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得汝,复何忧(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十)

安禄山亲自率领范阳、河东、平卢三镇兵六万人讨伐契丹,以二千奚族骑兵作为向导。大军离平卢一千余里,到了土护真水时,天降大雨。安禄山率兵昼夜兼程一路急行军三百余里,来到了契丹大本营。契丹见唐军雨中突现,十分惊骇。然而当时因为大雨连绵,唐军弓箭和弩机的筋胶都因淋雨而松驰。大将何思德对安禄山说:“咱们虽然兵多,但却长途奔袭,士卒疲劳,战斗力并不强,不如暂时休兵不要交战,只与敌人对阵,这样不出三天,敌人必定投降。(吾兵虽多,远来疲弊,实不可用,不如按甲息兵以临之,不过三日,虏必降。)”安禄山听后大怒,马上就要以军法处死何思德。何思德见状,请求担任先锋以效死力。何思德长得和安禄山很像,契丹人见到后都误以为是安禄山来了,争着围攻何思德,并杀死了他。契丹人以为安禄山已死,于是士气大盛。这时,奚族也背叛了唐军,他们和契丹会合,前后夹击,唐军死伤殆尽。安禄山的马鞍也被射中,还折断了帽簪,丢掉了鞋子,仅率二十名骑兵逃走。因为天黑,追击的骑兵没有紧追,安禄山才得以逃入师州城。安禄山把战败的罪过归咎于左贤王哥解和河东兵马使鱼承仙,以军法处死了他们。

平卢兵马使史思明兵败之后逃入山谷,他躲藏了近二十天,收罗了散兵七百余人。平卢守将史定方率二千精兵救援安禄山,契丹退兵,安禄山才得以逃脱。安禄山到了平卢城后,见部下的士卒大多战死,不知如何才好。这时,史思明才从山谷中出来见安禄山。安禄山见到史思明后大喜,他站起来握着史思明的手说:“我有了你,还有什么发愁的呢!(吾得汝,复何忧!)”史思明退出后对身边的人说:“我要是早出来的话,就会和哥解一起被处死了。(使早出,已与哥解并斩矣。)”后来契丹兵包围了师州城,安禄山派史思明打退了契丹。

安禄山把史思明当作自己的爪牙,既然是爪牙不是腹心,自己就是可以舍弃的。史思明深知安禄山的秉性,所以兵败之后先和安氏保持距离,待到时机成熟时才出来,最终不但保住了小命,还增加了安氏对他的好感。

(0)

相关推荐

  • 敲响大唐丧钟的「安史之乱」全揭秘 |隋唐史话连载13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隋唐史话>连载13(点击看上篇),欢迎收看. 安史之乱是唐朝从盛世走向衰亡的转折点.经过八年的战争,北方经济严重破坏,户籍紊乱,朝廷控制的人口减少2/3以上,唐廷 ...

  • 安史之乱,唐朝北方军队为什么放着盛世不过,跟着安禄山反叛?

    安史之乱对大唐来讲,是一记结结实实的腰斩. 安禄山造反前,唐朝是巅峰的开元盛世:造反后,唐朝就陷在藩镇割据.宦官干政.外敌入侵的泥潭中无法自拔,皇帝被各种挤兑,当的那叫一个憋屈. 按理说,像安史之乱这 ...

  • 扁舟听雨晚唐系列 安史之乱(十七)攻克长安后燕帝国的局势变换

    当灵宝之战唐军十多万部队全军覆灭,潼关随之失守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不仅仅是唐帝国皇帝李隆基难以置信,对燕帝国皇帝安禄山来说,也是难以想象的意外之喜,燕帝国需要花时间来消化这个好消息,也需要花时间来全盘规 ...

  • 182篇:暴锤史思明,郭子仪、李光弼六战六捷!

    本文合计3800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笔者将以史实为依据,用类似小说的形式,将我国的古代历史,一点一滴地书写下来. <隋唐300年>第182篇 暴锤史思明,郭子仪. ...

  • 要论混乱世的粟特人真不算啥!这三个东北族群能把他们忽悠死

    粟特是隋唐年间东亚.中亚一个很重要的族群,他们以精明狡诈著称,因为安禄山史思明的关系他们也被很多人高看一眼.但在乱世中有的是精明强悍的族群,粟特族群就被三个来自东北的族群按在地上狠狠摩擦过,就连安禄山 ...

