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飞:封神榜上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到底都是干什么的?
《封神演义》最后,封了三百六十五位“正神”。这个神谱,并不与任何佛教、道教的体系兼容,而有非常强烈的民间特性。所以这个榜单,就为我们分析明代的民间信仰提供了非常有趣的资料。
清代木板套色年画姜子牙
现在我们就试图为“封神榜”里的神仙分分类。分类的方法,是分析其背景、来历以及功能,找出他们表现出的最明显的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这一类有以闻太师为首的雷部诸神,以黄飞虎、炳灵公为首的五岳正神,以罗宣为首的火部正神。
应该说,这三个部分,虽然在功能上分别是雷、火、山川等自然神,但在编制上已经非常道教化。而且承担了许多自然本体之外的功能。
雷部成为诸神之首,是受了宋代以来雷法兴盛的影响。而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也是道教雷法造出来的神。
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司鬼的传统,更是秦汉之前就有的信仰,而被道教充分吸收。
清铜鎏金火神像
火神信仰源于上古,但宋代对火德真君的特加崇奉,使得火神被附加了很多政治意义,地位陡升,而超过了它的对立面水神。
斗部的“群星名讳”里,列了很多“某某星”的名字,如青龙星邓九公、玉堂星商容、博士星杜元铣,大耗星崇侯虎等。
这组星神约有一百多个,是势力最大的一组,然而这一百多个星神,绝大多数和天文学没有关系,和此前的五斗星君也没有什么关系。也不一定应用于佛道二教,街头的算命先生都随口挂在嘴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神煞”,特点是高度概念化、术数化。
清代上海旧校场彩云阁木板套色《封神榜》
神煞包括吉神和凶煞,是干支、五行、方位的种种配合,每一种特殊的配合,就可以具象化为一个神煞。早在战国秦汉时,方士就以阴阳五行配合岁月日时,造出许多吉神凶煞。到了明代,神煞多达数百个。它们绝大多数并不对应任何一颗真实的星,也没有固定的形象,所谓的“神格”只是在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吉凶作用。
例如大耗星崇侯虎,小耗星殷破败,与岁建对冲称为大耗,大耗后一辰称为小耗。碰上大耗、小耗,容易破财。
又如羊刃星赵升、四柱神煞里就有羊刃。看羊刃的规则是:甲羊刃在卯,乙羊刃在寅,丙戊羊刃在午,丁己羊刃在巳,庚羊刃在酉,辛羊刃在申,壬羊刃在子,癸羊刃在亥。比如,八字里只要有天干“壬”和地支“子”,就叫犯羊刃。假如出生的这一天的天干是“壬”,那么看年、月、日、时里有没有“子”。
假如是此人是“甲子年乙丑月壬辰日丁丑时”生。从日干“壬”出发找有没有羊刃,发现年的地支是“子”,那么就命带羊刃(假如此人竟然生于壬子日,那更直接,叫“日坐羊刃”)。又如此人生于“乙酉年乙酉月庚寅日丙戌时”。日干为“庚”,庚见酉为羊刃。而此人的年、月两个地支都是“酉”,那么此人命里就带两个“羊刃”。
光绪三十四年广告画《姜子牙接令出征》
其余的神煞,都建立在这样的规则上,满足一种规则,就是一个神煞。姜子牙最后杀掉的飞廉、恶来,封为冰消瓦解之神,同样是神煞。子上遇午日叫犯冰消,午上遇子日叫犯瓦解。只有这样,两人的神职才能对等。否则的话,若说飞廉实际上管的是河流水体的“冰消”,那么恶来管的“瓦解”又是什么活呢?
