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国与古越族的历史渊源

典籍中的鄂、咢等,金文中写作噩,是南方一个大国的国名。鄂国称侯叔、季,可知其族有侯、叔、季三支。它在商王朝时期是雄踞南方的一个侯国,与商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史记·殷本纪》记有:“以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

西周前期、鄂国的君主具有侯的爵称,其地位在一定的时期内比楚国君主还要高。从青铜礼器《噩侯驭方鼎》的铭文记载得知:周王南征角夷,自征地返回到祛的地方,噩侯驭方献礼并宴享周王,又陪同周王行射礼。周王亲自赏赐给噩侯玉、马、矢。驭方拜谢周王,并作此宝鼎,留给子孙后代。从这篇铭文分析,当时噩国与周王室的关系是很好的,并与周王室保持着宗主关系。因而在周王征伐角夷的返回途中,噩侯驭方亲往祛地恭候迎接,献礼设宴。周王显然也很重视噩国,因而亲赐驭方财物、弓矢、马匹。噩侯驭方也以此为荣,作器以志纪念。

西周晚期,周王室日渐衰弱,噩国的力量却不断强大。但由于噩侯率南淮夷、东夷叛周,并被周扑灭,噩国就从历史舞台上逐渐消失了。从宋代和1942年陕西扶凤出土的两件形制、铭文基本相同的噩国青铜器《禹鼎》铭文:“呜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或!亦唯噩侯驭方率南淮尸(夷)、东尸(夷)广伐六或、东或、至于历内。王乃命西六师、殷八师:‘扑伐噩侯驭方,勿遗寿幼’……”。从这段文字的内容分析,大约在噩侯驭方所记于祛地恭迎周王并受周王赏赐之事后不久,噩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出现了逆转。从禹鼎铭文的记载证实,噩侯驭方向周王室发动的这次反叛活动,声势是很大的。他不仅动员了本国力量,而且率领南淮夷、东夷,从东、南两个方向向周的南国、东国进攻,并一度取胜,抵达“历内”。这一行动引起了周王室朝野的恐慌,因而铭文出现了“呜呼哀哉!用天降大丧于下国”的惊叹。周王不得不动用他的精锐部队西六师与殷八师前往征讨。这场战争打得相当艰苦,周人虽然派大军压境,却未能很快获胜,故后来又命令武公派遣禹率百乘之师前往督军助战。禹鼎铭文中两次强调了周王关于“扑伐噩侯驭方,勿遗寿幼”的命令,足见周王对噩侯驭方与南淮夷、东夷发动的这次叛乱是决意要予以讨平的。这次战争最终以俘获噩侯驭方而结束。这一结果,对周王朝来说,不仅打退了这次大规模进犯,也铲除了它在南方的一个心腹大患;对噩国来说,因周王下令“勿遗寿幼”,噩国公室的老老小小,大概在这次战争中均被斩尽杀绝,噩国从此被灭亡。此后,噩国不再出现于史籍,铜器中也不再见到比噩侯驭方鼎等这一时期年代更晚的铜器了。

大约与噩的势力从南方消失的同时,强大起来的楚国迅速占领了噩国原来的地域,成了南方大国。

“鄂”与古越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古越族,又统称为“百越”。“百越”一词,首见于《吕氏春秋·恃君篇》:“杨、汉之南,百越之际,敞凯诸夫风余靡之地,缚娄阳禺次兜之国,多无君。”虽然我们还未能对“百越”进行系统和科学的论证,以确定它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但可将其视为有关亲缘关系的古越族各支的总称。从有关史料的考证中得知,百越分布的地区囊括汉水以南地区,当包括今鄂州、黄石、大冶及鄂东南一带。

上文曾述及到的楚王熊渠“兴兵伐庸、杨粤(越),至于鄂。”熊渠所至之鄂,应如张守节《正义》引刘伯庄所云,即东鄂。东鄂之疆土,大约包括今鄂州至黄石、大冶一带,这正是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所证实的古越族聚居地之一,足见东鄂不外乎越人所建。刘节以《史记·殷本纪》中鄂侯之“鄂”,“就是《噩侯驭方鼎》之噩,正是两栖类的鱷(鳄)。”熊渠伐杨粤所至之“鄂”,可能也是鱷鱼之“鱷”。鳄在古代曾被称为“蛟”,是龙类的一种。《汉书·五帝纪》说:元封五年(公元106年)冬,汉武帝“自寻阳浮江,亲射蛟江中,获之。”颜诗古注曰:“许慎云:‘蛟,龙属也。’郭璞说其状云:似蛇而四脚,细颈,颈有白婴,大者数围,卵生,子如一二斛瓮,能吞人也。”显然,这蛟就是杨子鱷。吴越民族断发文身,象蛟龙之状。它们的龙,正是包括杨子鱷(鳄)在内的。东鄂之所以称“鄂”,或许正因为它为越人所建,而越人则恰是崇拜杨子鱷(鳄)的。

