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部落大战三苗部落,战争延续100多年 | 夏商史话连载05 2024-08-04 02:24:18 编者注:为了更好地普及我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历史,从即日起,我们将从夏商时代开始,对中国历史做一个连载。本篇系《夏商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尧、舜、禹为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期间,我国正处于夏族建立国家和华夏族形成的前夕。各个地区性的氏族、部落联盟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加剧。各个部落联盟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势力。华夏部落联盟是中原地区最大最强的一个,而活动在长江中游以南的三苗部落联盟的势力则是南方最强的一个。华夏部落联盟要向南扩展势力,受到三苗部落联盟的阻挡;而三苗部落联盟要向北越过长江扩展其势力,也必然与中原地区的华夏部落联盟发生冲突。就这样,在尧、舜、禹作部落联盟领袖期间,与三苗部落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夺战。三苗,在古史书中又称有苗、蛮、南蛮。相传为颛顼的后代。三苗的活动区域很广。据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吴起说:“昔者三苗之居,左有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禹放逐之” (《战国策·魏策一》)。彭蠡指今湖北东部和江西鄱阳湖一带,古代此地区湖泽较多。古洞庭湖范围较广,大体上包括今湖北南部和现在的洞庭湖。文山在今江西吉安东南。衡山指现在安徽霍山。三苗就是仗恃着这样一个有利的天险地区,经常侵扰其他氏族、部落(为政不善)。三苗早在尧时就已有一部分越过长江到达今河南南部和湖北西北部一带活动。尧曾和三苗在丹山(即今流经河南到湖北注入汉水的丹江。有学者认为此丹水在古冀州境内,即今山西东南部)大战,结果被尧打败而归顺。但是尧并没有跨过长江与三苗其他部落再战,而是采用分化的办法,将归顺的这部分苗人迁到了三危(今甘肃敦煌东南一带。有学者认为“三危”在甘肃陇西县西北)。舜时又将归顺的三苗中的一部分苗人迁往北方。同时为了防止三苗再反叛向北越过长江,便通过交往的方法,想改变三苗人的习俗(即逐步分化北迁,变更其习俗)。但是三苗在江汉流域的势力仍然很大。禹在治理洪水过程中,三苗也参加了治水工程。但是治水成功以后,各氏族、部落都得以论功行赏,只有三苗未受赏。三苗因此又不服而反叛。禹准备用兵去征伐,但舜制止说:我们自己的德薄,反要用武力去征讨三苗,是不道德的事。于是“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韩非子·五蠹》)。也就是用了三年时间来对三苗实行教化,同时加强练兵。古代练兵是军士一手执防身用的盾牌,叫做干;一手拿一种斧形兵器,上面插上羽毛作装饰。操练时要奏乐,其动作如舞蹈一样整齐协调,所以叫做“执干戚舞”,又叫做“武舞”。三苗知道舜、禹作了文武两手准备,只好归顺。三苗在舜推荐禹作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时,又起兵向禹发动进攻。但此时期的禹已经掌握了领导中原地区各氏族、部落的大权,而且已经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一个领导集团。禹在这个领导集中的威令已具有王权的特征。协助禹治水、专掌刑法的皋陶就曾作出规定,各氏族、部落的人民,如有不听禹的号令、调遣的,就要用刑罚来惩办。禹为了进一步扩大统治区域,统一长江流域,决心对三苗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相传禹在出兵之前,在“玄宫”(即祖庙)里举行了一次隆重的祭祀。先祭祀上天,后祭祀祖先,祈求上天和祖先给以力量,保佑战胜三苗。祭祀之后,举行了誓师大会。参加这次誓师大会的,有各氏族、部落酋长,也有掌管各种事务的“百官”。禹在会上手握玄圭向参加者宣布:“三苗为乱,上帝要惩罚他,因为他们不听教化,多次叛乱。在他们那里是妖魔四起、天生异变,黑白颠倒,夜里出现太阳,还下了三天的血雨,炎热的夏天也有冰冻。大地开裂、涌出泉水,连种的五谷也起变化。祖庙中出现了青龙,狗也在市中嚎哭,人民惊恐。我受天地、祖先之命,前去征讨,希望大家同心协力,以诛有罪。”誓师以后,禹率领约5000人的主力部队出发南下,沿途又联合了当地的一些氏族、部落的兵力,直抵三苗活动的根据地——江汉流域。三苗见禹率军前来征战,也驱军前来抵御。但禹所率领的军队,是有严格组织和经过“执干戚舞”训练的武装,不仅战斗力强,而且也有明确的目的。所以战斗一开始,三苗酋长就被禹军射死了。主帅丧命,苗军大乱,纷纷四散逃跑。大部分向南退却,少数逃向北方、东方,一部分向西南方逃走。这些苗民逃到各地后,逐渐被融合到其他氏族、部落中去了,也有些被俘而沦为奴隶。只有向南退却的苗民,得以保存下来。相传后世在湖南、广西、广东以及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苗族,其祖先就是三苗。禹对三苗的这次征讨,其势力已经达到江淮流域,而且北方和东夷的许多氏族部落,也都纷纷向禹表示愿意归顺。这些地区的氏族、部落的人民,后来就成为夏王朝的国民。以禹为首的夏族领导集团,在这次战争中也俘获了许多的苗民和掠夺了大量的财物,这些俘虏就被分配给夏族和参加征伐的各氏族、部落首领们作为奴隶。由于对三苗征伐的胜利,以禹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的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禹的个人权力也远远超过在一个地区部落联盟中行使的范围。有的古书中就说,禹战胜三苗以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太平御览》卷882引《随巢子》)。