除了群星名讳的一百多个神煞外,还有一组是以太岁殷郊为首的太岁神系统。太岁概念,本是由木星(岁星)的运行产生,而虚拟了一个与木星反向运行的星体,叫“太岁”。后世将其神化,赋予了形象,就是殷郊。杨任是借用了殷郊的部分形象(眼生双手),成为六十太岁之首(剩下59个来不及编了)。太岁虽然是从木星运行而来,但它在百姓生活中的实际作用,已经和天文学无关,而是成为择吉、占测的神煞。
以下三组既可归入第一类,也可归入第二类。
清刻本《二十八宿图》
1、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也可以归入北斗信仰。天罡地煞108星和北斗信仰有关,用于斋醮中的驱魔,并没有实际的星与之对应。另外,它们也用于星学占卜,如明万民英《星学大成》的记述。
2、二十八宿星神、九曜星官,虽然源于天文学的二十八宿和九曜历法,但在民间却被“禽星术”等占卜术利用,早已成为概念化的星宿。既可以归在道教神中,也可以归入下面的神煞系统。
3、以鲁雄为首的水部神也可以放在这一类,但是明显水部神没有火部神有名,所以部下都得从二十八宿里配合水曜的星宿去借,这是作者没有安排好的败笔。
清桃核雕四大天王像
这类神有两组:佛教的四大天王和道教的灵霄殿四圣。他们纯作为护法神的职能存在。
四大天王好理解。他们就是佛教的四天王天,之所以在封神榜里出现,当然是佛教深入民间信仰的结果。四大天王本来充当佛教寺庙的护法,但是在明清时期,也开始在道教庙宇中出现。四天王的名字也有叫魔礼青、魔礼红、魔礼福、魔礼寿的[1]。这正是佛教道教、文学、民间信仰结合的产物。
灵霄殿四圣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无疑是照着道教的马赵温关四大护法元帅写的。而这四大元帅正是经常被塑在玉皇殿的两侧。从书中的描绘就可以看出:王魔面如满月,杨森面如锅底,高友乾面如蓝靛,李兴霸面如重枣,正好符合马赵温关的脸色,连出场顺序都一样。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赵”其实就是赵公明,但财神势力太大,只好单列一组,而他的形象转移给杨森了。
清代木板套色年画财神
这一类包括:以吕岳为首的瘟神、以余化龙为首的痘神、以赵公明为首的财神、还有生育神三霄娘娘。他们的特点是:功能性非常明确。无论被任何宗教吸纳,他们的神格保持得非常稳定。很像一个体制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使政权发生改变,他们的身份却可以一直不变。
瘟神信仰从来存在于民间,有时候叫“五方瘟鬼”,有时候叫“六畜瘟神”,有时候叫“瘟祖”、“太岁灵君”等,痘神的情况也差不多。瘟痘二神是民间对广泛传播的瘟病、痘病的神格化,功能性非常强。虽然受佛教和道教的影响,但并不显著。可以归入民间俗神。
财神赵公明情况很复杂,他与姜子牙为宋异人压星的“五鬼”有关,或者说原属于五鬼之一。也和瘟神有关,属于五瘟之一。还与镇殿四元帅有关,在道教神系里本来就是四元帅之一。但独立出来成为财神,应该是他过于著名,明代商业社会发达之后,就把他请来做了保护神。正如关羽也成为财神一样。
清绘本三霄娘娘送子图
生育神三霄娘娘,原本是管厕所的紫姑神,也是民间俗神。因为马桶又用于接生孩子,所以厕神又管了生育。所谓的“坑三姑娘”,是姑娘行三,不知何时讹传为三位娘娘了。
另外,高明、高觉就是神荼郁垒,是广为人知的门神,但居然忘了封,大概是作者疏忽了。
唯一一个不易分类的是申公豹,塞了北海眼,封为“分水将军”。任务是“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说得很模糊,似乎是主管结冰的神。灵宝道法里有一位“主水将军”,不知和他的功能是否相仿。
《号令群神:李天飞“封神”笔记》,李天飞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版。
然而《封神演义》风靡一时,无远弗届,清代贝加尔湖旁边竟然立起了申公豹庙,成为主管“北海”的大神。客商冬天从冰面上经过贝加尔湖,必要拜求祈祷安全通过。大概这就是“分水将军”的实际作用吧!
[1] 例如佘彦焱、柳向春《重修四天王碑与封神演义》记录了一通四天王碑,今立于陕西省绥德县张家砭乡合龙山真武祖师庙正殿前右侧。清乾隆二年(1737)闰九月立冬后立石,诸生李金铎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