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真性情的人,不可深交

明代张岱的笔记《陶庵梦忆》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

其实,他的这番话就是告诉人们:没有真性情的人,不可深交。

国学大师南怀瑾也曾经告诫大家说:做人,要有真性情!

什么是真性情?为什么没有真性情的人不可深交?下面琢磨君为大家一一解释!

第一:什么是真性情?

可能有人说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敢爱敢恨,这就是真性情。其实不然,真性情不肆意妄为,而是一种“中和”之感情流露。

就如《中庸》所说:人能够在喜怒哀乐时含而不露,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一个人,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得很强烈,但又转瞬即逝的人,这种人阳刚之气太盛 ,其气质接近于“粗鲁“,并不是真性情。

到底什么是真性情呢?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长,还喜欢犯上作乱,这是基本不可能。不喜欢犯上作乱,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就是人的根本!

孟子说:真性情就是至善。什么是善?世界上的好人,一切圣人,都是有真感情的人,这才叫做善。

哲学家周国平则说:所谓真性情,一面是对个性和内在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样一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

说得更加直白,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愿意为身边人付出和牺牲。

可见,我们判断真性情的基本标准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孝悌”,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以及能够真诚对待朋友。

比如说,武松就是真性情的代表人物:当嫂子潘金莲勾引他的时候,武松心里有哥哥,于是说道:“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带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

武松为了替哥哥武大郎报仇,不惜吃了人命官司,实为报答哥哥的养育之恩。这些“孝悌”之举,都是武松真性情的流露,也是他深得读者喜爱的原因。

第二:为什么没有真性情的人不可深交?

电视剧《少帅》中张作霖告诫儿子说:“人得有点毛病,有毛病的人才可交,没毛病的人说明不是真情,没有真情的人怎么能交?”

他的这番话就是告诫人们:没有真性情的人,不可深交。一个人不是真性情,就会伪装成假性情,或者是无性情,乃至是冷漠无情。如果我们跟一个整天带着面具、虚情假意的人来往,想想都可怕,当然是不可深交。

孟子说:人之所以为人,是天性中有真正善良的性情,人有真性情,就是至善,善行是由真性情来的;没有真性情的人,如果说他能行善,应该是有问题的。

继续用“孝悌”来分析不正常的真性情:易牙是一位厨师,他为了讨好齐桓公,竟然杀掉自己4岁儿子,用儿子的肉来给齐桓公做美食,把齐桓公感动得稀里哗啦。齐桓公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于是对易牙大加宠幸。

但是管仲不这么认为,他说: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易牙对自己孩子都这么残忍,能够对您有什么真感情?尊老爱幼,也属于孝悌范围内的真性情,易牙“毒虎食子”,当然也属于假性情。

竖刁很擅长揣摩人心,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他主动自己阉割了自己,好来服侍齐桓公,也是把齐桓公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深得齐桓公宠幸。

管仲又泼来一盘冷水,对齐桓公说道:人之常情,没有谁不爱惜自己身体的,竖刁对自己身体这么忍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随便伤害身体,实为不孝。竖刁对父母都不孝,没有真感情,怎么会对您真正忠诚呢?

卫公子卫开方为了忠心追随齐桓公,十五年没有回家,连父母去世了,也不回国奔丧,也是深得齐桓公宠幸。

管仲又怀疑卫公子卫开方,说道:“人之常情,没有不爱自己父亲的,卫开方对父母都这么不孝顺,他能够对您付出真感情吗?

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了管仲的建议,把这几人全都赶走了,但是没多久又重新把那些人全部召回来,委以重任,让他们掌握了朝政大权。

后来,齐桓公病重时,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人作乱,堵塞了宫门,筑起了高墙,不让人通行,假称这是桓公的命令,最后把齐桓公活活饿死了。齐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了67天,上面都爬满了蛆虫,也无人收葬。

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非要宠幸那些没有真性情,甚至是假性情的人,最后结局悲惨,也只能说是自作自受!所以说,没有真性情的人,骨子里喜欢犯上作乱,喜欢背叛和出卖,是靠不住的,不可深交。

结语:

曾国藩有句名言叫:“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我们结交什么样的朋友,结合产生出什么样的人生,或悲或喜,或福或祸,所以交友需谨慎啊!

处世奇书《菜根谭》云: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这其实也是在告诫我们做人要有真性情,也要多结交真性情的朋友。所以说,我们自己做人,要有真性情;而没有真性情的人,我们也不可深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