那些刚刚毕业的年轻博士。

用任正非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

(华为内部邮件,泄露“天才少年”计划)

先说顶级的挑战。以美国加拿大今天对华为的敌意,自然可以看出它在通信领域一骑绝尘的实力了。

再说顶级的薪酬呢?2019年天才项目启动时,招了8个人。

其中两名员工钟钊、秦通年薪为182—201万。其他六名员工也在89.6万到156.5万之间。

今年据说要招200多个,新录用的张霁年薪最高,201万。

刚刚毕业,就能拿到一两百万的薪水。

即使是对计算机、通信这样的资本聚集之处,即使是对向来以发钱不手软的华为,这也算是大手笔了。

华为的求才若渴之心,毋庸置疑。顶级的挑战,顶级的薪酬,招来了哪些顶尖人才呢?

从目前公布的录用名单看,清一色都是名校博士,不仅年轻,而且个个手握一把实力很硬的成果,潜质无限。

2

看到这些年轻的天才计划入选者,我就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几乎所有的入选者,比如今年的左鹏飞、姚婷,去年的钟钊、秦通,等等,从中学时代起,就有学霸之名。

本科、研究生、博士生,也都是名校加持,光辉很耀眼。

唯有今年拿到最高薪酬的张霁,有些“异类”。

因为他本科毕业的学校实在太普通了:武昌理工学院。而且还是一个高考复读生!

有多普通呢?张霁出生于1994年,这所大学比他还小三岁,创办于1997年。

查了一下学校的官网,才知道这所学校,刚开始是高职、大专,后来是三本,中间改了好几次名字,2011年才改为了“武昌理工学院”。

说真的,在看张霁的简历之前,我都不知道武汉还有这么个学校。我问了办公室的两个同事,他们也没听过。

(武昌理工学院)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在有中国四大科教城之誉的武汉,遍地名校,张霁上的民办三本实在是太不起眼了。

3

张霁的起点不高,而且实事求是的说,环境也不太好。

民办高校、大专生源良莠不齐,学习氛围普遍不佳。

四年里,随波逐流,打打王者,吃吃鸡就毕业了的学生很多。

但我认为,在这里,张霁实现了他人生的第一跳。

张霁的老家在湖北通山县。那里以农业为主,经济并不发达。他的父母都是普通老师。他虽然高中成绩不理想,上了个民办三本。

但武汉毕竟是一个大城市。大城市的好处,就是资源丰富,天高任鸟飞。

中国有很多大学地处偏远,虽然科研实力不弱,但氛围、交流、交通都非常不方便。出了校门,一条大街半个小时就逛完了。

我有一些同学就读的是这样的大学,四年大学读下来,穿衣打扮、谈吐还和高中生差不多。

对一个急需开眼看世界,探索兴趣发展的年轻人来说,未必就是好事。所以说,张霁选择的武汉,虽然学校一般,但大环境很好。

4

走进武昌理工学院,他很快就明确了目标:考研。

并且咬定青山不放松。

我相信是武汉丰富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张霁,也刺激了张霁。

从大一起,他就制定了整个四年的学习规划,上课都是坐在第一排,空闲时间就去图书馆自习。

(武汉大学)

整个本科期间,他的各科成绩都在院系名列前茅。

还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国家计算机二级考试,获得全国ITAT职业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资格认证证书。同学们美誉他这是“超级学霸”。

当然,这都是在他入选了华为天才计划之后的报道了。

实事求是地说,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不是多么出彩。

在同处一城的武大、华科,这些只能算是普通学生的标配。

但对这个阶段的张霁,我还是很佩服,很牛。

他牛在了目标明确,把考研的目标瞄上了同样位居武汉光谷的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5

并不是所有人,在一个不理想的环境里 ,都能够千方百计想着跳出去,再上一层楼的。

四年认真刻苦下来,他成功考研到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这算是完成了第二跳。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武汉邮科院,虽然大众知晓的不多,也不是很多学计算机、通信学生的考研首选。

但实际上,这个研究院在业内很有名气。

国家重大项目中光纤通信方面的课题,这个研究院几乎都参加了。

有“中国光纤通信之父”之誉的赵梓森院士就在这里任职。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而且和一般的大学不同的是,这个研究院下属公司非常多 ,走得是产学研合作的路,就是一个大型的央企。

