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策划设计枣庄市台儿庄区偪阳故城文化馆的历史依据与创意构想

偪阳国,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南,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境内侯塘村周围。逼阳国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因为其微,史籍资料对其记载很少,只有《左传》等史书,仅有春秋十三国大战逼阳国一事留于青史。 逼阳国为妘姓国,又称傅阳国。祝融的后裔,始封君为祝融之孙(或言第四子)求言。夏商时期有存,周时相沿,后为13国诸侯讨伐。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四月初,晋侯以霸主身份联合鲁、宋、卫、曹、吴、邾(zhu)、滕、薛、杞、小邾、齐和吴13国联军气势汹汹杀向逼阳国。逼阳国君妘豹是个有勇有谋的国君,他毫无惧色,顽强抵抗。诸侯之师连攻数日未克。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父,押送辎重车辆到达前线,为坚守城池,逼阳军打开城楼的悬门出兵欲夺取敌军辎重,而诸侯军乘机而入。逼阳守军忙放下悬门截敌,打算将敌军分而歼之。此时,身为鲁国陬(zou)邑大夫的叔梁纥(孔子之父孔纥,字叔梁)双手托起千斤闸门,让攻入城内的军士撤出。因此,叔梁纥以勇力而闻名于世。经历这次历时一月之久的攻坚战,逼阳城遂有'城小而固'之称。逼阳国传至东周时期,当值国君妘豹在诸侯争霸战中特立独行,招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逼阳大战,导致了逼阳古国的覆灭。逼阳国成了晋、楚、吴等列强争霸的牺牲品,但其以区区弹丸之地,力敌13国重兵的悲壮战事却彪炳史册。

逼阳故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西南侯孟乡境内鸵山、土山北麓,城中有米山,周代小侯国逼阳为妘姓逼阳君封地,曾以'城小而固'著称。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晋悼公会诸侯,灭逼阳,其地划归宋国。逼阳故城周长3293米,南北长,城墙高4-5米,底宽20多米,顶宽8-10米。现城基轮廓可见。土层内多古陶砖瓦残片。2006年5月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峄县志》载:'逼阳城,县南五十里,古纭姓之国。祝融之孙,彭祖弟陆终第四子求言封于逼阳,后为晋所灭。后汉为逼阳县,属彭城。'

在四面劲敌的包围之中顽强地生存。公元前563年4月初,以晋国为首的13国诸侯之师,战车辚辚,旌旗弊日,浩浩荡荡,奔向逼阳。逼阳军坚守逼阳城,浴血奋战,英勇抗敌,区区小国屡挫十三国诸侯大军。最后,终因势单力薄,在英勇奋战,坚守城池月余后,逼阳城终被攻破。逼阳虽灭,但它作为一个小小的诸侯国,其坚强不屈的精神载入了史册。《左传》对逼阳大战这一历史事件作了详细记载。

逼阳故城为新石器时期遗址,名曰逼阳城。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台儿庄区涧头集西南约2.5公里处,南依群山,东有龙河古道。城周长3293米,当地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城址南北长、东西短,大体呈长方形。城中西南隅有小山,俗称'米山'。西北部有村庄,名城里村。其余皆为农田。残墙北部明显,系因清代农民义军加高旧墙,筑起了逼阳圩。现北墙高出地表4~5米,底宽20余米,整个城迹轮廓清晰可见。

逼阳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逼阳精神'至今为人们传颂。沧海桑田,风云变幻,如梦的历史伴着如烟的岁月早已消逝。今天,人们再看逼阳城,脑海里会唤起对逼阳大战的想象,内心里会勾起对历史的追溯,不禁更体味到天地的广阔,历史的悠远。

逼阳城内西南有一座小山,传说诸侯大军围城之前,逼阳国君作了充分准备,巧施一计,命令士卒背着小米在小山上遍洒,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诸侯大军一到,主将骑马观战,随从一将看见米山,心中一惊,便说:'逼阳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米,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主将对小山细细观察,沉思良久,取出箭来,'嗖嗖嗖'三箭,箭头着米而倒。主将哈哈大笑说:'如果是米山,箭头射入不会倒地,而今箭头着米不入,一定是石山。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军奋力攻城。尽管逼阳军民拼死守城,但终因寡不敌众,13国诸侯联军用了29天的时间将逼阳城攻下,从而灭掉了逼阳国。后来,人们就把这段故事叫做'一箭破城记',把这座山叫做米山。中国古典小说《东周列国志》第60回'智武子分军肆敌,逼阳城三将斗力'和第61回'晋悼公驾楚会萧鱼,孙林父因歌遂献国'就叙述了春秋逼阳大战的场面。灭亡后,属于宋。楚灭宋后,改逼阳为傅阳。秦代设傅。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四月初,晋悼公以霸主身份召集鲁襄公、 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王寿梦于柤(今江苏邳州西北泇口) ,商讨联盟伐楚等军政大事。晋国大将荀偃、士匄(丐)以逼阳国亲楚为由,坚决请求攻占,将其赠给宋国大夫向戎作封邑,以期打开伐楚的通道。晋国主将荀罃则以逼阳'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为由予以反对。但是荀偃等人坚决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于是,13国诸侯联军金戈铁马杀、旌旗蔽日地杀向逼阳,于四月初九兵临城下实施了包围。

