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陵被盗掘一空,专家沮丧之时,一脚却踢出镇馆之宝

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我们对西夏这个神秘国度有了初步了解。他们的风土人情与中原大不相同,非常独特。其实,西夏是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王朝,从李元昊建国到被蒙古攻灭,一共经历了十位皇帝,享国189年,并不算短暂。而且,它在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南宋并立,许多史学家甚至将这段时期,称为“后三国”时代。

之所以西夏现在默默无闻,那是因为六次抵抗蒙古入侵,最终还让成吉思汗死在战争中。蒙古统治者为了泄愤,疯狂报复,毁掉了西夏的文化典籍和历史痕迹,让后人对它的印象十分模糊。甚至在明朝的时候,许多饱读诗书的文人都不知道西夏这个对他们来说并不遥远的国家。

直到今天,西夏留下的文物也很有限。“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 《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的发现算是揭开了神秘面纱。为了更好地了解这段历史,也为了保护西夏文物,1972年国家决定挖掘西夏王陵,这也成为我们了解西夏的重要窗口。

然而,在挖掘六号王陵时,考古专家却非常沮丧。因为它早已经多次被盗,墓室空空如也。考古发掘虽然不仅仅是为了文物,但缺少相关实证,总会给人徒劳无功的挫败感。可就是在一片失望的情绪之中,有位年轻的考古专家一脚踢到某个硬物。职业的敏感让他马上蹲下查看,结果发现了一件鎏金铜牛。

虽然没有真牛那么大,但这件文物的个头也不小。它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重达188千克,算是一个体型庞大的家伙。铜牛膘肥体壮,健硕无比,被制作成卧姿,仿佛正在休憩,又像是听到主人的召唤,微微抬头注视。工匠抓住这一瞬间,精彩地刻画了这个场景。

而且,这件文物的工艺非常讲究。它的内部中空,这是为了节省材料,但做工却不粗糙马虎,表面通体鎏金,虽然因为时间太久,又深埋地下,大多数鎏金已经脱落,但依稀可见斑驳的痕迹。而且,厚厚的锈迹,更显古朴凝重,仿佛诉说着当年的辉煌。除此之外,这件文物还经过了冶炼、模具雕塑、浇铸、抛光等多道工序,充分说明当时西夏的手工艺水平已经非常高超,直追中原王朝。

另外,文物还见证了历史,默不作声却将时代背景呈现在我们面前。党项人是羌族的一支,原本从事游牧业,后来逐渐定居,多以畜牧业为主,养殖的是牦牛、羊、猪等动物。建立西夏之后,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他们开始转型为农业。

只有农业国家,才会对于耕牛产生特别的感情。西夏也不例外,李元昊就曾亲自主持修建了青铜峡至平罗的灌渠,这条水渠被命名为“昊王渠”。敦煌榆林窟壁画发现的西夏农耕图中,还出现了“二牛抬杠”的劳作场面,与中原王朝的耕种方式别无二致。

也就是说,这步入农耕社会之后,西夏国也随即成为农业国,农耕文化的象征耕牛才会深入人心。这样才会精心制作如此巨大的耕牛铜像,表达对牛的喜爱和敬仰。文物不会说话,但它却能告诉我们当时的时代面貌和生产力水平。这件意外获得的文物,被称为“一脚踢出来的国宝”,已经成为了宁夏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西夏文明的见证,弥足珍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