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端:听筝一首情诗就,弹指抱得美人归,河北赵县人

史书中记载较少的这位河北赵县人李端,生于公元743年,卒于公元782年,享年仅39岁。年少时喜欢学道求仙,27岁时中了进士,做了一些小官,但因诗出名,被列为“大历十大才子”。

在李端的生命中,不可不说的一个贵人,便是郭暧(是ài,不是nuǎn)。郭暧不仅在仕途中给了李端很大的帮助,还给了他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郭暧是谁呢?是唐代宗李豫的驸马,娶了代宗的爱女升平公主,他是汾阳王郭子仪的儿子。现在多个戏剧剧种中都有《打金枝》这出戏,说的就是郭暧和升平公主的故事。郭暧出生于公元752年,比李端小9岁。

李端在长安参加科考,几次落第后就待在了京城,开始结交王孙贵族,因诗而名的李端被郭暧和升平公主赏识,成为公主驸马的座上客。也正因为有此关系,李端27岁中进士后,马上得到了校书郎的职务,而有的进士往往要待官好几年才能得到任用。也正是因为和郭暧的关系,又引出了今天要欣赏的诗《听筝》。

李端经常去驸马府上做客,酒席宴间,喜欢上了驸马府上一个叫镜儿的弹筝姑娘。在一次宴席上,郭暧和升平公主发现后,就对李端说,如果你以此作一首诗,能让在座的宾客满意,我们就把镜儿姑娘许配给你。这对于李端这个“大历十大才子”来说,做一首诗不是小菜一碟吗?更何况是送给心上人的,马上起身即席赋诗《听筝》一首,那自然是皆大欢喜、掌声雷动。公主和驸马大喜,不仅将镜儿姑娘许配给李端,还把宴席上所有的金银玉器赏赐给李端,成为一段佳话。真是“听筝一首情诗就,弹指抱得美人归”啊!

解读这首诗,不得不提到两个历史人物。一是筝的发明者,秦时大将蒙恬,蒙恬不仅英勇善战,还非常聪明,可称“发明家”。他不仅发明并制作了筝这种乐器,还是毛笔的发明者,被称为“笔祖”。当然更大的可能是蒙恬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因蒙恬本身名气大,故而得名。

第二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周瑜。周瑜二十四岁即被拜为大将,称为“周郎”。周瑜也是文武双全之人,而且精通音乐。据说周瑜能在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演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有了周瑜的典故,再来读李端的《听筝》就简单了。前两句直接描写镜儿姑娘弹琴的状态,“金粟柱”是形容筝的装饰,素手是形容姑娘的美。后两句则借用“周郎”的典故,说姑娘为了得到周郎的回首,故意时不时地弹错琴弦,以此来说明李端与镜儿姑娘的情愫。全诗仅用20个字,就把一个美丽动人的镜儿姑娘弹筝时的状态,以及二人之间的暗渡情怀,描写得淋漓尽致。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琴声,那纤纤玉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为了博取心上人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琴弦。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