据传,逼阳子妘豹闻讯急就迎敌。为了不战而屈敌之兵,部署了一个疑兵之计:将城内的土山用金灿灿的小米将其覆盖,远远望去就是一座硕大的米山,让敌军以为城内储备丰足,易于坚守,便涣散斗志,退兵而去。晋国主将荀罃深为疑惑,便拈弓搭箭,对着'米山'连射3箭,箭头全都滑落下来,断定'米山'非米:'此乃石山,是为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9月13日,北京创投市场,云鹏设计集团枣庄市新城公司随同台儿庄区文旅局及台儿庄古城专家学者与张山子镇党委政府领导,侯塘村领导一起走进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偪阳故城遗址探寻三千多年历史故事与人文典故,策划设计建造偪阳故城文化展馆,保护抢救重现这个延续1500年的偪阳故城,如今,逼阳城基本轮廊依然清晰可见,东西窄,南北宽,呈长方形。城内米山仍在。游览逼阳故城,那种金戈铁马、战旗猎猎、刀光剑影的豪情悲壮场面油然而生,不由地为逼阳国勇抗强敌的不屈精神而赞叹。逼阳国虽已烟消云散,但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永存的前因与后果,结合我们的党史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尚德,学史崇信,学史力行。探讨偪阳国君德行天下,社稷黎民,智勇双全,团结御敌,奋起抵御,绝不畏惧退缩,至于弹尽粮绝,谱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小国反侵略的英雄壮歌。枣庄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资深媒体人,文旅展馆策划专家郝玉彩与文化历史研究专家王密,侯修谦商榷,我们针对张山子镇实际情况,提出务实性科学的策划定位,积极探讨偪阳故城文化馆布展构想,做成惠民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与公共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展览的靓点,为下一步全域旅游创造文化底蕴支撑。诉说齐鲁第一县制的由来,提炼挖拙出偪阳故城:建置沿革1.春秋国都——偪阳邑2.秦汉县治——傅阳城3.晚清营寨——偪阳圩。考古发掘1.三次发掘2.城池旧貌3.出土文物:遗址保护1.总体规划2.墙体加固3.执法监管:相关古迹1.黄帝陵2.建陵城3.大王坟4.汉墓群5.运铁河6.刘家寨。历史名人,国君妘豹,1.叔梁纥2.邴 吉3.刘 平4.王 绅,侯塘村耕读历史与偪阳故城渊源民俗故事,传统历史文化传说。开发文创旅游产品,为下一步全域旅游运营创造条件。给各级政府建议开发(偪阳故城—黄帝陵遗址公园)要包括几个子项目:偪阳故城遗址,偪阳运河故道,黄帝陵,城隍庙,文史馆(侯塘古寺),《偪阳千古情》主题演艺。偪阳国不仅开挖了护城河,据说还开挖了运河,是中国最早的运河。台儿庄区政府对“台儿庄两战成名”的论说和“台儿庄文化大起底,大挖掘,再提炼,再升华”的要求。我们可以借这一契机,研究偪阳故城文旅开发,借助大运河文化公园这个重大机遇再出发。

云鹏设计集团专家设想创意建造偪阳故城历史文化馆,在梳理三千多年偪阳故城变迁的历史脉络中,重现偪阳故城昔日繁华景象,展示侯塘古寺独具特色的历史遗存,深度挖掘偪阳故城的精神文化内涵,展示出一种缘德而生、伴德而兴、中西合璧的德行天下,关注黎民社稷,军民团结一心御敌顽强拼搏精神,从出土的文物中展示古城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偪阳故城沙盘利用高科技多媒体、全息场景复原、实物等的穿插展示,以时间为横坐标,历史事件为纵坐标,以事带物,以物带人,将整个故城的发展历程完整的铺陈开来。

我们通过偪阳国的发生的重大事件,研究逼阳国传至东周时期,当值国君妘豹在诸侯争霸战中特立独行,招得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逼阳大战,导致了逼阳古国的覆灭。逼阳国成了晋、楚、吴等列强争霸的牺牲品,但其以区区弹丸之地,力敌13国重兵的悲壮战事却彪炳史册。偪阳古城位于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张山子镇一带。偪阳古城因鲁襄公十年(公元前563年)的偪阳之战而名垂史册。如今的逼阳故城,只留下几处断壁残垣,然而又有谁听到了他们千百年来不断的诉说:宁与国都共存亡。漫步在荒郊野岭间,心中可有历史的烟云在暗暗涌动。通过以下几个典故与百姓传说的历史人物故事,在偪阳之战发生一些事情。

(一)偪阳之战。春秋之时,楚共王(前590-前566年在位)占据长江中游天险,地广人众,兵力雄厚,欲霸天下,气势逼人。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联合诸侯力量,欲与楚国抗衡,但是仍觉势单力薄,不足以成事,于是便想通好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把它作为犄角之势。而偪阳国乃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 ,如骨鲠在喉。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柤 (zhā扎),今江苏省邳州市枷〔jiā架〕口,灭掉偪阳国。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农历四月,13国诸侯之师,战车辚辚,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向小小的逼阳国杀来。

(二)砖甲为砚。逼阳城依土山而建,城周长3293米,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南北长,东西宽,大体呈长方形,至今城墙最高处(北城墙)尚高出地平面8-10米,并建有6座城门。《峄县志·古迹考》上说:“ 偪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又说:“ 偪阳城,峄县南60里,城周9里,基址宏阔。土人往往得古砖,坚如金石,琢为砚,尤良。”《峄县志·搜遗》也说:“峄地,古陶器颇多,而以 偪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咫(zhǐ指,8寸),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以手艺为业者)制之,锋刃不能入也。”