《说苑·善说篇》记载鄂君子晰游于江上,与榜×越人交欢尽意,这也足以证明东鄂确实有越人。

从《史记·楚世家》等文献分析,熊渠伐杨越至于鄂,鄂(东鄂)也在杨越范围以内,而不似与杨越骈列。

如果以上说法成立,我们就可以这样理解,东鄂是古越族中杨越“种姓”所建之方国。黄石大冶铜录山和鄂州的部分古铜矿冶资源,正是那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制作兵器与青铜礼器、生活器皿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和生活物资。历史上曾吸引熊渠领兵攻占东鄂,大概就基于这有着巨大魅力的铜矿。

春秋早中期,楚自从牢固地占领了古鄂和杨越以后,它就如虎添翼。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周命楚子熊辉镇定夷越。其后吴避越,越避楚,其子孙皆遂蛮僚”《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记载:“及楚子称霸,朝贡百越。”百越包括杨越在内,在向楚王贡纳的百越中,当有杨越在列。近年在鄂州、黄石及大冶的春秋战国楚墓中所出土的文物,如1977年在鄂州市鄂钢M94、M106出土两件陶鼎“扁圆腹,平底,方耳微外撇,盖呈弧形”。又如百子畈M3一件青铜鼎“器壁较薄,三足聚于底部,盖上施有不连续的蟠螭纹和几周弧纹。”反映出了越、楚、鄂文化的渗透现象。

(0)

相关推荐

  • 五图说楚史

    楚国八百年历史,用三句话来概括,"起于河南,盛于湖北,亡于安徽",提纲挈领,真是说到点子上. 1,第一张地图中的丹阳,标注在现丹江口淅川,注明"约公元前1040年熊绎居丹 ...

  • 【博物志】上海:考古补史,“消失”3000年的神秘古国揭开面纱

    羊子山M4出土器物群. 噩国青铜器精粹展展厅现场. 噩国青铜器精粹展海报上的兽面纹卣.制图:李洁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不少商周诸侯国没有明确文献记载.噩国便是其中一个,它的历史鲜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 ...

  • 春秋战国时,周天子为何不自己掌握军队,反而坐视诸侯变大变强?

    参考资料:<史记·周本纪><逸周书>等. 提起春秋战国,我们大多数人第一印象或第一反应,应该都是诸侯割据,礼崩乐坏.诚然,在长达数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几乎每一天中的每一刻都在上 ...

  • 沉睡的鄂王城

    湖北大冶有个2700多年的鄂王城,荒凉在一个小村旁,其实也就是一块青石碑名,一大片杂草,一些残垣断壁的遗址,早就不见二千多年前的城了.别小瞧这个地方,湖北的简称'鄂'就因它而起.不过说来惭愧,好多湖北 ...

  • 古越族的图腾蛇加上古鄂国的图腾鳄是什么?

    起源于以现在绍兴为中心一带的古越族,后因种种原因迁徙于南方沿海各地,使之成为一个分布范围较广的族群,世称百越.而居住在如今绍兴一带的这一支称为於越. 越族是一个崇蛇的民族.<说文解字·虫部> ...

  • 古越族和俚僚

    古代的濮和越.百濮和百越是一个民族,在一些文献中所记载析濮和越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 濮是我国南方古老的族系之一.最早记载的史书是<竹书纪年>和<大戴礼>.殷商和西周时期,基本地 ...

  • 良渚文明是古越族创造的吗?

    我想先给大家说说古越族是一个什么族,其实它不是一个民族,他是百越地区越人各部的一个统称. 那百越指的是哪儿呢,它是从远古到秦时对长江中下游以及沿海地区的一个通称,在文献当中也有百越诸越等说法.他具体的 ...

  • 路带共同体:太平洋50国の不斯国(古越国)草鞋是船,爸爸是帆

    <三国志·三韩>二十四辰国の不斯国(日本古越国)示意图 不斯国之"不",在<不弥国(四国岛)>一文我们有简单讲述,即挪移树木时切冠去须根之后的骨架树,这里指 ...

  • 傣族 与 泰族 的历史渊源

    傣族 与 泰族 的历史渊源

  • 贵州程耀华寻根修谱第3369则--浅析从家谱中查找遗忘的历史记载1、【修谱--敬宗收族的历史渊源根念"认祖归宗"的解释】

    贵州程耀华寻根修谱第3369则--浅析从家谱中查找遗忘的历史记载 一.浅析从家谱中查找遗忘的历史记载 1.[修谱--敬宗收族的历史渊源根念"认祖归宗"的解释] "认祖归宗"一词的解 ...

  • 高古玉工艺的历史渊源

    古玉收藏 宣传古玉文化 广交天下玉友 27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高古玉出现的种种谜团可能是现代人所无法破解的.永远的机密. 良渚文化阴刻线之谜,最细处居然1毫米内刻划4-5条阴刻线(图1),最初揣摩可 ...

  • 古玉学步(155):高古玉工艺的历史渊源

    高古玉出现的种种谜团可能是现代人所无法破解的.永远的机密. 良渚文化阴刻线之谜,最细处居然1毫米内刻划4-5条阴刻线(图1),最初揣摩可能是用鲨鱼牙齿之类的工具刻划,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现在知道其 ...

  • 古玉界:云南古滇国之越族玉器文明

    考古学家 想象中的古滇国越人的装扮.注意男人的带饰,这是镶绿松石青铜牌,是地道的夏人带饰的演变. 滇国是中国西南边疆的越人建立的一个古国,主要分布在以滇池地区为中心的云南省中部以及东部地区,滇国的地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