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究竟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能不能挖?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1974年挖掘出来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奇于这个庞大的地下军团,每个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令人感叹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艺术创作和烧制工艺。
秦陵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秘密呢?
秦始皇从13岁登基之日起,就开始派人到处寻找风水宝地,修建自己的陵墓。最后选在骊山北麓,渭水之滨作为自己的陵寝,(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城东5000米处骊山北麓)由丞相李斯主持,少府令章邯监工,先后征发70多万人修陵。
直到秦始皇死了都还没有修好,秦二世胡亥继续修,历时39年才完工。工程之浩大可想而知。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皇本纪》对秦始皇陵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从直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位,为二世皇帝。九月,葬始皇郦山。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臧皆知之,臧重即泄。大事毕,已臧,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臧者,无复出者。
根据司马迁这段记述和现代考古科学探测,我们来探究一下秦始皇陵的秘密。
穿三泉,就是穿透三条地下河。根据地质学者考察,陕西一代地下河离地表约12米,每条地下河深度相隔大约也是12米。也就是说秦始皇陵深度约36米。与秦始皇陵考古队用物理感应测探结果35米的深度相符。这说明我国在2000年前就掌握了隔离河水的建筑技术,又不然怎么能穿透地下河水继续挖下去呢。与现代建设的海底遂道技术难度有得一比。
以水银为百川江海。现代物理测探秦始皇陵下有汞异常,分布有强弱之势。说明司马迁这个记载是可靠的。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这些人鱼膏烛到底能燃多久,目前科学无法探测出来。是不是现在秦始皇陵地宫还有灯火照耀呢?不得而知。
秦始皇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公里,相当于78个故宫的面积。为地宫,内城,外城,外城外四个部分。是按当时咸阳城建筑模式设计的。当然比例是缩小了。据科学探测,秦始皇陵地宫保存完好,没有坍塌现象。
秦始皇这是要把整个咸阳城搬到地下哈。
司马迁生活的年代离秦始皇死时还不到一百年,加之刘邦攻入咸阳时,萧何将秦朝的典章文册资料保存下来。司马迁对秦皇陵记叙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但令人疑惑的是,庞大地下军团的兵马俑,司马迁却没有记载。
秦始皇陵还有很多秘密只有挖掘出来,才能知晓。能不能挖掘呢?
首先,国家文物局明文规定不能主动挖掘皇陵。明定陵的挖掘,造成了文物大量损毁,绝不能重蹈。
其次,即使挖出来,现代科技也无法保护文物原样。兵马俑刚出土时是彩绘的,接触空气后颜色都消失了。文物在地下沉睡千年,已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状态,一旦动了,平衡会遭受破坏,再高明的科技也保护不了。挖掘秦陵是违反科学的。
第三,源于民间传说。民间传说秦始皇陵刚好选葬在龙脉上,动了龙脉于国不利。又有网上传出秦始皇60字誓言,说秦始皇死后也会护佑华夏安宁。我们姑且不论这些传说是否科学和真实,但却代表一种民意。谁若是动了挖掘秦始皇陵的心思,必遭口诛笔伐!
历代统治者对秦始皇陵都善加保护,史载刘邦得天下后派了2o户人住在秦始皇陵附近作为守护。1984年,秦始皇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我们还是不要去惊扰这位又叫祖龙的秦始皇吧,让他安宁地睡在华夏大地下,让千秋万代的华夏民族铭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