(三) 偪阳米山。偪阳城内西南隅有一座小山。当诸侯大军到来之时,国君逼阳子作了充分的准备,还巧施一计,命令城内士民背着小米,在山上洒了个遍,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却说诸侯大军开抵偪阳城下,将偪阳城团团围住。晋国主将荀嫈骑马观阵。随从一将看见,心中一惊,便说:“偪阳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 这就是米山的来历。荀嫈对着米山仔细观察,又凝思一阵,似有所悟。于是从箭壶中拔出箭来,拈弓搭箭,对着米山“嗖”、“嗖”、“嗖”接连射了3箭,箭头着“米”便倒。荀哈哈大笑,说:“如果是米山,箭头射入,不会倒地。而今箭头着'米’便倒,一定是一座石山。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四)纥抉悬门,命悬一腕。13国诸侯之师将小小的逼阳城团团围住,合力攻打。偪阳城内,君臣一心,官兵一致,坚守城池。联军接连攻了几天,一直攻不下来,而又不肯离去。 这时候,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jǐn紧)父押送辎(zī滋)重来到偪阳城下。偪阳人打开城门楼上的悬门,企图夺取辎重。而秦堇父和狄虎(sī思)弥见城门高悬,以为有机可乘,便率先挥军向城内杀去,鲁大夫叔梁纥(hé合)率部紧随其后。鲁军刚刚进去一半,忽然听到城门“豁啦啦”一声响亮,偪阳城守门士卒急忙将悬着的城门放了下来,企图关门打狗,分而歼之。 叔梁纥正率领鲁军向城内攻去,猛然抬头,看见原先提起的城门正在下落,大吃一惊:“大事不好!万一让他们将鲁军切成两半,那么困在城里的鲁军定将覆没!“他急中生智,连忙将手中的长戈扔在地上,举起双手,将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门奋力托起,并大喝一声:“赶快退兵!”后军看见情况有变忙“哐”“哐”“哐”地敲起锣来(古时打仗,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已经攻进城里的鲁将秦堇父和狄虎弥听到收兵的号令,深恐后队有变,即令其部后队变前队,赶快退兵。待到攻进城里的鲁军全部退尽,叔梁纥双手向上一掀,就势撒开,那悬着的城门便落下了闸口。叔梁纥回到本营,对秦堇父和狄虎弥说:“二位将军之命,悬于我之腕也!” 据《峄县志·流寓志》引《春秋左传》载:“鄹(zōu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父叔梁纥也,为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逼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

(五)春秋义战。五月初四,诸侯之师再度组织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虽然城上矢下如雨,亦全然不顾。偪阳城中,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将帅一心,军民团结,誓守孤城。他们先用箭射,箭用光了就用滚木、擂石。双方又坚持了4天。五月初八,城中的箭弩和滚木、擂石都用光了。荀偃、士匄一看,大喜过望,便率先爬上城墙,各国将士亦紧随其后,蚁附而上。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逼阳城终于被13国联军攻下,逼阳子只好率领群臣投降。从四月初九13国诸侯的军队联合围城,到五月初八攻下逼阳城,前后共费时29天。逼阳国虽小,但它作为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抵抗住了13国联军的猛烈进攻,坚持近月,浴血奋战,其艰苦、顽强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春秋逼阳之战被载入了中国的史册。《谷梁传》上说:“齐桓之霸,灭谭(在今山东章丘市),灭遂(在今山东宁阳县北),降鄣(在今山东东平县东),迁阳(在今山东沂南县境);晋文之霸,执曹(在今山东定陶、曹县一带)伯,逐卫(在今河南淇县)侯;(晋)悼公之霸,灭逼阳。”由此可以看出偪阳之战在春秋诸侯争霸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言,春秋无义战。然而小小的逼阳面对着强大的13国联军,奋起抵御,绝不畏惧退缩,至于弹尽粮绝,谱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反侵略的壮歌。

相关链接

考古发现

1992年,区文物管理部门在逼阳故城里的米山东侧实施了历时46天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4座,出土文物51件(套)。1994年,市、区文物管理部门联合对逼阳故城进行了历时52天的勘探,找出了故城内的宫殿、居民区、墓区和作坊、冶铁等遗址。逼阳国故城内外及南部山阴,常有各种豆、罐、盆之类陶片散见,还有砖、板瓦、瓦当、铁渣甚至楚贝币、铜剑、铜镞、铜印和石器等物偶现。

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队与当地文物部门合作,又于夏季和秋季两次对故城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调查。经实地测量,该城为长方形,其周长大约是3400余米。城东门与南门的门道宽度皆不及4米,可通行宽度都在3米左右。西城门设于西城墙偏北段。钻探表明在西城门内陆表下可能是当年的古河道,城外四周原有护城河。城北居中处有一近方形的宫殿基址,该基址略高出周围地面。其向西仍延续至西城墙,可能为宫殿附属建筑遗存。现今地面残存的城墙墙体以北城墙保存得最好。逼阳城的老墙是砖质的。如今这段城墙遗迹,是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备战乱与土匪的袭扰,城里村村民自发抟土在老城墙基础上加固加高而成,人称逼阳圩。

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鲁昌平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书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与尼丘得孔子。” 追宗溯源,孔子的祖先本是商朝成汤王的后裔,被分封到宋国,即现在的河南省商丘以东至江苏省铜山以西一带。后来孔子的祖先因与他人有隙,被逼迫逃到鲁国并在曲阜定居,繁衍生息,一直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纥何许人也?叔梁纥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名纥,字叔梁。叔梁纥,身长十尺,英勇超群,力大无穷,果敢异常,曾两次建立奇功,名闻诸侯,蜚声遐迩。 其中一次就与偪阳有关。山东境内有一古国故址,名曰偪阳城。据《峄县志》载:“逼阳城,县南五十里,古纭姓之国。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封于偪阳,后为晋所灭。后汉为傅阳县,属彭城。

