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驱动到自动驾驶:舍弗勒未来出行战略积极布局稳步推进
从电驱动到自动驾驶,舍弗勒的策略是紧跟趋势、积极布局,同时又稳步推进。一旦行业出现新的机会,保证自己不会缺位。
2019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舍弗勒公司展出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程度动力总成电气化的全面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用于自动驾驶的关键技术“Space Drive线控系统”。
EV世纪采访了舍弗勒集团主机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主机事业部总裁杨汉兵以及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刘泳博士等多位高管,全面了解了舍弗勒面对未来出行进行积极布局但同时又稳步推进的的战略。
● 提供电驱动全面解决方案 但稳步推进电气化转型
舍弗勒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系统开发合作伙伴,可针对主机厂的各种需求提供定制化的驱动解决方案。如下图所示,其技术和产品能够满足从微混、轻混、插电混动到纯电动等不同程度的电气化需求。
在本届上海车展上,舍弗勒展出了新一代P2混合动力模块——集成了三离合器的混合动力模块、“三合一”集成式电驱动桥及基于CVT专用混动变速箱等在内的多样化技术和产品,其矩阵式解决方案引起了行业高度关注。
舍弗勒展出的针对不同程度动力总成电气化的全面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舍弗勒首款P2混合动力模块率先在中国实现量产并成功应用于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等中国本土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舍弗勒此次展示了新一代P2混合动力模块——集成了三离合器的超紧凑型混合动力模块。
新模块中,整套双离合器被集成到电机的转子中。这使整个动力总成的长度非常紧凑,仅稍长于纯内燃机版的车型。为保证结合力,第三代混合动力模块采用了高性能跑车上标配的多片离合器,同时搭配了同样高度集成的执行机构来驱动三个离合器。
基于无级变速箱的专用混动变速箱DH-CVT可显著提升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能效和驾驶性能,同时简化系统复杂程度。在这款高度集成的变速箱中,电机被完全集成到变速箱壳体内,整个轴向尺寸非常紧凑,只有340mm左右,与其他P2架构同等性能的混动变速箱相比,这个尺寸非常紧凑。
电驱动桥则是舍弗勒在电驱动领域另一款代表性产品,采用平行轴结构的两挡电驱动桥已经成功应用于多款中国自主品牌车型上。
在本届车展上,舍弗勒展示了“二合一”及“三合一”高度集成的同轴式电驱动桥。“二合一”电驱动桥集成了复合行星轮系和电机,“三合一”电驱动桥在此基础上又集成了电机控制器。
得益于高度集成性,这款电驱动桥具有非常紧凑的外形尺寸,可实现9.08的速比,最大输出扭矩达2800Nm。
尽管汽车动力系统的电气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并非一蹴而就。当下,电动汽车的成本压力是主要障碍之一。
在中国市场,随着政府提供的新能源汽车补贴连续大幅退坡并且将于明年底退出,主机厂普遍面临很大的成本上升压力,一些电动汽车已经开始涨价。主机厂的压力不可避免向供应商传递。
舍弗勒集团主机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
舍弗勒集团主机事业部首席执行官马迪斯·青克说:“确实,我们现在碰到很大的成本压力,所以我们不能走的太激进,否则我们要承担初期太多的成本投入,所以说,我们一步一步往前,也不能走得太快,要跟着市场趋势走。”
马迪斯·青克表示,很多用户并不愿意为电动汽车额外付出比传统燃油车更高的成本。但从中长期来看,最终总是要有人为此来买单。而且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电动汽车的成本和售价最终会降下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等机构认为到2025年左右,电动汽车的成本将与传统内燃机汽车持平)。
目前,舍弗勒能做的就是尽量完善我们的设计,让市场能够承受。我们希望尽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如在模具上,通过量产的能力,机加工的能力,进一步降低成本。但是其他的东西是我们影响不了的,比如电池的成本,最终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主机事业部总裁杨汉兵表示,成熟的市场肯定需要公平竞争,现在所有OEM已经在做好准备,比如电动汽车的技术升级、里程增大。舍弗勒也参与了很多主机厂的项目,比如与主机厂进行二合一和三合一电桥的研发等等。
● 坚持技术路线多样化
