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慢病,人生中的遇见与相伴

慢病,人生中的遇见与相伴

历史的长河里,人类其他任何时期都没有像近几十年一样,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食物的加工越来越精细,机械化让人减少了体力性工作,脑力工作的增加让人待在屋子里的时间越来越久,见到阳光的时间越来越少……

对于健康的影响,一方面人类的平均寿命得到了延长,医学技术使传染性疾病大幅减少。另一方面伴随而来的却是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持续高发,我们每个人可能未来都会遇见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

慢病人群要带病生存,这让人类平均延长的寿命大打折扣,而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一个得了卒中的人,生活不能自理,生不如死,一场大病常常不仅使一个人失去健康,更可能夺去一个家庭的幸福,增加社会负担,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慢病虽然危害严重,但可防可控,树立健康的价值观,掌握健康知识,正确对待慢病,学会自我管好慢病,一样可以拥有健康和长寿人生。

做个明智的患者

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我巧遇一位年近八旬的名人,他告知我他得了心房颤动:2014年去外地考察时,随行医生摸他脉搏,发现脉律不齐,回京做心电图诊断为心房颤动。他无任何不适症状,血压略高,无糖尿病,医生安排他住院治疗,用胺碘酮无效,医生开始介绍射频消融手术,患者向身边患有同样疾病的朋友进行了认真咨询:其中一位射频消融成功,3年了,还很好;一位术中心脏破裂心脏压塞,经抢救活过来;一位射频消融失败;两位术后很快复发。

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已大,又无症状,患者决定暂不做射频消融,用药物控制,服用阿替洛尔,每天早晨12.5毫克,每日服利伐沙班15毫克,两年来全负荷工作,正常运动。会议茶歇时他问我这个决定对不对,我回答非常正确,我用7分钟给他做了如下解释:一种疾病要不要治疗,包括手术治疗,一取决于有无症状,二要看有无风险,你无任何症状,又用利伐沙班预防卒中风险,显然无须手术,越简洁安全有效越优先,不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患者马上点赞(微信点赞功能已进入了我的生活):“几句大白话就让我这个不懂医的人听得一清二楚,这才是真教授。”

再给大家讲个故事,一位国内外6次(国内2次,加拿大2次,美国2次)射频消融失败的心房颤动患者,手术失败后,感到失望和绝望,经心脏康复后又回到了健康的生活状态,开开心心,恢复了正常工作。他跟我去达拉斯参观Cooper Clinic(库珀诊所),他见到Cooper后急切询问心房颤动怎么治?无巧不成书,当时85岁的Cooper回答他自己也有两年心房颤动病史,去休斯敦找射频消融最有名的医院做了射频手术,手术历时9小时,术中85岁老人发生急性肾衰竭、急性左心衰竭,手术以失败而告终,于是就没有再做。今年我又去Cooper Clinic时,第一次见到86岁的Cooper正在他的有氧中心运动,他又回归到了原来正常的生活状态,也没什么异样。

不快乐的根源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他那部伟大的作品《老人与海》中,描写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时有一段内心独白:“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就是一种明显的矛盾心理,往往会让人陷入焦虑与抑郁,我的双心门诊中,很多患者的难受症状与心血管疾病并无直接关系,更多的是源于心理,往往由于信息不对称,因对疾病不了解或误解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远超出疾病本身。

与慢病为敌不如学会与其为伴

疾病就如人生中不如意的大事小事,不可能避免。对于疾病,作为医生,我的态度是:认识它,接受它,管好它。消除症状,防好风险,完全可以逐步回归正常生活。既来之,则安之,有时与其与病为敌,不如学会与其为伴。抓紧时间去做正确的事,去享受阳光,去登上山丘,去泛舟河流,去放眼草原,去体味人生……

知识的力量

各项流行病学调查与医学研究表明,生活方式决定了人类健康的60%,17%取决于环境,生物遗传占15%,平常的医疗卫生,得病后的治疗、药物使用,对人类健康的贡献只有8%。

我们的健康68%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健康教育是目前我国每个人都缺失的一课。

美国、芬兰等国有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使心血管病死亡率下降、人们寿命延长的典型案例,主要是通过危险因素控制,如控制高血压、胆固醇,控制烟草等。芬兰通过健康干预,使冠心病人群死亡率降低了80%,寿命延长了10年。

掌握健康知识,掌握健康技能,拥有健康人生。

改变不健康生活方式,充分落实非医疗干预,全面落实个体化的五大处方——药物、运动、营养、心理睡眠、戒烟限酒。

胡大一健康口诀

饭吃八分饱、日行万步路

胡大一慢病健康的五大处方

药物处方

运动处方

营养处方

心理(睡眠)处方

戒烟限酒处方

胡大一健康三字经 

管住嘴  迈开腿

零吸烟  多喝水

好心态  莫贪杯

睡眠足  别过累

乐助人  心灵美

家和睦  寿百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