偪阳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据境内出土文物证明,远在新石器时期,偪阳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时代属徐州,商朝始建偪阳国,一直到春秋末年灭亡。叔梁纥就是在这场偪阳大战中立下奇功,被传颂为英雄。也就是说,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在偪阳地区打过仗,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战火纷纷,狼烟四起。楚庄王占据长江天险,地多物饶,兵多将广,雄视天下,不可一世。晋国也是雄心勃勃,以强称霸,对周围弱国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霸权政策。因此,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不服气楚庄王,欲与其争个高下,分个雌雄。为增加攻打楚国的力量,晋国在与周边小国联合的基础上,想与楚国的近邻吴国建立外交关系,以防止楚吴联合。可是偪阳国不偏不倚,挡在了中间。偪阳国南有盛楚,北又诸强,奉行不结盟的政策,在四面劲敌的包围之中顽强的生存。并且横在晋吴两国的通道上,妨碍晋吴两国的沟通往来。 晋悼公早就恨之入骨,视偪阳国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于是,他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齐等小国与吴国国王寿梦在柤(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枷口)会盟,商讨联盟军政大计,组成“联合国大军”,以偪阳国倾向楚国为由,征伐偪阳国。鲁襄公十年四月,13国诸侯之师浩浩荡荡、气势汹汹杀向逼阳国,兵临城下,把偪阳国团团围住,大有黑云压城城欲催之势。偪阳国国君豹智勇双全,是安邦治国的明君。他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面对城外辚辚战车、遮日旌旗,豹从容不 迫,沉着应战。

联军连续猛烈进攻数日,均未凑效。鲁国军队负责攻打北门,叔梁纥等将领磨拳擦掌、跃跃欲试,急不可耐。偪阳国大将见鲁军着急,向豹献计说:“我们打开城门,假装出城应战,鲁军必然向城内进攻,待敌人攻进一半时,我们放下城门,截杀敌军。鲁军一败,曹、邾等小国一定害怕,就能大大挫伤晋国的锐气。”豹认为有理,于是采用了这条“诱敌深入,关门打狗”之计。鲁军不知是计,奋勇向城内进攻。另外两将领一马当先,率先攻进城内,叔梁纥紧随其后。当鲁军进入一半时,只听“哗啦”一声巨响,悬着的城门冲着叔梁纥的头顶放了下来。叔梁纥见状,叫声“不好!”把长戈扔于地下,一个箭步冲上去,双手承受千斤压力,将城门举了起来,大喝道:“快撤!”这时,后军见情形不好,急忙鸣金收兵。鲁军听见收兵号令,立即后队变前队、前队变后队,向城外撤退。只听鼓角齐鸣,偪阳大将率一大队人马追杀过来,只见一条大汉怒目圆睁,双手举起大门,纹丝不动,犹如一座黑铁塔,心中大骇,不敢前进,心中暗想:这城门自上而放,若无千斤力气,如何能举得起?如果硬闯出去,反被他将城门放下,岂不厉害。于是徘徊不前。鲁军趁机撤出。叔梁纥待鲁军退尽,大声喝道:“鲁国上将叔梁纥在此,有要出城的,趁我不曾放手,快些出去!”听到这炸雷般的喊声,偪阳国军士纷纷后退,无人敢应。偪阳大将如梦方醒,这才弯弓搭箭,欲射叔梁纥。叔梁纥双手就势一放,“咣铛”一声,悬着的城门便落入闸口。叔梁纥回至大营,向同行的两位将领说:“两位将军的性命,悬在我的两腕之上啊。” 经过29天的鏖战,终因寡不敌众,偪阳城破。

偪阳城以区区弹丸之地,抵御了13国联军的强势进攻,誓死不降。其英勇顽强之精神令人钦佩,因而逼阳城有“城小而固”之称。 叔梁纥以一体之躯,力举千斤城门,使一国之师转危为安。其英勇果敢之事迹广为传诵,叔梁纥一夜之间成为英雄。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叔梁纥举城门,以展其力大,以示其勇勇。久而久之,便成为一项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举重。 因此,有人说叔梁纥是举重运动的鼻祖,偪阳是举重运动的发源地。叔梁纥载誉而归,成为家喻户晓、人人景仰的大英雄。

孔圣母——颜徵在雕像

可是,英雄也有烦恼之事。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年事已高的叔梁纥为没有健壮的儿子继承香烟而愁眉不展。叔梁纥的第一位夫人姓施,为叔梁纥生了9个女儿,就是没有男孩。叔梁纥又娶了一位侧室。过了不久,虽然生了一个男孩,可是这孩子天分不高而且腿脚有毛病,常受到孩子们的嘲笑。叔梁纥为了这事而闷闷不乐。夫妻两虽然恩爱,没有一个可继承香烟的后代,总是一桩憾事。 于是,叔梁纥忍痛与结发妻子施氏分开,准备再选一位女子为妻。

据《孔子家语》记载,叔梁纥听说曲阜颜家有三个女儿待字闺中,且美丽聪慧、才德双全,便托人前往说媒。叔梁纥尽管是圣王的后裔,又是驰名遐迩的大英雄,可是毕竟年事已高,颜父颇感为难,只好如实向三个女儿说:“叔梁纥尽管年纪大了一些,性格严厉一些。但是他身才高大,武力超群,英雄绝伦,我很喜欢他。与这样的人结亲,不必怀疑,不知女儿心中何想?”长、次二女听后,皆低头不语。唯有三女儿徵在最为贤惠,才德也在两个姐姐之上。她对父亲说:“女儿在家听父亲的,一切由您老人家作主就是了。”颜父喜不自禁,转告媒人,答应了这门亲事。叔梁纥听后,兴奋异常,欣喜若狂,急忙选择吉日良辰,迎娶徵在为妻。忘年夫妻,甚是恩爱。 徵在婚后很久没有怀孕,非常着急。她建议丈夫说:“听说尼山神庙颇为灵验,我们何不前往祈祷,求神保佑,赐我麟儿,不知夫君意下如何?”叔梁纥已是年过古稀,更是求子心切,于是欣然同意。夫妻俩斋戒沐浴,郑重其事地前往尼山祷告。果然灵验,不久,徵在怀孕。叔梁纥高兴不已,在昌平乡租了一间房子,让妻子在安静的环境里待产。

