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古人学说话的智慧

在现实生活中会说话是多么重要,让我们向古人学说话的智慧。

荀子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戢。”意思是对人说出于善意的话,让人觉得比布帛更温暖,而伤人的话,则比用矛戟伤人还要深。 当一个人有了过失或是处于困境的时候,一句善意的话语,会使人倍觉温暖;而一句讽刺、挖苦、打击的话,哪怕是出于无心,也是对自尊心、自信心的摧毁和伤害,会使人羞愧和痛苦。 与人和和气气,为人着想的交流,就像穿在身上的衣服一样贴心暖和;用恶毒讽刺的态度与人谈话,就像矛与剑一样对着他人。

《增广贤文》中说:好言一句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意思是:一句同情理解的话能给人很大安慰,增添勇气,即使处于寒冷的冬季也感到温暖;而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就如一把利剑,刺伤人心,即使在夏季六月,也感到寒冷。这句话意在比喻和劝诫人们,为人处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启迪我们要注重人际沟通,善于运用语言的力量,温暖人心,凝聚力量。

《史记·留侯世家》中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意思是直率忠诚的话听起来不愉快,但对行动有利;效用好的药吃起来虽苦,却对治病有好处。

《名贤集》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衣服破时宾客少,识人多处是非多。”“酒逢知己千杯少”是指意见相合千杯嫌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指意见不投,半句嫌多。“衣服破时宾客少'的意思是说自己潦倒时,愿意来往的朋友自然就少了;'识人多处是非多'指的是认识的朋友多了,才发现身边的是非也多了。

《增广贤文》中有句警世名言:“贵人语少,贫子话多。快里须斟酌,耽误莫迟春。”告诫我们要懂得沉默是金、静守己心的道理,处理事情要恰到好处。发展速度过快,则需要反复考虑是否需要有修改和取舍的必要。若真的延误了最佳时机,那就必须要在还有希望可以转机的时间之内将事情处理好。否则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论语》颜渊篇记载: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意思是子贡问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孔子说:“忠心地劝告他并好好地开导他,如果不听从也就罢了,不要自取侮辱。”在这里孔子谈的是交友之道:朋友有过失时,要忠言直告又要恰当地引导,不宜强加于人。即使是忠言善语,不被朋友接受,也不要去强加于人,否则自讨没趣。这种交友处世之道,至今仍然有用。

《论语》里仁篇记载:

子游曰:“事君数(shuò),斯辱矣;朋友数(shuò),斯疏矣。”意思是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保持恰当的人际距离。像两只刺猬一样,双方离得远了,就想互相靠近找份依靠和温暖;而离得近了,又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对方。无论是离得过远还是过近,都不是最完美的选择,除非你能找到那个最合适的距离。作为一个智者,子游敏锐地观察到这个现象,提出了“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观点。

《论语·颜渊》中记载: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孔子认为,应该给某人说的话,却没有给他说,就是对不起这个人,是失人;而不该给某人说的话,却给他说了,这是看错了听话对象,是失言。聪明的人不错过人才,也不说错话。不论是失人还是失言,都牵涉到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看清说话的对象。

在现代社会中,说话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不仅要看场合、看时机,也要看对象。上面所阐述的固然是对上级说话的艺术,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的交谈,即便是很亲近的朋友也要注意这一点。比如你有两个朋友,一个性格开朗,胸襟开阔,一个小肚鸡肠,好斤斤计较。他们两个在同一件事上都做得不对,你作为朋友,按理说是有责任纠正他们的行为的,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身上,情况并不一样。对第一个人而言,你可以直言不讳地告诉他错在哪里,该怎么做,他心里不会产生不快,还会很感激你,你这就是不失人。对第二个人你就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因为他很可能会因为你的一句话而生气,这会影响你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失言。

在社会中生存,与夫妻、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亲戚、同事、朋友等各种各样的人交往、打交道,每个人的性格、好恶、认知、生活环境等都不一样,一定要认清与你交往的对象,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多说善意的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人说鬼话人会听不懂,见鬼说人话,鬼也听不懂,而且要注意人与人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否则,不仅会失人,还会失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