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血糖波动大,空腹血糖高更危险!教您控糖新吃法,让血糖更稳定
在这期节目中,专家把常见的大鱼大肉列为了“降糖秘诀”,而鼓励糖尿患者吃的五谷杂粮却变成了“升糖秘密”,主持人以为是道具摆反了。但是专家却说,没摆反,这是很多糖尿病人遇到的误区:没有吃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当中有三个时间点的血糖很重要:
空腹血糖是基础血糖;
餐后两小时的血糖代表餐前和餐后血糖波动的幅度;
睡前血糖如果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夜间就不太容易出现低血糖。
专家提醒:如果餐后血糖控制不好,相比其它时间点更容易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实际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持续性高血糖、波动性血糖异常有关。而波动性血糖的危害性更大,餐后血糖是引起血糖波动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餐后两小时血糖波动大,且控制不好,未来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和其他重大疾病的死亡风险明显升高。
病例:
节目现场有一位63岁的阿姨,餐前血糖9点多,餐后血糖14、15左右,长期如此十多年了,吃药、打胰岛素各种方法怎么都降不下来,并且出现了糖尿病并发症:双眼做了白内障手术,心脏装了四个支架。
郭主任说,这位阿姨属于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更高。相比于“餐前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和“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正常”更加危险。
餐前血糖正常,餐后血糖高:老年人易忽视。由于餐时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餐后血糖明显升高,甚至是10以上,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
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正常:年轻人更多见。人群相对较胖,胰岛素抵抗比较重,导致肝脏产生的葡萄糖过多,发生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正常的情况。
餐前血糖高,餐后血糖更高:风险比前两种高。引起高血糖并发症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持续性高血糖(餐前就高)和波动性血糖异常(餐后也高)都占了。
所以老糖友不仅仅要关注空腹血糖,还要关注餐后血糖。
由于我国的饮食习惯和人种原因,血糖平均水平高于欧洲人群,更容易出现高血糖,也更需要注意关于控糖饮食的吃法。
糖尿病患者吃粗粮虽然好,但吃不对可能会加速并发症的发生。首先要注意粗粮的量,一般控制在每天主食的20%左右,不超过30%。
另外避免细做,需控制五谷杂粮粉的摄入。同样重量的精米或者粗粮,熬制的时间越长,粉碎的越细,升糖指数越高。
大鱼大肉如果吃对了顺序,血糖和美味可以兼得。糖尿病患者需要将主食到最后吃,最佳的吃饭顺序应为:汤→菜→肉→主食(汤菜肉吃完等5分钟后吃主食)。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少量、吃得慢。喜欢喝粥的糖友喝粥之前先吃一些菜,增加饱腹感;如果要吃饺子这类带肉菜的主食,也建议吃前先喝些饺子汤、吃些菜。
郭主任认为,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两个在家就能做的简单运动,控糖可以事半功倍~
1、热身:将弹力带先往左上方拉一下;再往右上方拉一下;然后横着拉一下;最后把弹力带放到背后,双手向前推一下,然后回来。这样的一套动作,做10组。
▼点击视频查看具体动作
2、滑冰动作:左手横着放在胸前,右腿往后撇;接着换另外一边,右手横着放在胸前,左腿往后撇,交替做,一共做20组。
3、滑雪动作:微微屈膝双手伸直,假装滑雪三下,然后站起来向侧边踢腿,再向另一侧踢腿。这样一套做10组。
注意:需要结合自身疼痛范围内去做。在做滑冰和滑雪动作,一定要保持腰部直立;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与肩同宽;大腿蹲下去的方向与脚掌方向一致。
控制了饮食和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