公元前551年,孔子降生。叔梁纥晚年得子,喜悦之情难以言表,于是大摆宴席,广为庆贺。叔梁纥因爱子秉承尼山神灵而生,当着众朋亲友的面为子取名为丘,字仲尼。叔梁纥毕竟已是古稀之年,偶感风寒,病情日益加重。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撇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葬于曲阜防山。叔梁纥死后不久,颜徵在便带着孔子迁居到鲁国的都城阙里。大约在孔子十七岁,颜徵在也离开了人间。

孔子幼年孤儿寡母,逆境奋起,少年好学,孜孜追求,终成一代儒学大师。

“偪阳故城”卫星图

偪阳故城坐落在今枣庄市台儿庄西南约25公里,台儿庄区涧头集镇驻地西南约2.5公里处。《峄县志》记载:“祝融之孙陆终第三子笺封大彭,谓之彭祖,为商伯矣。”又载:“偪阳国,妘姓,彭祖弟陆终第四子求言封于此。”由此可见,彭祖封彭城(今徐州),其弟封偪阳,两地毗连,国城相距不足百里,时代相同,由此说明偪阳国建于商代。周时,偪阳国与晋国友善,路史云:“晋襄公母偪姞国即偪阳也。“春秋时期,楚国与吴国为敌,晋国与吴国友好,于是楚国联络偪阳国与晋国争霸。当时偪阳国地处南北要冲,史书云:“国城小而固,”拒之足以切断彭城与滕邾之路,阻碍晋吴之联络。为了对抗楚国,晋国遂于公元前563年(鲁襄公十年),联合鲁、曹、邾等国攻灭偪阳国。《峄县志》载:“襄公十年,晋人灭之,予宋。楚灭宋,改偪阳为傅阳。”后降为县。公羊传云:“偪阳即傅阳,偪、傅音同也。”秦、西汉时设傅阳县,汉武帝时封刘就为傅阳侯。东汉、西晋仍设傅阳县,东晋南渡后南北朝时县废。尔后,人们依据故城修筑圩寨对抗官兵。清咸丰年间,偪阳圩成为以刘平为首的幅军大本营,多次打败清军的进攻。

偪阳城南依群山,东有龙河古道,城周长3293米,当地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城址东西窄、南北宽,呈长方形。城中西南隅有小山,俗称“米山”,西北部有村庄,名城里村,其余皆为农田。残墙北部明显,系因清代农民义军加高旧墙,筑起的偪阳圩。现北墙高出地表4~5米,底宽20余米,整个城迹轮廓清晰可见。

“偪阳故城”鸟瞰图

《峄县志·古迹考》载:“偪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围十余里,中居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偪阳君墓也。”

清光绪《峄县志·杂记》:“峄地古陶颇多,而以偪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余,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治之,锋刃不能入也。”故城南,群山之阴,古墓成群,常有画像石出土。1980年,河南省固始县出土一把青铜剑,有铭文证明为春秋时期偪阳国遗物。

1992年,区文物管理部门在偪阳故城里的米山东侧实施了历时46天的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4座,出土文物51件(套)。1994年,市、区文物管理部门联合对偪阳故城进行了历时52天的勘探,找出了故城内的宫殿、居民区、墓区和作坊、冶铁等遗址。偪阳故城内外及南部山阴,常有各种豆、罐、盆之类陶片散见,还有砖、板瓦、瓦当、铁渣甚至楚贝币、铜剑、铜镞、铜印和石器等物偶现。

偪阳城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及春秋时期城市规模、布局、形成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1977年12月,公布其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务院于2006年批准将偪阳故城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志文:

偪阳城:县南五十里,古妘姓之国。祝融之孙陆终第四子求言封于偪阳,后为晋所灭,后汉为傅阳县属彭城,路史云晋襄公母偪姞国即周之偪阳也。

——摘自康熙癸丑年《峄县志》

淮夷古国——偪阳国,春秋时期最牛逼的小国,十国重兵月余不拔

偪阳国,始建于商朝,据《国语·郑语》记载:“妘姓邬、郐、路、偪阳。”偪阳为妘姓之国。妘姓,祝融之后陆终娶鬼方女,生六子,分化出祝融八姓,妘姓便是其中之一。据说妘姓出自陆终第四子求言,偪阳国应该是求言后裔所建方国,其故址在今山东枣庄市台儿庄西南一带。

据推测,西周时期到春秋初期,偪阳国与晋国关系较好,犹其在春秋初期晋文公时,偪阳国还与晋国联姻。据《路史》记载:“晋襄公母,偪姞,即偪阳也。”晋襄公的母亲偪姞就是偪阳国人。《左传·文公六年》记载:“杜祁以君故,让偪姞而上之,以狄故,让季隗而己次之,故班在四。”意思是杜祁因为晋襄公当了国君,应该母以子贵,让位给晋襄公的生母偪姞,自己屈居其下;又由于强邻狄人的原因,让位给季隗,再次屈人之下,也就是说,在所有晋文公重耳的妻妾中,原本位于第二的杜祁(正室是文嬴,秦穆公之女),这样一来,偪姞成了第二,季隗第三,而她自己位居第四。但是自晋襄公之后,晋国与偪阳国的关系渐渐疏远,至晋悼公时,由于偪阳国亲附楚国,已经让晋国很不爽。

关于偪阳国的灭亡还得从当初的晋楚争霸说起,城濮之战,晋国胜利后,晋国成了天下一霸,楚国退出中原。之后的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报城濮之耻,在北林大败晋军,双方进入长时间的实力角逐。公元前597年,又在邲(今河南荥阳北)之战中大获全胜,已然雄居霸主地位。楚国势强,晋国不甘示弱,寻找反攻时机。恰巧,楚国东边的吴国开始崛起,晋国觉得机会来了,便与吴国结盟,想借吴国来牵制楚国。但是晋国离吴国路途遥远,虽说路上一纵小国大多都归附晋国,但还有不少颇具实力的国家我行我素的挡在路中央,正好处于吴国北上要冲地带的偪阳国就是其中实力比较强大的一个,而且偪阳国与楚国同宗,亲附楚国。于是晋国产生了想灭亡偪阳国向楚国示威同时也可以替吴国铲除路障的想法。

