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智能化训练的变与不变
●军队生成智能化作战能力主要靠训练,提高训练科技含量是夯实训练质效的门径。
●智能化训练是军事训练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抓手,其组织模式将由传统的“人训人”,变为“机器人训机器人”“机器人训人”“人训机器人”等多种模式。
当前世界军事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具有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作战已经登上战争舞台。智能化战争呼唤智能化训练。深刻剖析智能化训练本质内涵,准确把握智能化训练的变与不变,有助于提升智能化训练理论创新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智能化训练的本质属性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军事训练是随着战争发展而发展的。研究智能化训练应首先把准时代定位,过于滞后或超前都将失去其研究价值。根据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中的观点,人类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发展到智能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知识革命三次浪潮。我们正处于知识革命时期,信息化高速发展,智能化崭露头角。我们所研究的智能化训练,既不是信息化时代的军事训练,也不是后智能化时代的军事训练,而是由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发展、工业社会向智能社会过渡过程中的军事训练。
智能化训练,是武装力量及其他受训对象为提高智能化作战能力所进行的军事知识教育、作战技能训练和军事行动演练等有组织的军事斗争准备活动。与传统军事训练相比,智能化训练本质不会发生根本变化。
智能化训练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人,而不是智能化武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催生智能化武器,带来作战领域的颠覆性变化,但这并不影响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军事训练作为重要的战争实践活动,其决定因素仍然是人。
智能化训练仍然是智能化时代军队提高战斗力的基本途径。由于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加入,使得作战能力生成更快更便捷,但这并不代表军队不经训练即可投入作战,人员和智能化武器需要更为精密的协同训练,方可形成作战能力。军队生成智能化作战能力主要靠训练,而不是智能化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
智能化训练仍然是和平时期军队重要的军事实践活动。智能化训练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不会发生变化,它仍然是和平时期军队的经常性工作,在军队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
智能化训练目标仍然是达成人与智能化武器的最佳结合。尽管智能化作战“自主式”“无人化”特征明显,但人仍然是战争实践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各类作战人员与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结合程度,将决定未来战争的胜负。
智能化训练的基本要素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训练形态因为作战形态改变而改变。由信息化作战到智能化作战,战斗力构成要素发生重大变化。信息化作战,战斗力要素构成模式是“(人+知识)+武器”,基本特征是人驾驭武器作战,军事训练以人为主,以提高人员的作战体能、技能和智能为目的。智能化作战,战斗力要素构成模式变为“(人+知识)+(武器+知识)”,基本特征是人机协同作战,军事训练也变为人机并重,以训练提高人机协同作战能力为目的。与传统军事训练相比,智能化训练的基本要素将发生重大变化。
训练周期发生变化。由于战斗力要素的变化,智能化作战能力生成周期将大幅缩短,军事训练周期随之压缩。人员训练将超越生理限制,在智脑辅助下能够更快地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基础训练时间前置、技术训练时间缩短,更多的时间将用于人机协同作战训练。
训练主体发生变化。智能机器人(泛指智能化武器装备和信息系统等)将全面参与到训练实践中,同时承担组训者、受训者角色。训练组织模式将由传统的“人训人”,变为“机器人训机器人”“机器人训人”“人训机器人”等多种模式。智能机器人主要承担体能、技能等基础内容的组训任务,人员将主要承担更高级的战术内容组训任务。
训练内容发生变化。以人机协同作战训练为核心,人员训练和智能机器人训练并行展开。人员训练,重在提高智能化决策能力,以智能化思维、智能化技能、智能化指挥等内容为重点,按照基础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逐步升级。智能机器人训练,重在提高智能化行动能力,以作战规则、环境适应、容错纠偏等内容为重点,按照单机深度学习、多机融合训练、集群自适应训练逐步升级。人机协同作战训练,重在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以单级多要素协同训练、多级多要素协同训练、跨级多要素协同训练为重点。
训练方法发生变化。分布虚拟式训练将成为智能化训练的基本形式。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大数据、无线通信等技术相融合,构建虚拟化智能化训练环境,将为军事训练提供更广阔的战场空间、更逼真的战场环境、更自由的训练时间、更多样的训练方式、更便捷的训练手段。
训练管理发生变化。基于人工智能将实现训练管理智能化,数据分析更加全面、训练计划更加个性、训练调控更加精准、训练评估更加科学。届时,每支部队、每名人员、每台机器都将拥有个性化的训练助理,随时提供全方位训练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