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为什么捡垃圾?”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98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1

我爸不见了

打视频回老家,发现只有我妈一个人在看电视。

起先我不觉得奇怪,聊了两句之后,忽然想起:

我爸怎么不在?这才八点。

往常这个点,他都是在和我妈看电视啊。怎么今天没见着?

我就问我妈:

我爸睡了?怎么没看见?

我妈说话就有点不自然了,支支吾吾地。看到那个样子,我心里咯噔一下:

坏了,别又是生病了吧。

之所以说“又”,是因为三四年前,有一天跟老家视频,很偶尔地发现到我爸手上贴了一个创口贴。

当时追问下来才知道,他肺炎已经快一个星期了。

医生要他住院,他不肯,而是选择每天中午自己去医院打吊水。又觉得告诉我也没用,我又不是医生,也不能因为他肺炎就回老家啊。

我那个火大啊,又痛,又恨,又无奈。

老人家大意,他们不知道,年纪大了,感冒、肺炎都会死人的。

或者就算知道了,只要事情还没发生在自己身上,就认为永远不会发生。可是真的等到发生了,还来得及吗?

2

一天大概挣一百块吧

所以,这一次视频里没看见他,我第一个就想到了“生病”。

还好不是。

问了几句,我妈说了实话:

还在外面干活呢。

因为这两天天冷,地冻了,老板就改到九点多上工,然后一直干到晚上七八点收工。今天是最后一天,要赶工期,会迟点。

我多少放下了心,想想又无言以对。

这两年,只要是在老家住,我爸就会出去找活干。

大多是零活,给小区栽花种树、工地上收材料、埋线管、铺砖头。一天大概挣一百块吧。

有时候干一两天天,有时候干三五天。

年纪大了,活也不好找。

有一次干着干着,包工头对他们三五个人说:明天有领导来检查,你们都是老头,形象不好,回家歇几天吧。

歇了几天就再也不叫了,等于是变相辞退。

3

有这种困扰的,不是我一个人

对我爸打零工这件事,我很纠结。

夏天我不太担心。但是,冬天,确实风险很大。

自从知道和他一起干活的老头,有好几个都出事了,不是摔断了腿,就是脑溢血了,我就劝他不要干了。

我还怕他是担心生活费不够,生活费每个月多给一千块。

嘴皮都说干了,还是没用,他还是偷偷地跑出去找活干。

这一次,要不是我多嘴问两句,我都不知道这几天他都是干到晚上七八点呢。

南方冬天的夜晚,也是很冷的。

我曾经很想不通。

明明不缺那个两百三百的,为什么还要干?

明明亲生儿子都反对了,为什么还要干?

我一度认为是我挣得少了。

正是因为我挣得少,老人没有安全感,所以才出去干活。

否则,大冬天里,谁不乐意窝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

我还发现,有这种困扰的,不是我一个人的,很多朋友都遇到过。

我有一个朋友,带爸妈住到城里小区了,他妈还会偷偷地去垃圾桶捡快递盒、矿泉水瓶子。家里阳台堆得满满堂堂,都是一些捡来的“垃圾”。

子女也反对,也说,但也是说破了嘴皮,不管大用。“我爸为什么捡垃圾”,成了他好几年的困惑。

最后做儿女的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不用自责,因为老人就是闲不住。干了大半辈子活,吃苦耐劳习惯了,真的闲下来反而难受。

到底是为什么?

妈妈上当,马东做法奇怪

前几天我看到《奇葩说》马东说的一个故事,似乎有点明白了。

马东说的故事,大意是:

马东的妈妈每天都看电视购物。

有一天,电视播一款欧洲皇室订做的包包,原价19800元,现在只卖930元。

马东的妈妈被说动心了,就打电话订购了这款包。

其实我们都知道,什么皇室订做,都是胡扯。原价一万多,现价几百块,也完全就是一种营销手段,说不定只值几十块呢。

如果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会立即劝阻妈妈“不要买”。

但是马东的做法有点奇怪,他没有当面戳穿这个“骗局”,而是眼睁睁看着妈妈打电话订购了这款包包。

为什么不阻止,不揭穿?

马东说了一番话,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大意是:

妈妈太孤单了!爸爸走了十年,妈妈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平时消遣只有看看电视,买买东西。

相比于儿子,电视购物“陪伴”妈妈更多一些,如果他连这种慰藉都剥夺,那真的是太残忍了。

5

一个解释:没有满足“安全感”

这番话一说完,我就觉得马东真是活得通透。

我们一般人当然不可能像马东那样土豪,看着家人上一千块钱的当也不阻止。

但是道理却是相似的。

我爸不顾劝阻,跑出去干活,当然是为了多赚一点钱。

但是在赚钱之外,恐怕还有更复杂的心理动因。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

待在家里看电视、打麻将,很可能就会让他觉得自己“老了,没用了”,然后就会担心“给孩子增加负担”,就会焦虑不安。

而出去干点活,多少有点收入,则会给他带来“我还有用”的安全感。

为什么他没有安全感呢?其实也和马东的妈妈差不多了。

子女不在身边,陪伴太少了。

我们常常认为,那些上电视购物的当,上保健品、高利贷的当的老人,是因为和社会脱节太久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认知能力。

这些都有道理。

但是再看看那些上当的老人,往往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

子女不在身边。亲子感情一般,甚至于淡漠、恶劣。

归根到底,他们的安全感,情感需求没有在子女身上得到满足,只要好寄托于电视了。

所以,我爸也就出去干活了。

6

解决:坐下来,多聊会

恋人分手会互相抱怨“你让我没有安全感”,上班白领会想“这份工作朝不保夕,没有安全感”。

其实老人也一样。

对他们来说,世界渐渐失去确定性,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在走向衰老,心里的安全感、情感需求其实远比年轻人要大。

可惜的是,我们大部分做子女的,上有老下有小,忙忙碌碌的,很多时候,根本想不到。

即使想到了,也觉得不是个大事,不耐烦。

比如我自己,每一次回家,其实都是东跑西跑,很少坐下来和爸妈聊聊的。

我也不知道他们想什么,他们也不太知道我在干什么。

老人也有情感需求,渴望安全感,这一点我们忽略太多。

在一种互相隔膜中,我们恐怕都是在各自为战,寻找满足自己安全感的方式。我爸是打零工,我是在写作。

换一句话说,如果子女姿态平等一点,两代人坐下来,有事没事,街头巷尾的八卦都唠唠,也许问题也就根本不会成为问题了。

对我们做子女的来说,这是一个体会,也是一个提醒。今天写下来,一起参考。

今日互动

你爸妈有哪些行为,你觉得难以理解,但最后又释然了?比如吃咸菜,囤积粮食,收集纸盒?欢迎留言聊一聊。

往期阅读:
小孩子的怒火有多大?
养娃不仅费钱,而且费爹妈
零下7度,老婆想做这件事,我拒绝了
疫情下的“超级传播者”:完全不必恐慌
“大头娃娃”卷土重来:养娃路上遍地是坑
女员工猝死:这家公司值得你为他卖命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