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化生存获益!正确认识PD-1/PD-L1免疫治疗的假性进展!

在接受免疫治疗(如CTLA-4抗体、PD-1抗体、PD-L1抗体)的患者,可能会遇到肿瘤进展的情况,然后很多患者就开始慌了,并且出于“安全”考虑,选择自行停药了,这样对吗?
大多数的抗肿瘤治疗,都可以用有效或无效做出判定。但免疫治疗不一样,因为评估免疫治疗的疗效不能单靠肿瘤缩小或增大判断
什么是“假性进展”?
假性进展就是在影像检查上先出现疾病进展(肿瘤增大或出现新病灶),后出现疾病缓解的情况。
为了更好的理解假性进展,我们从概念上以及患者实际分析上看,出现假性进展的患者,肿瘤大小是如何发生变化的?如果发生假性进展,最有可能在什么时候?
根据目前的研究,假性进展最常见于免疫治疗开始后的头几周,但最迟也在开始治疗开始后12周发生。假性进展不大可能在接受免疫治疗较长时间后出现。
图示假性进展:影像评估时先出现肿瘤增大,然后出现肿瘤缩小。
这种假性进展与治疗无效肿瘤本身发生进展在影像学上很难区别。一旦出现假性进展,因为和肿瘤复发不易鉴别,会使治疗进程受到很大干扰,如果决策错误,甚至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假性进展发生的原因
1、在免疫应答升高阶段肿瘤持续生长。
2、由于T细胞过度活化,在初期的影像学评估上未见的病灶和现有病灶发生炎症反应。
3、免疫治疗初期瘤体增大或出现新病灶,考虑与肿瘤细胞受攻击后大量坏死物堆积或免疫系统激活后淋巴细胞的浸润有关。
假性进展发生率
对于不同类型的癌症,假性进展发生概率并不同。假性进展在恶性黑色素瘤较为常见,而对于肺癌,发生概率只有1%-3%。
如何区分“真、假性进展”?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假性进展”临床评价标准,多数鉴别方法都是基于临床经验的。因此在免疫治疗早期,影像检查出现进展,进行慎重评估非常重要。
如果患者在开始免疫治疗的二个月之后出现体重下降、乏力疼痛加重等症状,影像检查显示进展很可能就是真的进展
由于免疫治疗属于系统性治疗,除个别生理屏障外(血脑屏障、血眼屏障、血睾屏障、血胎屏障),免疫细胞可以巡游全身,因此一般情况下有多个转移灶的“假性进展”通常是同时变化的。
如果出现个别的某个或某几个病灶变化,则应该考虑是真正的病情进展。
如果出现除上述生理屏障外的多个病灶同时变化,则考虑是“假性进展”。
病理检查
一定要鉴别“假性进展”的话,穿刺活检的证据是最为可信的了。如果是假性进展,从检测结果中,可以十分明显的看出免疫细胞进入肿瘤病灶中,那么这种肿瘤病灶变大就可以放心面对了。
其他可以帮助判断的因素
1、第一个因素是IL-8,血清IL-8变化可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假性进展情况。
2017年一项研究旨在评估血清IL-8的变化水平能否作为抗PD-1抑制剂用于预测黑色素瘤和肺癌患者的生物标记物。
研究结果提示早期血清IL-8水平的变化(治疗开始后2-4周)与应答密切相关(P<.001)。应答患者的血清IL-8水平在基线和最佳缓解之间显著降低;未应答患者的IL-8水平在基线和疾病进展之间显著升高。
研究者发现,血清IL-8水平的变化准确反应了3例出现假性进展(2例肺癌,1例膀胱尿路上皮癌) 患者的真实应答情况。
通过测定基线血清IL-8水平、假性进展的时间(首次肿瘤负荷增加>25%)以及之后满足PD标准的影像学评估,发现在假性进展过程中影像学评估的靶病灶大小增加,但血清 IL-8水平下降,并在之后的影像学评估时持续低于基线水平。之后,当患者发展为进行性疾病时,血清IL-8水平又稳步升高。
2、第二个因素是ctDNA,可预测nivolumab(纳武利尤单抗,Opdivo)治疗肺癌的临床获益。
2017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报道的一项研究评估nivolumab治疗后外周血循环肿瘤 DNA (ctDNA)水平的早期反应,以确定其是否能预测疗效。
ctDNA在高肿瘤体积(TV)患者的系列血浆样本中更常见(p=0.02) ;ctDNA等位基因频率(AF)的降低与良好的持久应答具有高度相关性;外周血循环肿瘤DNA水平出现早期峰值(2周)的肺癌患者对 nivolumab有良好应答。

End

【重要提示】本公号【家属说】文章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谨遵医嘱

RECOMM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