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七重境界:当良知与天相通,心灵便实现涅槃

当今社会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只要“一机在手,天下我有”,什么样的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获得,我们每天被各种信息轰炸。

信息太多,会挤压一个人的精神空间,当自己的精神空间越来越萎缩,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灵魂就沉沦迷失了。

其实这并不是科技发展才有的现象,其实每一个时代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当整个时代迷失的时候,声色犬马,物质生活超越精神生活的时候,一个时代都会找不到自己的内心。

文化有精华有糟粕,糟粕就是阴谋论盛行,各种阴谋论比如:商场如战场,情场也如战场,其实本质都是我们在算计别人,丢失了自己的同时,越发地擅长算计别人,即使不算计别人,反过来也怕被别人算计。

一切都是功利主义的出发点,一方面揣摩别人的内心,另一方面又怕别人揣摩,这样就导致内心的光明永远无法战胜黑暗。所以,阳明心学最大的功用就是解放我们的内心。

01读书,只为成圣贤

王阳明幼年读私塾,他有一天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王阳明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现在很多人读书为了什么?大部分人为了考试、为了升值,还有人为了消遣娱乐;还有人为了求知,为了做学问。但王阳明跳出了上面这些所有的窠臼,他提出的读书做圣贤,可以说超越了上面任何一个目的。

02背诵经典,一条必经之路

现在很多人反对背诵经典,尤其反对孩子背诵。王阳明不是这么想的。他三十七岁被贬到贵阳,到发龙场驿站时发现,这个地方的人很野蛮,没有接受什么教化。

一个读书人来到这样的地方,他还是不忘教育,他想,应该教这些野人读读书。那他的随身行李都丢了,哪有书呢!于是自己默写,把他读过书一字一字地写出来,他想教野人们读《易经》,他就把整部《易经》写出来,可能写了好几部呢。

王阳明到了三十几岁的时候,他还没有忘记他小时候所背过的书,从此可见,他小时候是背得很熟的,而且他是整本背的。现在有不少人反对读经,理由是:叫我们小朋友背书背书,只会背书。背书有什么用?我就跟他说,王阳明可以默写经典教学生,背书背书,或许到时就有用!

王阳明在一封家书中说道:“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

王阳明告诉我们,我们自己背诵经典、教育孩子背诵经典,不仅是为了开启他们的智慧,也是借此使他们在反复思索中存养他们的本心,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弘扬他们的志向。

所有这些都是用来顺应他们的天性,引导他们的志向,调理他们的性情,潜移默化他们粗俗愚顽的秉性,这样使他们每天在学习礼仪方面有所进步而不觉得艰难,性情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中正平和。

03以无心之心读书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如读书时,良知知得强记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夸多斗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终日与圣贤印对,是个纯乎天理之心。任他读书,亦只是调摄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大意是说:读书时,良知清楚强记的心不对,就克去它;良知清楚求速的心不对,就克去它;良知清楚有好胜的心不对,就克去它。如此一来,总是成天与圣贤的心彼此印证,就是一个纯乎天理的心。

这就告诉我们,当我们过了背诵经典的阶段后,读书不要刻意去强记,不要刻意去求速度,也不要心里想着与别人比谁读的多,因为这样会妨碍我们与书本的对话,心中有挂碍,就无法与圣贤之道理相印证。

最好的状态就是以无心之心读书,正如《金刚经》中所言,无所住而生其心。

04读书,养此心不动

《孟子》上记载,孟子自称“四十不动心”。王阳明也十分强调不动心的功夫:

“孟子集义工夫,自是养得充满,并无馁歉;自是纵横自在,活泼泼地:此便是浩然之气。”

王阳明提出“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的八字真言时,正值江西的宁王造反,而他作为当地的最高官员负责平叛。当时,他的一个下属抱着一腔爱国热情想与宁王奋不顾身地作战时,王阳明问,兵法的要义是什么?这个下属答不上来,而王阳明随即讲了他的兵法要义,就是这八字真言。

后来有弟子问,老师您用兵如神,到底用的是哪家兵法?

