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他乡的人,如何为老家的父母尽孝?

文:邵杰

图:来自网络

昨天,我在网上再次看到新版“二十四孝”标准。认真阅读后感触不已,具体落实的怎样?我不发表任何言论。新时代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那些工作异地,外出务工的人儿,不能陪伴在老家的父母左右,又如何才能尽孝道?

孝也是一种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孝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原因,如何去传承孝文化,又孝养自己的父母呢?

我家就目前情况而言,也只是口头上的“远程尽孝”,央求家中的亲戚时常过去看看。

老爸今年已八十四岁了,老妈也已是八十三岁的年纪了,好在身体尚可,还能自己照顾自己。我们兄妹四人均在外地工作(弟兄三在苏州,姐姐在上海),就父母的养老问题开个家庭会议,我们兄妹四人的意见想让父母出来,住谁家都可以,想住多长时间住多长时间,这样方便照顾。

可父母的意见很明确——不同意,他们的意思是:身体还可以,目前还不需要人照顾,还是待在老家。

我们知道老爸老妈意思,知道我们工作都挺忙的,不想给我们添麻烦。只得顺从他们的意见,好在老爸能与时俱进,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可以随时微信视频聊天。闲暇时间,我们会定时或不定时的发视频,家族群里聊聊,也算是远程尽孝吧。

什么是孝?古人云:百善孝为先。那到底什么是孝呢?愚窃以为,简而言之,孝就是爱,就是要用心去爱自我的父母。

首先我认为:理解是孝。孝不能用物质去衡量的,有时父母只需要温情的一笑就可以了。要学会理解父母的焦虑、苦衷。错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博得父母开心一笑,认真倾听父母的意见。

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喜欢回忆,爱唠叨,做子女的要学会倾听,无论对与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父母教,需敬听”。一起聊聊家常,人情世故……。对他们的好的爱好,要支持和鼓励。在吃得饱,穿得暖的情况下,精神情感方面的孝养更重要。

顺就是孝,孝顺——以顺为。人在老去的时候,精神状态和小的时候非常相似,有时候他们的想法会很幼稚,有时候他们也会倔强、撒娇,这就要求我们对待父母时,要像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一样。

孔子用“不违”来概括“孝”,应该还不算过时,多陪伴在他们身边,多沟通,多取悦,尽量做到顺他们的意,鼓励他们做些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事,我想这应该是最简单也是最实用的尽孝方式吧。

有首歌叫《常回家看看》,陪伴是孝。许多人听这首歌时都含着眼泪,因为它表达出在外子女的一份心情,父母最希望的还是子女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洗洗筷子刷刷碗看来不经意,却是最让父母感动的。孝存在于日常的生活中,孝不需要感天动地的壮举,工作的事情向他们谈谈,帮他们洗洗脚,擦擦背,倒杯水……,温馨就在一瞬间,幸福感自然满满的。

我想,孝,就是让父母舒心。我们兄妹,从来不闹矛盾,孩子健康,夫妻和睦,工作认真,经济宽裕,个个都挂念着爸爸,从来不让他有担心的地方。这就是孝。

我想,孝,就是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有尊严的生活,有乐趣的生活。

“儿行千里母担忧”,做事做人不要让父母为自己担心,也是一种孝。做到这一点就是古人说的“修身”,品行端正,知行合一。

“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是做人的最基本的美德。试想,一个人对给予自己生命,并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父母都不知报答、不知孝敬的人,又怎样会是一个富有爱心、富有职责感的人呢?又怎么指望他爱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呢?

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生命之本。人生于世,长于世,源于父母,人们大都是在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做儿女的都应懂得知恩、感恩、报恩、尽孝。

尽孝需尽早,“子欲养而亲不待”——人生最大的遗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