也就是说,战胜三苗以后,四方归顺,疆土得到开辟,禹开始称王。虽然禹在这时期建国称王,不一定合实际,但是夏王朝这样一个早期国家的雏形已经形成。国家替代部落联盟,奴隶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洪流。 赞 (0) 相关推荐 华夏古国(1) ——夏朝 华夏古国(1)--夏朝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是华夏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延续约470年,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相传, ... 涂山大会:大禹定鼎九州、分封天下,建立夏王朝之盛会 远古时代,在我国黄河中游地区有着许多的氏族.部落,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占据着中原地区,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很大的部落联盟,这就是被后世称为的"华夏部落联盟". 起初,华夏部落联盟的 ... 战争大历史(传说时代):舜取帝位 一.真的有禅让吗? 禅让,更有可能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关于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推举方式,大多数人都认为是一种让贤式的权力更迭,但无论从古籍之中的蛛丝马迹,还是人类数千年来权利争夺的实际,所谓的禅让, ... 上古时代距今多少年 上古时代华夏之源介绍 尧舜禹禅让介绍 文明初曙 从距今5000年-4000年前夏朝建立,在中华大地上,随着氏族制度的衰落,各个地区的原始居民都先后迎来了文明的初曙.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部落组织日益增多,从而各个部落领土融合为一个民族 ... 简明夏朝历史,大禹到夏启,他们是如何改变三皇五帝的禅让制的? 首先,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由国家替代联盟的主要原因是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大家都知道夏朝是由夏启建立的,夏启是禹的儿子,本来禹在位之时,当时还是部落联盟时代,实行的是禅让制,禹本来是将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 ... 简单中国史:②中国古代史早期的情况 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向上追溯最远就是其远古的神话和传说,神话传说虽然不能确信,但其中到底留有一些真实历史的线索.此事好比一个人虽然无法说清自己极幼小时的事,但在他的记忆中却留有那些事的影子.中国古代 ... 华夏部落大战三苗部落,战争延续100多年| 经典中国通史05 尧.舜.禹为华夏部落联盟领袖期间,我国正处于夏族建立国家和华夏族形成的前夕.各个地区性的氏族.部落联盟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加剧.各个部落联盟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势力. 华夏部落联盟是中原地区最 ... 【淅川史话】之十五:淅川滔河黄楝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城墙”,或是三苗部落居住地 龙山岗又称黄楝树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遗址总 ... 石家河文化:三苗部落的玉器文化,并影响到三星堆 石家河文化:三苗部落的玉器文化, 并影响到三星堆 蓦的世界 历史爱好者 石家河文化的前世今生 长江中游地区的文明化进程大概从油子岭文化(距今5900-5100年)开始的,石家河地区的谭家岭城址是当时规 ... 【淅川考古发现连载】3:淅川滔河黄楝树发现新石器时代的“城墙”,或是三苗部落居住地 龙山岗又称黄楝树遗址.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滔河乡黄楝树村西,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文物保护项目之一. 2008年5月至2011年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遗址总 ... 华夏集团VS三苗集团,尧舜禹三代帝王合力,才奠定了华夏统治之基 汉族古称华夏族,然而直到今天,很多人依然没有搞明白,"华"和"夏"分别代表了什么!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一般情况 ... 江汉文明系列之三: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夏而非三苗 江汉文明系列之三:石家河原居民是华夏而非三苗 文|黄饮冰 石家河原居民的种族属性是什么呢?这可以从石家河玉器上读析出来.我作为一名业余爱好者,谈一下看法,也无伤大雅哈! 一.从石家河人灵玉人头像和 ... 三分钟读懂齐桓公霸业精髓:尊王攘夷 | 春秋史话连载05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 会合诸侯本来是周天子的权力,春秋时周王室已无力举行,而诸侯国间一些事又需要共同商议解决,不能没有一个头,这个头就是 ... 中国史上战争(4)夏商鸣条之战 商族为东方夷族部落中最强大的部落.因其先世曾受封于商,故称商族.商族进入中原进而影响中原,起始于商汤时代.汤名履,有政治眼光,其广布仁政,罗致贤能,及早就为推翻夏朝政权做准备.商汤以亳为基地,逐步兼并 ... 阪泉之战:上古时期开启华夏文明史,实现炎黄部落统一的首次大战 阪泉之战:上古时期开启华夏文明史,实现炎黄部落统一的首次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