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构建及选择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储血器官。目前而言,手术是临床上对于晚期肝脏系统疾病的治疗有限的手段。但在进行肝脏移植或者切除的过程中,缺血处理是有效防止患者大出血的有效手段,而缺血之后的再灌注所造成的的损伤也是目前肝脏手术或者移植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在动物上进行了相关操作的模拟。今天小虫就跟大家介绍一种为了模拟这种临床问题而建立的动物模型——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一、实验动物

8周龄,体重为23g左右的C57BL/6小鼠

8周龄,体重为230g左右的SD或者Wistar大鼠

二、实验材料

眼科剪(手术剪)、弯头眼科剪、显微止血夹(3cm弯头或者7cm弯头)、棉签、宠物加热垫、生理盐水、麻醉剂

三、实验步骤

小鼠或者大鼠按照麻醉剂剂量麻醉后,沿腹中线开口至剑突部位(开口大小,小鼠1-1.5cm左右,大鼠2-2.5cm左右)。根据实验需要可分为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

10.1016/j.jss.2014.06.024

(一)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较为简单,棉签使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将肝脏向上翻起,暴露出血管,使用显微止血夹夹闭肝静脉(不是肝门静脉哦)和肝动脉(动脉位置较深,难以肉眼看到)一定时间后可肉眼看到肝脏在血管夹闭后的3-5s内由鲜红色变为土黄色,表明缺血,观察30-60s肝脏颜色保持土黄色表明缺血成功,缺血一段时间后移除止血夹,恢复供血,肝脏由土黄色能在10-30s内恢复到正常颜色表明再灌注成功,此时才能够说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一)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PS:此模型死亡率较高[1-2],全肝缺血会严重影响机体的生理机能,需要较高的手术技巧。此模型一般应用于模拟全肝手术操作,例如:肝脏移植等。

(二)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肝脏是有很多叶组成的,但动物肝脏与人体肝脏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更多的还是选在70%左右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来进行操作。70%左右包含左叶和中叶(大小鼠的两叶大叶)。70%缺血再灌注操作与全肝缺血类似,棉签使用生理盐水浸湿后将左叶与中叶向上分开,剩余肝脏正常在腹腔内,暴露出肝脏中间隐藏的血管,使用显微止血夹夹闭肝静脉(不是肝门静脉哦)和肝动脉(动脉位置较深,难以肉眼看到)一定时间后可肉眼看到肝脏在血管夹闭后的3-5s内由鲜红色变为土黄色,表明缺血,观察30-60s肝脏颜色保持土黄色表明缺血成功,缺血一段时间后移除止血夹,恢复供血,肝脏由土黄色能在10-30s内恢复到正常颜色表明再灌注成功,此时才能够说明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

PS:此模型死亡率较低,但缺血时间的延长会增加动物死亡的风险。此模型一般应用于模拟部分肝手术操作,例如:肝脏切除等。

PS:所有动物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及苏醒前都需要进行保温处理,否则容易造成动物大量死亡!!!!!

具体如下图所示:

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以上即为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操作,但是缺血时间和再灌注实验的不同所造成的损伤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小虫将详细列举不同的缺血和再灌注实验对模型的影响。

根据已发表的文献报道,不同的缺血时间以及缺血部位的不同,所引起的肝脏损伤指标有很大的不同:

图 1 不同缺血时间(’)及缺血程度(%)对肝脏损伤指标的影响

10.1016/j.jss.2014.06.024

肝损伤的程度与缺血时间,缺血面积密切相关!!!!缺血时间的不同虽然会导致肝损伤指标的不同,但缺血时间越久动物发生死亡的概率越高,选择合理的缺血时间对于实验的成功有这重要的意义。在众多的文献报道中60min是大多数研究者采用的缺血时间[3-5]。

图2 文献报道中缺血时间的分布范围

对于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言,缺血期的损伤远远小于再灌注带来的损伤,因此选择一个较为合适的再灌注时间也是尤为重要,以缺血60min为例,国内的一位学者和小虫本人均进行过再灌注不同时间点肝脏损伤程度的研究,两者结果大致类似,以已发表的文章为例:

图3 小鼠肝脏部分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以上就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所有要点啦,希望能对各位有所帮助,也欢迎大家一起探讨模型方面的心得!!

PS:肝脏损伤是一种时间依赖性损伤,但肝脏的修复能力也很强,一定时间后,急性损伤是可以被自我修复的,因此要选择合适的时间,机械性物理损伤与操作人、操作手法和器械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人在操作上的细微差别,可能就会导致所得到的数据与文献报道不一致,在进行正式实验之前一定要多做预实验,模型稳定后再进行正式的实验。

另外麻醉剂选的时候要符合伦理,毕竟现在很多文章对麻醉剂都开始有要求了,提醒一下水合利醛不是麻醉剂,所以尽量不要用在自己的实验中哦,此模型尽量采用短效麻醉剂,乌拉坦有这严重的肝损伤,也不建议用于此模型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