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拾粹(7):威风凛凛玉雕鹰 古工朴素出磨蹭

原创一夫之2019-12-09 09:56:19

推磨是制玉工艺的起源。

漫漫五千年(甚至更长)的文化期制玉工艺探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期的打磨阶段、中期的推磨阶段和中晚期的推磨与砣琢并存阶段(参见《古玉学步(145):古砣痕迹说(2)——切料推磨雕》)。

凌家滩文化遗址大约处于玉作工艺推磨的中晚期阶段,在很多玉器上留下了大量的推磨刮蹭的原始工艺痕迹,如凌家滩玉鹰:长8.4厘米、高3.5厘米、厚0.3厘米(图1)。

图1-1

图1-2

图1-3

玉鹰材质灰白色,器宽扁形,两面雕刻纹饰相同,表面抛光。头和嘴琢磨而成,眼睛用双面对钻的圆孔表示;两翅各雕一头猪,做展翅飞翔状;腹部规整刻画一圆圈,直径1.8厘米,内刻八角星纹,八角星纹内又刻一圆圈,直径0.8厘米;内圈圆内偏上有对钻孔眼,两翅的猪眼、鼻也用双面对钻孔表示;尾部雕刻呈扇形发散的羽纹。

由于历经弥久、产生包浆浓郁包浆,已经形成厚厚一层如瓷化的皮壳。从玉鹰所遗留的工艺痕迹观察,凌家滩的制玉工艺应该有以下几道工序:

(1)开片切割成型。从器型推断:片雕的开料为片切割、轮廓的成型为线切割。由于轮廓线已经打磨殆尽,无法具体实证开片成型的切割工艺,仅仅为推断。

(2)双面对钻成孔。玉鹰共钻六孔,皆为双面桯钻而成,但工艺上仍有少许区别:

①其中鹰眼、猪眼、鼻五孔为双面桯钻完成,且取其中一孔作近距观察分析(图2):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选择猪鼻开孔分析,随着距离不断拉近,明显观察到桯钻的标准半球腔、旋磨纹和中间对接的蜂腰状凸起,为典型桯钻痕迹(参见《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

②中心孔最大,为双面桯钻加扩钻完成(图3)。

图3-1

图3-2

图3-3

图3-4

中心大孔明显失圆,直径最大处约0.11厘米,随着距离不断拉近,同样观察到半球腔、旋磨纹和中间对接的蜂腰状凸起这些桯钻痕迹特征,但是明显失圆的孔径说明:中心大孔大于周边小孔,用几乎同型桯具钻开后,又增加了扩孔的工序。说明文化期由于工具的局限,钻孔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有时钻一孔要使上浑身解数(参见《古玉学步(84):或者钻磨或刮削孔上有开还有扩》)。

(3)管钻圈线纹。玉鹰腹部规整刻画直径大小不一的两重圆圈纹,用直径不同的管钻完成。由于管钻发生难以避免的震动位移,管钻痕迹发生震动偏离走位(图4)。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4)推磨阴线。玉鹰腹部两重圆圈纹之间刻八角星纹,以及鹰鸟扇形发散的尾羽纹,皆用原始古朴的推磨工艺完成(图5)。

图5-1

图5-2

图5-3

图5-4

图5-5

推磨(磋磨)是制玉工艺的起源(参见《古玉学步(189):碾琢刻砣源起推磨》)。在文化期中晚期砣具发明后,经历了很长一段时期的推磨与砣琢并存的发展阶段,一直延续到商周(参见《古玉学步(190):例举周工不用砣工艺纯粹靠磋磨》)。

古工艺观摩之下,类似的玉鹰(图6)是否还到凌家滩吗?

图6-1

图6-2

(0)

相关推荐

  • 古玉真假博弈(细微处见真章)

    作为古玉研究的老手,其实古玉研究我个人觉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古玉研究,简单来说便是研习其过程,究证其细节罢了,馆藏真品对照手中的藏品,从器形,刀工,包浆,沁吃入的深度与晕染,整体的风化层(包括玉的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拾粹(9):古玉局部辨识的管窥基本功

    整器全面考量是辨赏的基本要求,但局部辨识"管中窥豹"却是要具备的一种过硬的功夫. 任何一器绝对不可以局部定真伪,但是任何一个局部截面都要能解读出其所含藏的信息.所提取含藏信息量的多 ...

  • 古玉拾粹(17):欣赏玩味探门道 急功近利藏热闹

    假仿遍地.一真难遇. 但从品味辨玩的角度来说,无论真仿每一件藏品都是学习的材料.所谓真有真章.仿有仿点,"看点"是藏品的门道所在. 一件藏品上来,得其门道者可一眼判真伪,是建立&q ...

  • 古玉拾粹(15):难遇高古真且精 幸见藏友存标本

    一件标本级高古玉蚕的看点赏析 在假仿遍地.一真难求的大收藏时代,见到真古很难.遇到精品更是一种奢求. 藏友偶然请辨的一件玉蚕(图1,以下简称"此蚕"),恰是非常难得一见的高古玉精品 ...

  • 古玉拾粹(4):文化期古玉打磨解玉砂痕迹特征

    古代制玉不离解玉砂,无砂不成器, 现代堪玉当然要熟悉砂文化(参见<古玉学步(10):解玉砂痕一点通>). 漫说一个砂字可是不简单,八千年古玉文明同样经历了解玉砂的漫长行程. 五千年的文化期 ...

  • 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原创一夫之2019-11-21 08:04:21 钻孔是古玉制作的一大难题,在工具简单的文化期,钻孔是一项带有高技术含量的技艺.尤其是新石器早期完全靠人力手工来完成,其难度可想而知. 文化期古玉打孔( ...

  • 古玉拾粹(6):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下)

    原创一夫之2019-11-25 07:56:36 文化期古玉打孔大约有刮刻击打磨扩孔.桯钻打孔.管钻打孔.桯管复合打孔和砣具打孔(镂空)等五大类型(参见<古玉拾粹(5):文化期古玉打孔特征(上) ...

  • 古玉拾粹(8):红山开孔有特征 系挂孔上辨磨损

    原创一夫之2019-12-17 15:33:30 最是难辨识素器,文化期的素面玉璧尤其难如此. 文化期的素面玉璧无纹饰.型制上简单易造(图1),如果在沁.蚀上没有慧眼如炬的功夫,是很难辨分珠目的. 图 ...

  • 古玉拾粹(10):浅看打磨工况 深察皮壳沧桑

    原创一夫之2019-12-19 12:03:05 "瓷看底.玉看皮". 皮上看什么?浅看皮上的工况.深察皮上的沧桑(沁.蚀.包浆). 古工制玉的秘诀是解玉砂(参见<古玉学步( ...

  • 古玉识粹(11):在在全真方为真 处处赏辨无疑问

    过去"铲地皮"都是要有一定眼力见识的,有个行话叫做"二真必真.一假皆假".就是瞟一眼只要见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因素存疑问,那就不用再看了,因为一假皆假:如果第一眼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