  • 唐玄宗收养的“烈士遗孤”,日后成为威震西域的四镇节度使

    公元714年(开元二年)八月二十日,吐蕃大将勃坌达延.乞力徐等率10万大军兵临洮州,继而攻打兰州和渭州的渭源县,夺得大批牧马而还. 由于唐玄宗刚继位不久,边关就出现契丹和吐蕃的侵扰,搞得朝廷很恼火. ...

  • 郭子仪借兵回纥收复长安,代价惨重:大唐公主受辱,百姓遭劫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改变大唐王朝命运的"安史之乱"爆发,藩镇节度使安禄山与史思明联合起兵发起叛乱,仅仅用了35天,叛军长驱直入就攻占了大唐东都洛阳. 随后,安禄山指 ...

  • 盛唐金镜录:3.窃国大盗登上历史舞台

    前面多次讲到安禄山,作为结束盛唐的叛乱者,安禄山在唐史乃至整个中国史上的地位,是任何研究唐史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安禄山本来是营州胡人,唐时营州在现今辽宁朝阳一带,管辖地区包括辽西地区,营州是唐王朝控制整 ...

  • 睿宗复立(资治通鉴卷二〇九之十二)

    景云元年六月癸卯(二十三日),太平公主传达了少帝的旨意,要将皇位禅让给相王李旦,李旦坚辞不受. 政变主谋之一的刘幽求对宋王李成器.平王李隆基说:"相王在以前就曾当过皇帝,他接替帝位是万民所向 ...

  • 安可复与论曲直(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十六)

    杨国忠的宅子和虢国夫人相邻,因此二人往来十分方便,有时他们并马入朝,完全不管周围人的眼光. 有一次,韩国.虢国和秦国三位夫人将要陪同玄宗皇帝前往华清宫,她们先在杨国忠的家中相会,跟随三人的车马仆从,浩 ...

  • 王鉷之败亡(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十二)

    户部侍郎.御史大夫.京兆尹王鉷受到玄宗皇帝的宠幸,威权日盛,后来一人兼任二十多个使职.王鉷宅第旁边就是使院,他的案头堆满了文书,官吏排除等他签署,有时等了几天都排不上号.替玄宗皇帝赏赐王鉷的宦官络绎不 ...

  • 轶事二则(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十四)

    其一:有人劝陕郡进士张彖去拜见杨国忠,并对他说:"您如果去拜见他,马上就可以得到富贵啦.(见之,富贵立可图.)"张彖答道:"诸位把杨右相当成泰山来依靠,但我却认为他不过是 ...

  • 载采有九德,考绩以九载(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十五)

    按照以往的惯例,兵部和吏部尚书如果兼任宰相,就把科举考试的事委托给侍郎以下的官吏去主持,经过三项考试通过的,再送到门下省审查.整个过程一般要从春天一直到夏天才能办结.等到杨国忠以宰相兼领文部尚书时,他 ...

  • 推长而立,谁敢复争(资治通鉴卷二一四之十一)

    杨洄等人上奏说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联结太子妃的哥哥.驸马薛锈图谋不轨.唐玄宗接到举报后就召宰相们商议.李林甫说:"这是陛下的家事,不是我们做臣下该参与的.(此陛下家事,非臣等所宜豫. ...

  • 中宗复位(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二)

    武则天病得非常严重,麟台监张易之和春官侍郎张昌宗兄弟二人居宫中执掌朝中大权.张柬之.崔玄暐和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以及相王府司马袁恕己在朝外密谋处死张易之和张昌宗二人.张柬之对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 ...

  • 张昌宗之案(资治通鉴卷二〇七之十)

    鸾台侍郎.知纳言事.同凤阁鸾台三品韦安石上奏检举张易之等人所犯罪行,武则天下令将张易之等人交付韦安石及右庶子.同凤阁鸾台三品唐休璟共同审理.在此案还在审理的过程中,情况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八月甲寅(初一 ...

  • 范献忠谏中宗(资治通鉴卷二〇八之十)

    先前,秘书监郑普思把他自己的女儿送入后宫,监察御史灵昌县人崔日用曾上奏弹劾他,中宗因而没有听从崔日用的意见.后来郑普思在雍州和歧州两地聚集党羽阴谋作乱,事发后西京留守苏瓌逮捕了郑普思,穷究其罪.郑普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