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以理学治军,以爱民为第一要义,办大事要多选替手

在军队的统属关系上,曾国藩有一套非常正规的统属系统,他不以官阶分军职,而是以理学传授系统中的位置来衡量。
理学家十分重视师生间的授受关系,这与理学看重道统是相一致的。

01 以理学治军

湘军以理学治军,将帅也多是儒生出身,师生关系成为判分军职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
罗泽南在军中的地位,曾国藩在军中的威望,都与他们的理学修养有较大的关系。
在军队训练上,曾国藩重视理学思想教育。
他以理学训导士兵,“用恩莫于仁”号召以“仁爱”之心引诱士兵为封建统治者卖命;“用威莫于礼”强调上下尊卑的名分不可逾越颠倒。
在战略战术上,他利用名教同太平天国争夺民心,提出了“爱民为第一义”。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论统治者心目中的“民”究竟如何定位,但行军作战倘若扰害民间,总是兵家大忌。
正如近代爱国将领蔡锷所说:“若修怨于民,而招其反抗,是自困也。”
曾国藩能够充分认识到“爱民”与军队作战的关系,认识到“凡军事之胜败,先视民心之从违”。由此注意改善和协调军民关系,其远见卓识让人钦佩。

02 将“爱民”作为第一要义

曾国藩对弟弟们说:我们弟兄带兵,把杀人当做职业,选择这种行业已经是非常不慎重了,只有在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三件事上面狠下功夫,相当于在杀人的过程中寄寓了禁止暴力的意思。
曾国藩极力提倡“不扰民为本”。他认为“爱民乃行军第一义,须日日三令五申,视为性命根本之事,毋视为要结粉饰之文”,只有将“爱民”作为第一要义,才能称为“仁义之师”。
这里的“爱民”主要是指“不扰民”,也就是他的“八本”格言所说的“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他还特意为湘军撰写了一首《爱民歌》。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记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正因为他主张以民为本,才使得他统领的湘军能够在经历过各种困难之后,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03 办大事需要多选替手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总是非常弱小的,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选择合适的人来协助自己,这一点非常重要。
一个人不论是智慧绝顶者,还是大仁大智者,都不可能完美无缺,都会有一定的缺憾;相反,愚笨至极的人也有他的可爱之处。
本着这样的想法,曾国藩认为自己属于“中材”,或接近于“笨”的一类。因此,他十分注意吸取他人之长,以补一己之短。
曾国藩一生中有很强的幕府。他的幕府就像一个智囊团,有什么疑难问题,曾国藩都让他们出高招、献良策。
在同幕僚长期合作共事的过程中,曾国藩经常以各种形式向他们征求意见,在遇到大事决断不下时尤为如此。
有时幕僚们也经常会主动向曾国藩投递条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办法,以供曾国藩择优采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曾国藩是以众人的智慧为己所用的典型人物。他自己深得众人相协之益,也多次写信让他的弟弟曾国荃如法炮制。
他说左宗棠的气概和胆略过于常人,因而希望能与他一起共事,让他来帮助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他还劝曾国荃“早早提拔”下属,再三叮嘱:“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满意之选不可得,姑且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其后曾国荃屡遭弹劾,诽议也多,曾国藩认为是他手下无好参谋所致。
事实证明,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如果身边有个得力助手,定然能使自己工作起来更加方便,更加快速,找个帮手不失为上上之策。这也充分体现了团队作战的优势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