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2年前写下《感谢贫穷》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那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女孩贫苦的家庭和她求学的故事。
妈妈身体弱,爸爸种地打工,自己穿土得掉渣的棉袄,大雪天里赶路上学,家庭生病欠下外债,等等。
这些都是农村里很常见的事情,真实,也触动人心。
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下许多人都早早辍学出门打工了。
但这个作者不一样,她的家庭对教育知识的力量有着一种朴素的信仰。
她不仅在艰苦的环境下坚持下来了,不但没有沉沦,反而养成了自信乐观、阳光向上的态度。
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流传太广了,真实的像一个小说,当时我一度以为有人故意编造的。
后来才知道是真的,作者就是来自河北枣强县农村的女孩王心仪。
这是她在准备自主招生时写下的文章,当年她也以707分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这真是一个关于贫穷和希望,激励人心的好故事。
用流行的话来说,王心仪通过读书、高考实现了逆天改命。
今天看到消息,她参军了。
从媒体的报道看,今年她应该是个大三学生。
据说她在大一的时候,就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当时一个北大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在课堂上向王心仪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一句“你的立场越大,你的力量越大”,深深地触动了她。
于是她就有了参军的想法。
2019年的时候,她第一次报名参军,但因为在综合素质考评中仰卧起坐一项不合格而遗憾落选。
今年,她重整旗鼓,再次报名应征,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大学生士兵。
大学生参军,意义、价值不一样,更何况是北大的学生。
拔高了说,是参军报国,往低了说她在军营会得到更多淬炼,今后的步子会走的更好。在改变命运的路上,这是很坚实的一步。
文章里的乐观与阳光,依然很打动人。
现在都说“寒门难出贵子”。客观地说,现在整体环境好了,家长鸡娃就像军备竞赛,都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花精力。
相比之下,出生于农村的家庭,先天起步就晚了一大截。除非是一些极少数天赋秉异者,很难逆袭。
而且从整体上看,以今天这样的竞争压力,一般认为,普通家庭的孩子要想通过读书来实现阶层跃升,一般的985、211已经不够硬了。
至少得上了北清复交,从事的是计算机金融这些大热门行业,才会多几分把握。这可能也就是最近这些年时不时有“读书没用”之论回潮的原因吧。
这些说法有道理。
但是对于个体来说,最好还是不要信。
从大势来说,最近这四十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了,阶层流动之频繁远超历史。虽然最近这些年,上升通道有越来越狭窄的趋势,但整体来说,机会仍然很多。找好赛道了,超车的机会不少。
对于个人来说,要超车,要逆天改命,高考就是最好的一条路。
在这条路上你能拿到第一张,也可能是最重要入场券的一个通道。你考的分越高越好,进的学校越牛越有优势。
如果认不清这个现实,而不幸沉溺于那些“读书无用”“寒门难出贵子”的说法,就很容易浑浑噩噩下去了。
本来就近乎一无所有了,现在还信了这些调调,基本上人就废了。
她说:幸福不是因为生活是完美的,而在于你能忽略那些不完美,并尽力地拥抱自己所看到的美好与阳光。
她说:尽管贫穷刺伤了我的自尊,但仍想说:谢谢你!
她说:我不相信手掌的纹路,但我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
她说:物质的匮乏带来的不外是两种结果:一个是精神的极度贫瘠,另一个是精神的极度充盈。而我,选择后者。
毛公当年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在今天的时代环境下,“有点精神”,王心仪算是提供了一个标本吧。
起点低,有过刺伤,但终于还是走出了自己的路。
中国还有很多穿着破棉袄上学的的农村娃,也希望他们能像王心仪一样不要相信手掌的纹路,而相信手掌加上手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