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一些高管的职业路径,我获得了一些重要启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第六个人”(ID:connect_yourself),作者:第六个人,36氪经授权发布。
最近观察学习了一些高管的职业选择和路径,给我带来了很大启发。
这些路径非常有典型性,我分享几个来看看:
路径1:知名院校本科-快消品500强经理- BAT品牌总监- 独角兽创业公司操盘手
路径2:知名院校硕士-BAT技术- BAT产品经理 - BAT 产品职能负责人
路径3 :普通院校专科- 明星创业公司从零到一-知名院校本科- 互联网新兴品牌职能负责人- 独角兽/ BAT 职能负责人
路径4:普通院校本科- 创业公司中层-一流院校MBA- 独角兽创业公司VP
你会发现,在10年职场经历之后,人会有两种分流:
1. 职业经理人:进入大公司大平台,带领一个相对有规模的团队,稳健发展。这种路径,对于学历+ 起步阶段的职业背景有极高要求。强调基因和血统。
2. 联合创始人或操盘手:进入超高速崛起的新兴品牌,成为某一项业务的负责人。这条路径的包容性更强,只要有扎实积累和一定的机缘,都有可能实现破局。
无论是哪一种人,哪一种人生路径,我认为,最后他们都实现了某种「自我证明」和职业生涯的突破。现在如果是你 ,你会策略性的选择哪种路径?包括,这些路径是否能给自己的职涯带来强势的驱动力,并为未来点燃引擎?
这些高管有一些共通的特质,我认为,这是在构建职业路径实现上的关键技术难点:
013年小周期值得高度关注
我发现,这些高管的成功与「忠诚度」有极高的关联,少则2-3年,多则5-6年在一个平台和业务下深耕,简历非常漂亮。有些人是做遍了业务线的多个核心岗位,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赛道的横向职能平移。
所以,路径的设计与成功息息相关:你是否能稳扎稳打,沉下心来做积累。稳定性意味着稳定的产出与深入的洞察,理解产业的底层逻辑往往是一个人在一个行业发挥强势影响力的必要前提。
忠诚度的训练本身和选择的准确性有直接关联——尽管裁员降薪、职能合并很多职场不可控的因素在左右一个人到底能不能在一个领域长期耕耘……但,这也反向倒推和提醒我们:
进入任何一次全新的职业选择,都应该进行全面的职业方向与目标的评估,谨慎是必须的。
在现实的挤压之下,因为gap year或裁员等经济压力过大而匆忙做出选择,“尽快找个工作”这种风险,往往会被我们主观低估——因为匆忙,往往又导致了远期的2-3份选择更加的被动不可控,带来的影响是隐蔽但深远的。
02平台背书是最重要的王牌
这几种路径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共性规律:这些高管们都在某几家有光环的平台工作过。甚至,可能有些人一直在走星光大道。
平台,就是下一场游戏的入场券。
观察这些选择,B1-B2-B3 类似的延续性的职业选择,你会明显发现: 某类公司喜欢的候选人是哪种类型及背景的。当你结识的人更多一些,这种规律就越发明显。
所以,一个人的职业路径基本上是一种线性延续的过程,不可能凭空跳到一个完全在技能、经验不搭嘎的领域。
平台背书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拥有不可撼动的影响,那么:假如我们渴望走到某个阶段性的目的地C,如果不能一步到位,那么找到一个合适的中间点C1是最靠谱的。
这个C1, 可能是领导平台和领导品牌之间相互合作的产业上下游,也有可能是次领导品牌。路径上,都是可实现的。
03高质量的教育仍然是重塑人生的必要选择
詹青云在《奇葩说》的一期辩题中聊过自己的经历:事实上,香港求学最终帮助她迈向了哈佛,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教育,帮助一个人重塑了人生轨迹,这仍然是一种普通人最有机会触达的重塑手段。
路径3和路径4的高管们,看起来可能更像我们大多数人的现实人生。你会发现:他们都在人生的某个关键阶段,选择深造,通过教育背景的提升,来为整体的职业赋能。
所以,当我们发现再难往上跳的时候,或许,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背景来做进一步的判断,会帮助我们看清未来的方向,做出新的定位。
04 「搞定」才能王炸
如果你看到这些高管今天正在做的工作,我想,恐怕大家都忍不住会感慨:真厉害啊!
但是以当下岗位的压力和挑战再来评估,那么无疑:能驾驭得了现在的工作,那都是因为他能够「搞定」。
而搞定最终是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搞定的前提是:在过去长达10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这个“过往”,他经历过足够多的磨砺,有丰富的经验和积累,他才能走到今天的位置。
所以,换个视角来看:所有当下工作的现实意义——不在乎你的当前位置和title究竟是什么、在哪里,而在于你到底做了多少有干货、有产能、真正有业务绩效的事情,什么事情让你不可替代?不怕饼不够大,只怕你能力不足hold不住……
所以,这要求我们更加珍惜每一天的时光,不要辜负每一个选择背后所蕴藏的「磨砺的机会」,真正为自己的简历去打工!
05要清晰的认知并运用自己的「加分项」
观察这些成功的路径,你会发现,每个人的加分项是不同的:
1. 在强势的平台核心业务线的稀缺项目经验
2. 阶段性的教育背景
3. 拥有稀缺的几个行业的精准跨界交叉经历(比如某些岗位就只要A+ B领域同时有经验的人)
4. 创造过成功的项目或产品作品(在岗期间创造过行业案例)
假如我们想复制路径3或4:如果起手牌不太好,也没能进入特别牛的大平台,那么,234都是未来可以努力的方向。这是在拼实力,看的并不是出身和运气。
努力创造出一些拿的出手的作品,在一些项目上获得专业和技术层面的突破,这都是有可能通过努力办到的。
说到底:这些路径给人最大的启发是——职业发展是动态的,起点重要,途径的地标更重要。
当我看到有人真的如天之骄子,从一个头部进入另一个头部并不且连续进入头部,我感叹:这样的路径,真是普通人不能及。他们就像一个成功制造机一样,将自己的人生不断送往更高处。
职业路径也是环环相扣的。
职业发展是阶段性的在检阅一个人过程努力与谨慎选择最好的方式:每个未来,皆由当下创造。恰当运用时间和积累的力量,发现相邻可能性,构建延续向未来的能力和作品,才能更好的掌控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