不过晋国执政者很清楚,即使灭掉了偪阳国,也只不过一块飞地而己,管辖不到。但虽然管辖不到,拿来贿赂盟国总可以吧。据《左传·襄公十年》记载:“春,公会晋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世子光会吴于柤。夏,五月甲午,遂灭逼阳。”说得是公元前563年春,晋悼公召集鲁、宋、卫、曹、莒、邾、郳、滕、薛、杞、齐等国与吴国在柤(zū)地(今安徽邳县西北一带)会盟。会盟上,晋国执政大臣荀偃、士匄(gài)请求联兵灭了偪阳国后,将地盘送给亲晋派、宋国大夫向戌。

当年九月,联军包围了偪阳城。但是偪阳国虽然城小兵少,却城池坚固,将士齐心,多国联军很久都攻不下来。后来鲁国派秦堇父(孟孙氏家臣)、郰(zōu)人纥(孔子之父叔梁纥)、狄虒弥“三虎将”前来助阵。这三人以力大著称,孟献子赞之为“有力如虎”,在“三虎将”的前锋助阵下,又坚持了很长一顿时间,才算灭亡了偪阳国。因向戌觉得私下受之有愧,最终偪阳国的地盘划归宋国所有。

偪阳国不过一个弹丸小国,却使十多国兴师动众围攻了将尽一个月,可见当时偪阳国的实力并不弱,晋国大夫荀罃(yīng)一开始说的“城小而固,胜之不武,弗胜为笑。”(城小而时固,攻下了算不得勇武,攻不下反而受人嘲笑)也不是没有依据。《左传·襄公十年》记载:“(晋侯)以逼阳子归,献于武宫,谓之夷俘。逼阳妘姓也。使周内史选其族嗣,纳诸霍人,礼也。”意思是晋悼公灭了偪阳国后,带偪阳国君回晋国,献于武宫(抓获俘虏至此以显示成就感的地方),把他称之为“夷俘”,偪阳国为妘姓,晋侯派周朝的内史选择妘姓宗族的族嗣,让他们居住在“霍”这个地方。

晋悼公(前572-前558年在位)时,前575年晋楚鄢陵之战,楚军大败,楚共王被射瞎一只眼睛,楚王子公子茷被俘,楚军夜半弃营而逃。 晋国为巩固霸权,联合诸侯力量,从三面围困楚国,于是联合雄据长江中下游的吴国,作为犄角之势。而逼阳国乃据吴国进入北方之要冲 ,对于野心勃勃的吴王寿梦(前585-前561年在位)来说,如骨鲠(gēng耿)在喉。为实施联吴制楚的战略,晋悼公便邀请诸侯各国会盟于柤 (zhā扎)(今江苏省邳州市枷〔jiā架〕口),以逼阳助楚国为理由,率领诸侯联军灭掉逼阳国。

鲁襄公十年(前563年)农历四月,晋悼公以霸主的身份,召集鲁襄公、宋公、卫侯、曹伯、薛伯、杞伯、邾(zhū朱)子、滕子、小邾子、齐世子光,会盟于木且 ,遂结为联盟,以图霸业。会上,晋国的大将荀偃、士匄(gài盖)以逼阳国倾向于楚国为由,请求讨伐逼阳国,借以打通进攻楚国的道路。晋国的主将荀嫈(yíng迎)听了,不以为然。他分析说:'逼阳城虽小,却相当坚固,易守难攻。即使攻下来,也不算勇敢;如果攻不下来,反而被诸侯耻笑。' 荀偃、士匄再三请战,并当场立下了军令状,荀逼只好点头同意。于是,13国诸侯之师,战车辚辚,旌旗蔽日,浩浩荡荡地向小小的逼阳国杀来。

逼阳国是西周时封建的姜姓小国。周灵王九年春,晋悼公为实施联吴制楚的战略,率鲁、宋、卫、曹、莒、邾、滕、薛、杞、小邾之君及齐太子光赴吴邑柤(今江苏邳州西北)与吴王寿梦相会,以加强中原各国与吴国的联系。夏,会见结束后,为扫除吴与中原各国在地理沟通上的障碍,晋悼公决定攻灭阻于二者之间的逼阳国,遂遣晋卿士荀偃、士匄率与会诸侯军队自祖邑北上进攻逼阳都城。逼阳都城小而坚固,诸侯联军久攻不下。后,鲁人秦堇父设计赚开城门,一部联军将士乘机攻入城中。逼阳守军下放悬门,企图切断入城联军的退路,予以歼灭。幸赖鲁大夫叔梁纥(孔子之父)奋力托住落下的悬门,方救出攻入城内的联军将士。鉴于倡阳城久攻不下,而雨季将至,荀偃、士匄向晋主帅荀罃请求撤兵,遭拒绝。荀、士二人遂身先士卒,亲率联军强行攻城。经激战,逼阳城破,国亡。晋悼公欲将其地赠予亲晋的宋大夫向戍,被向戍婉言谢绝。悼公遂将逼阳并入宋国。