王阳明一笑道:“兵法,我倒是读了很多。不过,我哪家兵法也没用,我只是学问纯粹,养得此心不动而已。此心不动,就可随机而动,在战场情况朦胧不明时,瞬间能发现问题所在,能做到这点,就可百战百胜。”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意思是,他的心是空的,而对方或大形势一旦有什么动向,他可以瞬间觉察到对方的漏洞,随即作出决定,而这决定总是最好的决定。

但如何才能养成这种不动心,王阳明给出的答案是读书。王阳明举例说,自己和朱宸濠对战时处于劣势,他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他说了四次,那人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

这种人就是平时读书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读书纯笃的功劳。

'天人合一'现在看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一派别的思想,对于王阳明而言也是如此,所谓的'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就是如此,就是'天人合一'的内涵。

他提出的七重境界,是对于人与自然,人与天地联系的一个总结,从开始到结束,似乎并没有层次之分,只要能够做到其中一种境界,那么一个人的心理就变得十分'强大',当然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到七重境界,那么他就是'圣人'了。

这对于现代世界也会是如此,王阳明的思想提出已经将近数百年,科技进步,社会变迁,但是天地和人心不会变化。所以,现代人应该学习王阳明的境界理论,无论是面对苦难还是灾难,都要从内心出发,强大自身,做一个纯洁的'孩子'。

(0)

相关推荐

  • “此心不动,随机而行”并非阳明心学的内容

    (姚江暮初博客原创文字,仅供交流和学习)   作者:暮初 网上误传"此心不动,随机而行"是王阳明所说,许多人还相信这是阳明心学的精髓,其实不然.问题是,就连许多学者也信以为真,在不 ...

  • 超凡入圣:读懂王阳明的创新人生(2)

    这是一个解读王阳明心学思想与创新人生的连载系列,你将读到: 1.为什么你值得一读 2.王阳明的传奇一生 3.王阳明的心学思想 4.心学对儒学的继承与超越 5.心学对儒释道的融合与创新 6.王阳明与西方 ...

  • 澄思:心学大家读书法

    心学是圣贤修习的大学问,其最终目标为成就圣贤境界.修习心学有多种功夫,读书为其中之一,也最是融精微于平常的功夫,因此历代心学大家均极为重视. 然而,虽说天下之人谁人不读书,可历代心学大家的读书法却迥异 ...

  • 阳明心学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心学的贡献是成功将其分为七种境界,并且认为只要能够融通这七种境界便能实现与天地相连,能够让有凡质的生命发生变化. 这是王阳明在面临着思 ...

  • 王阳明的心学,七重境界充满智慧,你能做到第几重

    第一重:学会磨砺 王阳明率先从自身经历出发,他自己经历过很多磨砺,所以他认为,人类就是要勇于磨砺自己.当自己身处苦楚的时候,不要被现实压垮,让这种敢于磨砺自己的精神,变成一种本能. 第二重:保持初心 ...

  •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心学的贡献是成功将其分为七种境界,并且认为只要能够融通这七种境界便能实现与天地相连,能够让有凡质的生命发生变化. 这是王阳明在面临着思 ...

  • “千古第一等人”王阳明这七句话,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王阳明,被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 一.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 不慈不孝,这 ...

  •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

    阳明心学的七重境界:当心与天地连通,生命即发生质变 装睡者 发布时间: 2021.04-0922:28在读博士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王阳明作为中国古代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对于心学的贡献是成功将其分 ...

  •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80后励志网

    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 发表日期:2016-03-05 21:04 来源:80后励志网 编辑:80后 点击:96913次 文章标签: 历史人物国学经典王阳明明朝名人 文章导读: 王阳 ...

  •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2)-80后励志网

    王阳明最经典的十句话,说尽了心学的高明境界(2) 发表日期:2016-03-05 21:04 来源:80后励志网 编辑:80后 点击:96913次 文章标签: 历史人物国学经典王阳明明朝名人 文章导读 ...

  • 读书共有七重境界

    读书共有七重境界

  • 工作的七重境界(建议收藏)古人用“奴、徒...

    工作的七重境界(建议收藏) 古人用"奴.徒.工.匠.师.家.圣" 来比喻演绎: 奴:要在他人监督下工作; 徒:能力不足但自愿学习: 工:按照规矩做事: 匠:精于一门技术: 师: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