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篇干货丨写春联装逼指南
年关将近,大家有没有开始准备春联了?
说起来,如今过年的气氛越来越寡淡,春联已经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年味的事物之一,可是就连这样的事物也快要被各种印刷品所替代了。千篇一律的形式,错乱百出的张挂,种种细节上的敷衍,让中国人的年过得越来越没味道。
“泛黄的春联还残留在墙上……爷爷用楷书写一个满……”,这样消失已久的回忆居然只能在周杰伦的歌词中去怀旧,让人不免唏嘘感慨。所以,写书法的小伙伴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为了保留即将逝去的年味,为了捍卫这优秀的精神文明!
以下,贡献一份写春联装逼指南,供大家参考。
春联的起源
要想装逼,起码得知道这件事物的来龙去脉吧,这样小伙伴问起来的时候才好侃侃而谈、秀一把知识储备。
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联古称桃符,起初的桃符只是写几个神仙名字,用以镇邪避灾。
最早的桃符,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
但很快这样单一的形式就被文艺青年们所摒弃,他们按捺不住涂鸦的癖好,开始在这两行对称的格式里玩起来文字游戏。其中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孟昶的后蜀皇帝。
后蜀末代皇帝——孟昶
某个除夕,文艺青年兼皇帝孟昶早上醒来,他命令身边的大臣写个春联给他看看。那个大臣写的什么已经无从考证,皇帝应该是很不满意。于是他突发奇想,自己拿过笔一挥而就: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就这样,有史以来第一幅真正意义上的文字春联就这么诞生了。
要说文艺青年就是文艺青年,措辞简练,对仗工整,果然是非同凡响。
但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想当文艺青年的皇帝是没有好下场的(著名例子有赵佶、李煜等)。孟昶在写完这幅春联的第二年就成了亡国之君,而那副春联却成有名的“联谶”。
谶是什么?一语成谶[chèn],北宋皇帝赵匡胤派来接收后蜀的哥们,名字就叫“余庆”,至于“长春”,赵匡胤的生日被称作“长春节”。
很神奇吧?
春联的张挂格式
了解了春联的起源,我们就来说说春联的格式。
其中经常被人问到的是春联悬挂的位置,也就是如何分辨上下联。经常会有人把春联下联位置挂反,上下联对调固然没什么要紧,也不犯法,但想我泱泱华夏、文明古国,国民的基本文化素养真的是有待提高了。
那么上下联怎么区分呢,一般上联以仄声收尾,下联为平声。
什么是平仄?
简单粗暴来普及一下,我们都学过拼音,拼音里的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比如下面这幅春联: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上联的末字“寿”为第四声,为仄声,下联末字“门”第二声,为平。
又比如:
子为地支首
鼠乃生肖先
上联末字“首”是第三声,为仄,下联末字“先”是第一声,为平。
当然,这只是非常粗浅的理解,仄声里还有一种“入声字”,就不是那么好判断了。
比如,我们看一下小学课本里学过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是压仄韵的,也就是说第一、二、四句的末字都是仄声字。那么有人就会奇怪第一句的“绝”明明是第二声怎么就是仄声字呢?
因为“绝”是“入声”。入声字只能靠读音来判断,一些生长在南方的小伙伴(特别是广东的朋友)是有天生优势,不信可以用你们的家乡方言读一下“绝”“白”“黑”“雪”等字,发音上有一种短促的快感就是入声字。北方的小伙伴,对不起,只有靠死记硬背了,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如果对这一块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闲话不提,学会看分辨上下联,接下来就容易多了,上联是挂在右边,下联是挂在左边的。
内容的选取
最后,我们来说说春联的内容。内容的选择上往往能看出一个人审美和素养,所以内容的是提高逼格的关键。
记得有一年过年,正是鸡狗交替年份,一时间家家户户的春联上一片“鸡飞狗跳”,笔者从来都不是个跟风的人,于是自撰了一副对联:
十里春风入图画
千秋皓月对金樽
悬挂对比之后,顿时感觉鹤立鸡群、脱俗出鞘。
牛年马上到了,网上一定出了一批“牛气冲天”的对联,但动物的对联不容易写好,沿用以前“天增岁月”之类的又过于老掉牙。
怎么选?
这边给大家介绍几幅文艺范爆表的春联。
阆苑有书多附鹤
春城无处不飞花
此联为李鸿章所书,集古人诗词为一联,上联取自李商隐的《碧城三首》,书香世家的文艺气息扑鼻;下联取自韩翃的《寒食》 ,一派盛世的欣欣向荣之意。
碧天春日裁云锦
紫陌良宵进玉觥
此联为清末旧王孙溥儒所书,文词大气流转,书法潇洒灵动。
逼格的体现不仅在于集句,还在于集字上。
小伙伴们可以打开掌上碑帖App,找到里面的春联合集,各家各派的风格应有尽有。
曹全碑
褚遂良
柳公权
欧阳询
颜真卿
赵孟頫
智永
王羲之
米芾
黄庭坚
掌握了这些装逼技巧,还等什么?动手写起来吧!
相信你今年的春联一定会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