正如荀嫈所言:'逼阳虽小,其城甚固。'逼阳城依土山而建,城周长3293米,有'九里单八步'之说。南北长,东西宽,大体呈长方形,至今城墙最高处(北城墙)尚高出地平面8-10米,并建有6座城门(南、北门各一,东、西门各二)。《峄县志·古迹考》上说:'逼阳城在运河南,即左氏所谓'城小而固'者也。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外建六门。东门外高冢累累,则传为 阳君墓也。'又说:'逼阳城,峄县南60里,城周9里,基址宏阔。土人往往得古砖,坚如金石,琢为砚,尤良。'《峄县志·搜遗》上说:'峄地,古陶器颇多,而以 阳砖为甲。其制古拙,无文,长尺有(同'又')咫(zhǐ指,8寸),宽半之,质坚,重逾于金石。人得之以为砚,付手民(以手艺为业者)制之,锋刃不能入也。'另据后人传说,逼阳子 豹,外能安邦,内能治国,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国君。

逼阳城内西南隅有一座小山。当诸侯大军即将到来之时,逼阳子作了充分的准备,还巧施一计,命令城内士民背着小米,在山上洒了个遍,一夜之间就成了一座金灿灿的米山。

却说诸侯大军开抵 阳城下,将逼阳城团团围住。晋国主将荀嫈骑马观阵。随从一将看见,心中一惊,便说:'逼阳城城小而固,易守难攻;又有堆积如山的粮食,坚守一年半载,何足为虑?'

这就是米山的来历。荀嫈对着米山仔细观察,又凝思一阵,似有所悟。于是从箭壶中拔出箭来,拈弓搭箭,对着米山'嗖'、'嗖'、'嗖'接连射了3箭,箭头着'米'便倒。荀哈哈大笑,说:'如果是米山,箭头射入,不会倒地。而今箭头着'米'便倒,一定是一座石山。此乃疑阵,不足为虑!'于是下令13国诸侯联军合力攻城。

而今且说13国诸侯之师将小小的逼阳城团团围住,合力攻打。逼阳城内,君臣一心,官兵一致,坚守城池。联军接连攻了几天,一直攻不下来,而又不肯离去。

这时候,鲁国孟氏的家臣秦堇(jǐn紧)父押送辎(zī滋)重来到逼阳城下。逼阳人打开城门楼上的悬门,企图夺取辎重。而秦堇父和狄虎(sī思)弥见城门高悬,以为有机可乘,便率先挥军向城内杀去,鲁大夫叔梁纥(hé合)率部紧随其后。鲁军刚刚进去一半,忽然听到城门'豁啦啦'一声响亮,逼阳城守门士卒急忙将悬着的城门放了下来,企图关门打狗,分而歼之。

叔梁纥正率领鲁军向城内攻去,猛然抬头,看见原先提起的城门正在下落,大吃一惊:'大事不好!万一让他们将鲁军切成两半,那么困在城里的鲁军定将覆没!'他急中生智,连忙将手中的长戈扔在地上,举起双手,将正在下落的千斤城门奋力托起,并大喝一声:'赶快退兵!'后军看见情况有变,忙'哐''哐''哐'地敲起锣来(古时打仗,击鼓进军,鸣金收兵)。已经攻进城里的鲁将秦堇父和狄虎弥听到收兵的号令,深恐后队有变,即令其部后队变前队,赶快退兵。待到攻进城里的鲁军全部退尽,叔梁纥双手向上一掀,就势撒开,那悬着的城门便落下了闸口。叔梁纥回到本营,对秦堇父和狄虎弥说:'二位将军之命,悬于我之腕也!'

据《峄县志·流寓志》引《春秋左传》载:'鄹(zōu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纥,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父叔梁纥也,为鄹大夫。身长七尺,武力绝伦。逼阳之役,纥抉悬门以出诸侯之师。'

诸侯之师仍不甘心,继续鼓噪攻城。这时,鲁将狄虎弥取来一只大车轮子,蒙上坚甲,作为盾牌,拿在左手,右手拔出长戟,独自前去挑战。孟献子看到此情此景,感叹地说:'《诗经》上说:'有力如虎。'说的就是狄虎弥啊!'

逼阳城上的官兵,见鲁将施逞勇力,遂拿来一匹布,取开,沿城墙外放下,引鲁军登城。鲁将秦堇父即以手牵布,左右交换,须臾便盘至城堞。方欲登城,城墙上的逼阳守军用刀割断悬布,秦堇父便从半空中重重地摔了下来。逼阳城墙高数仞,秦堇父这一跤摔得不轻,半天没有爬起来,可他全然不顾。这时,城上悬布复又垂下。秦堇父翻身爬起,又手抓悬布,再次奋力上攀。刚刚接近城堞,悬布复被割断,秦堇父又被'咚'的一声摔到城墙脚下,当场就被摔昏了过去。当他刚刚苏醒过来时,布第三次垂下。秦堇父挽布如前,全无惧色。如此连续3次,逼阳人从心里佩服鲁将的勇猛,不再向下垂布了,只好命令全城的军民全力守城。秦堇父遂取来3截断布,在诸侯之师的营地上巡回展示了3天,以示其勇。

诸侯之师围攻逼阳城已达24天,仍未攻下。攻者己倦,而守者有余。时值夏令,恐有大水,军无退路,将生变故。荀偃、士匄二将便向主将请示说:'雨季快到了,逼阳城久攻不下,再拖延下去,恐怕回师不便。请你下令退兵吧!'荀嫈一听,不由大怒,顺手抄起身边的驽机向二将掷去,口中骂道:'老夫当初就说过:'逼阳城小而固,未易下也。你们不听,自认可灭,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牵连老夫,以致于此!攻城这许多日,未见有尺寸之功,现在又想班师。来由得你们,去就由不得你们了!再给你们7天的期限,如若再攻不下逼阳城,老夫就要你们的脑袋!'二将被骂得面红耳赤,诺诺而退。