显然,张霁考上这里的研究生,环境要比本科学校好多了。

即使最后,他没有读博,没有去华为,三年研究生之后,他的就业、发展前景,也肯定比大多数本科同学强。

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张霁在这里读了三年,似乎并没有做出重量级的成果。

但他还是顺利完成了一篇质量不错的硕士论文,从大数据的角度,研究汽车论坛维修保养的预测模型。

在这个阶段,他的思考方式、研究能力都有了很实在的锻炼。武汉邮科院重实践之风,潜移默化了他。

在登堂入室里 ,他走进了大厅,正朝内室走去。

6

2016年,张霁实现了第三跳。

他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华科的名气和实力就不用多说了。

今年和张霁一起入选“天才少年”计划的左鹏飞、姚婷,还有去年也拿了最高年薪的钟钊,都是华科毕业。

(华中科技大学)

在华科,他瞄准了人工智能领域,仿佛是突然开窍了一般,在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了8篇文章。

他的成果,具体一点说,是在数据库和磁盘故障预测领域做出来的,对华为有很强的吸引力。

而且他的这些成果很多都是在实习期间做出来的。

当年他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时,刚好导师的实验室和腾讯有合作,他得以进入腾讯实习。

这个实习他没有混日子,像很多人一样只是给简历补个光,他给腾讯实打实做了贡献。

在实习期间,他获得国内、国际专利7项,研究成果获得腾讯公司2016、2017年度杰出贡献奖,2019年度卓越运营奖。

7
2020年,张霁博士毕业了。

他甚至没有主动去找工作,阿里、腾讯、IBM这些大牌公司纷纷邀请他加盟,其中有人开到了360万的高薪。

他最终选择了华为,实现了人生第四跳。

这一跳,见出了格局与情怀。

为什么选华为?媒体采访时,张霁说了几句话,很中肯,很朴素,也很见这个年轻人的情怀。

他说:

最近华为在国外受到一些所谓'制裁’,我希望自己能够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咱就尽力帮助华为渡过一些难关,让世界刮目相看。

华为华为,中华有为。

这两年,华为一直处于风口浪尖,全民关注。

很多普通老百姓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中国有一家这么牛的企业,牛到欧美需要动用极限施压的手段来打压。

在这件事上,中国人憋着一股劲。

这股劲,有像张霁这样的新一代,没有自暴自弃,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那就是最大的希望。

8

最后,还想再说说我对这件事的三点感慨之处。

首先,想为华为点赞。

市场经济时代,靠画大饼讲情怀,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能说做不到,但效果未必好不好。

人才也要吃饭,人才也要养家。对人才,下重金,才是最大的尊重,也彰显一个企业的格局和眼光。

(任正非)

这一点,华为向来就做得不错。虽然加班很苦、外派很危险、末位淘汰很残酷,但还是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愿意去。

原因就是华为舍得花钱,薪水高。这一次“天才少年计划”,引起的全民关注,以及对后来者的引导、效仿,功德无量。

其次,想为张霁的选择点赞。

对于顶尖人才来说,在满足有保障的生活条件之下,哪里的事业最有前途,哪里最能实现人生价值,是决定人生走向的最根本考量。

有钱能吸引人,但只有钱也不行。如果只论钱,就没有与钱学森、邓稼先,没有两弹一星这些事了。

(今年入选天才少年的姚婷)

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是渗到骨子里的。大多数人都以能为国家、民族做一点事而荣光,而甘愿默默奉献。

所以有人给张霁开了360万的高薪,张霁没去。因为他想着要把所学所用在华为最困难的时候发挥出来,让世界刮目相看。

这个选择,在特殊时期,值得一个赞。

最后想说,张霁的人生故事足够励志。

尤其值得那些“差生”、“三本生”“高考失败”者看一看。

张霁的起点,在一个三本学校。

但他没有像很多人那样浑浑噩噩混四年,而是该玩的玩,该学的学。

一步一步,考上一个不错的研究生,再考上一个很牛的博士生,最后去了一个业内最牛的企业。

这还只是他人生之路的一小段,在更大的平台上,还有 更大的挑战需要面对。其他还有第五跳、第六跳。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与其在抖音微博上自怨自艾,不如脚踏实地,好定个扎实的目标,好好的看几本书,钻研几个题目。

就像那黑暗中的萤火一般,自己成为自己的光,不必等候别人的恩赐。如此而已。

今日互动
你有在华为工作的朋友、同学吗?他们怎么看加拿大的那点事 ?累吗?收入怎么样?欢迎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