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瘟疫病证不同辨【荐】

伤寒初起,其证但头痛身痛,发热恶寒,舌上未即有胎,胸腹未即胀满,口舌未即干燥,四肢未即无力,精神未即困惫,气未即臭,面未即垢,此表有病,里无病也。

瘟疫初起,其证亦头痛身痛,壮热恶寒,舌上便有白胎,胸腹便觉饱胀,口舌便觉干燥,四肢便觉无力,精神便觉困乏,出气便觉腐臭,面上便有垢容,此内热怫郁,恰似风寒,实非风寒也。病重者,往往六脉不见,四肢尽冷,此热极似寒,阳症似阴。倘认为阴症,误用温补,下咽即毙。盖外面虽属纯阴,然细察之,或舌胎黄燥,或胎黄而黑,或舌生芒刺,或胸满腹胀,或大小便不通,或气喷如火,或鼻如烟煤,或大便胶固,或挟热下痢,或热结旁流,或蓄血出斑,或唇焦口燥,或舌卷囊缩,或口鼻出血,或大便下血,或潮热作渴,或发狂谵语,或遍身起疙瘩,或四肢肿痛,或扬手掷足,或筋惕肉瞤,或头面俱肿,或咽喉肿痛,或烦躁不安,或不省人事,或大渴饮冷。以上等症,是热极危极之候,见一二端,即宜大下叠下,稍缓不救。

(0)

相关推荐

  • 舌诊---边红通尖黑干舌

    图说 舌边红,中心黑干通尖. 舌鉴 瘟疫内炽,宿食不消,故干黑通尖而边红也.急下一二次,稍解再下之,以平为期. 辩证 边红通尖黑干舌,脏腑实热,而心肺脾胃尤亟也.伤寒传少阴证,燥暑中少阴证,瘟疫症,杂 ...

  • 二十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 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去皮)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 三两 大枣(擘)十二枚 附子(炮,去皮,破八片) ...

  • 医圣张仲景与“方书之祖”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南阳)人,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中医第一部临床治疗学巨著,被誉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也 ...

  • 国医大师王琦:体病证三维辨治过敏性哮喘

    ▲王琦 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在辨治过敏性疾病尤其是过敏性哮喘方面经验颇丰,他主张"主病主方",创制"脱敏调体方"以调节特禀质之体,以仲景麻杏石甘汤作为哮喘 ...

  • 郝万山讲伤寒论 第70讲 —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第70讲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同学们好,我们上课. 上次课讲到了<伤寒论>讲义的最后一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这篇的内容还没讲 ...

  •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荐】

    伤寒瘟疫治法不同辨 伤寒初起,只宜解表,不可攻里,若骤用芩.连.栀.柏.大黄等药,则风寒闭塞,反入里矣.入里之后,亦宜分别寒热虚实治之,不可误下.必至大便秘结,六脉沉实,舌胎黄燥,痞满燥实悉具,方可下 ...

  •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伤寒瘟疫受病不同辨 伤寒受病,由皮肤而得,风寒外感,自气分传入血分.瘟疫受病,由口鼻而入,邪热内伏,自血分发出气分,一表一里,一寒一热,判若霄壤.

  • 70、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证并治(2)、伤寒六经病证治总结

    郝万山教授为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的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 ...

  • 周仲瑛名中医谈肺系病证辨治总结 (转载学习)

    周仲瑛,男,汉族,1928年6月出生,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名 ...

  • 一字千金:五脏病证辨!(精读每一句)

    尽信书不如无书 1周前 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肺藏气,气有余则喘咳上逆,不足则泄利少气,肝藏血,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脾藏形,形有余则腹胀.经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原注:脾主四肢).肾藏 ...

  • 伤寒治病的根本与实战治病临证五辨

    欲做中医,首先要明白中医的五个不传之秘.一是要辩证论治.中医和西医观念迥然不同.西医是局部辨病,是流水作业.中医是整体辩证,具体来说是从六经八纲辩证,是差异化治病.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 ...

  • 五脏病证辨!(精读每一句)

    一字千金:五脏病证辨!(精读每一句) 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肺藏气,气有余则喘咳上逆,不足则泄利少气,肝藏血,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脾藏形,形有余则腹胀.经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原注: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