五月初四,诸侯之师再度组织攻城。荀偃、士匄身先士卒,虽然城上矢下如雨,亦全然不顾。 阳城中,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将帅一心,军民团结,誓守孤城。他们先用箭射,箭用光了就用滚木、擂石。双方又坚持了4天。五月初八,城中的箭弩和滚木、擂石都用光了。荀偃、士匄一看,大喜过望,便率先爬上城墙,各国将士亦紧随其后,蚁附而上。经过一番激烈的巷战,逼阳城终于被13国联军攻下,逼阳子只好率领群臣投降。

从四月初九13国诸侯的军队联合围城,到五月初八攻下逼阳城,前后共费时29天。逼阳国虽小,但它作为一个小小的诸侯国,抵抗住了13国联军的猛烈进攻,坚持近月,浴血奋战,其艰苦、顽强的精神令人钦佩。因此,春秋逼阳之战被载入了中国的史册。

逼阳国被灭后,晋悼公把它送给了宋国。随后,晋悼公将逼阳子贬为庶人,除选择族人之贤者留下以主持祭祀外,其余所有君臣宫妃用人全部迁到晋国的霍城(今山西霍县)。

《谷梁传》上说:'齐桓之霸,灭谭(在今山东章丘市),灭遂(在今山东宁阳县北),降鄣(在今山东东平县东),迁阳(在今山东沂南县境);晋文之霸,执曹(在今山东定陶、曹县一带)伯,逐卫(在今河南淇县)侯;(晋)悼公之霸,灭逼阳。'由此可以看出逼阳之战在春秋诸侯争霸史上的重要地位。 人言,春秋无义战。然而小小的逼阳面对着强大的13国联军,奋起抵御,绝不畏惧退缩,至于弹尽粮绝,城破国亡时才不得已而降。谱就了一曲慷慨激昂的反侵略的壮歌。如今的逼阳故城,只留下几处断壁残垣,然而又有谁听到了他们千百年来不断的诉说:宁与国都共存亡。漫步在荒郊野岭间,心中可有历史的烟云在暗暗涌动?

搜索发现孔子,名丘,字仲尼。

按古代“伯(孟)仲叔季”来排,“伯”指的是老大(不过得是嫡出的才称为“伯”,如果是庶出的便称为“孟”了);“仲”指老二;“叔”指老三;“季”指老四。

那么按这个顺序排列,孔子就是家中的老二。

那么孔老大是谁呢?

这就要说到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纥本是宋国栗邑(今河南商丘一带)人,为了躲避战祸,他迁居到了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一带)。

叔梁纥是宋国贵族,他是国君的后人。从小受到极好的教育,因此博学多才,又武艺高强。再加上他身长十尺,人品端正,很快就在鲁国担任了陬邑的大夫。

叔梁纥也是出过风头的人,他在鲁国做官时,曾参加联军攻打逼阳国。

由于逼阳国防范严密,连攻数日都无法攻破城池。

适逢鲁国孟氏的家臣押送粮草到城下,逼阳国的将领便打开城门,派兵出城袭击粮草辎重,鲁国军队趁机攻入城中。

没料到,鲁国军队进去过半时,突然对方放下城门。

原来,这是对方故意而为,是想分批歼灭鲁国军队。

鲁国将领明白后,急命军队撤退,但哪里来得及。

幸好攻到城下的叔梁纥,情急之下,竟以双手托起了沉重的城门,为鲁国军队的逃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虎将叔梁纥)

此战后,叔梁纥成了英雄,得到了鲁国朝野的称赞。就连当时的大V孟献子都夸他是“像老虎一样有力气的人”,因此他又被称为“鲁国三虎将”之一。

叔梁纥虽说风光,但他也有一块心病,那就是久久没有可以继承官阶的儿子。

原来,叔梁纥的原配施氏给他一连生了9个女儿。眼看施氏年纪大了,不可能再给他生儿子,这在叔梁纥看来,是顶要命的一件事。毕竟没有后人,是件被人耻笑的事。

所以叔梁纥为了生儿子,又纳了一房妾。可喜可贺的是,这房小妾不久便给他生下一子,这让叔梁纥大为高兴,于是给儿子取名孟皮。

不久,孟皮的母亲因病去世。

失去母亲照顾的孟皮,在长到几岁的时候,有次爬树,从树上跌下来,摔瘸了腿,从此成了个瘸子。

按周礼继承制,身体有残疾的儿子和女儿,都没有继承权。孟皮就这样失去了继承权,沦为了平民的身份。而叔梁纥只能得再生个儿子,才可以继承他的官阶。

这个时候,叔梁纥已经是66岁的老爷爷了。可是他雄心勃勃,还是想再生个儿子来继承他的官阶。

叔梁纥听说颜氏家中有3个女儿,于是带了厚礼登门求亲。

(颜徵在剧照)

颜氏待叔梁纥走后,把3个女儿召集起来开会。

颜氏认为,叔梁纥虽然年纪大了点,为人严厉了点,但他是国君后裔,又能文能武,在鲁国担任的官职还不小,所以能嫁给他,也算是不错的归宿。

尽管颜氏说得好有道理,可是他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还是嫌弃叔梁纥年纪太大。只有小女儿颜徵在很懂事地表示,愿意听从颜氏安排。

就这样,颜徵在成了叔梁纥的小妾。

叔梁纥为了能早日得到儿子,便带着颜徵在去尼丘山求子,不久后果然如愿生下一子。

由于是去尼丘山求子所得,叔梁纥便给他取名为孔丘,字仲尼。

在孔子3岁时,了却心愿的叔梁纥溘然长逝。

在下葬了叔梁纥以后,施氏便以“颜徵在是贱民身份,和叔梁纥的贵族身份不合礼法”为由,迫不及待地把继承了贵族头衔的孔子、孟皮和颜徵在撵出了家门。

无奈之下,颜徵在只得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娘家曲阜阙里,过着极为清贫的日子。

尽管孟皮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但他始终都是孔家老大,所以孔子被称为“孔老二”并没有错。

(参考史料:《孔子家语》《史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