本届上海车展之前,欧洲汽车工业对于未来技术路线产生了分歧,大众集团全球管理董事会主席迪斯博士力排众议,将纯电动汽车定位为未来的主要技术路线。对比,其他一些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持不同看法。
舍弗勒此前的预测是:到2030年,30%的新乘用车将仅采用内燃机驱动,40%的新车将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其余30%的新车将为纯电动车。因此,在车辆采用的驱动方式方面,未来将呈现多种技术路径并存的形式。
大众集团改变策略会影响舍弗勒吗?马迪斯·青克表示,舍弗勒无意改变此前做出的预测结论。
目前尚不知道舍弗勒如何预测2030年之后的市场变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车展期间,大陆集团已经制定了非常明确地“结束”内燃机时代的时间表。该公司称将于2025年开发最后一代内燃机技术,2030年前后,启动最后一代内燃机的生产工作。到2040年,内燃机将被更为清洁的动力驱动技术所取代。
舍弗勒家族是大陆集团的控股股东,它如何看待大陆集团的路线图值得我们继续关注。
不过,中国市场电动汽车的比例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舍弗勒此前的与测试到2030年中国市场ICE(传统内燃机)车辆的比例将低至20%,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比例将达到80%。这意味着舍弗勒将在中国市场采取更加激进的策略。
实际上,从舍弗勒此前的一些举措不难看出,其在中国的电气化转型明显快于其他市场。比如P2混动模块和两挡驱动电桥的国产。这不仅在舍弗勒集团内部,在其他Tier 1中也是领先的。在采访中,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艺林博士还透露,舍弗勒考虑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驱动电机。
张艺林博士说,舍弗勒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而且对在中国投资比较坚定。“到今年年底我们在中国就会有9家工厂,湘潭基地在今后几年会在逐步的建完,太仓已经完全满了,南京基地很快就满了,未来的重点是湘潭基地。”
● 自动驾驶聚焦底层架构 线控技术安全性高
除了电驱动领域以外,自动驾驶也是舍弗勒在本届上海车展上重点展示的领域。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舍弗勒旗下合资公司舍弗勒帕拉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Space Drive线控系统。
2018年8月,舍弗勒集团与帕拉万有限公司(Paravan)合资成立“舍弗勒帕拉万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舍弗勒控股90%),合资公司获得帕拉万的线控驱动技术Space Drive。
Space Drive线控系统可以取代传统机械系统,通过全电控方式实现车辆的操控(加速、制动以及转向),是L4-L5级自动驾驶阶段可靠的解决方案(当前一些车辆的自动泊车和自动刹车就是线控辅助功能)。
未来城市交通概念车Schaeffler Mover
马迪斯·青克表示,自动驾驶涉及领域很广,无人驾驶需要云服务、网络、数据、计算机、人机界面、控制系统,执行等不同层级的技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全面覆盖。舍弗勒的策略是聚焦底层架构,包括车辆的传动系统,电机,电桥,机械执行机构,线控技术等方面。
获得Space Drive线控驱动技术之后,舍弗勒将它与自身在底盘系统的技术能力相结合,具备了成为机电一体化底盘系统集成商的能力。
舍弗勒此前展出的未来城市交通概念车Schaeffler Mover就采用了机电式“线控转向”方式,通过Space Drive技术进行控制。
在这款概念车上,舍弗勒智能转向驱动模块为四个车轮提供驱动力。在该模块中,所有的驱动和底盘零部件都集成在一个紧凑的单元内,包括轮内电机驱动系统、包含悬架和机电转向执行单元的车轮悬架系统。舍弗勒智能转向驱动模块可以帮助车辆实现90°的转向角度,还可以停靠在狭小的空间内,便于乘客上下车,甚至还可以实现原地转向。
Space Drive线控系统最大的特点是其三重冗余的安全设计,由于它起初被应用在供残疾人驾驶的车辆上,因此拥有非常高的质量和安全标准,也通过了极其严格的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标准认证。在同类系统中只有Space Drive在全球多个国家/地区获得道路使用许可。
截止目前,这项技术已经拥有17年、10亿公里公共道路上无事故行驶记录。张艺林博士称,目前国际上主机厂大部分做的自动驾驶的样车都有舍弗勒帕拉瓦公司的影子,他们都是看重它的三倍冗余安全设计。
舍弗勒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刘泳博士表示,采用了帕拉万公司线控技术的车辆已在德国、欧洲的高速路上行驶,和其他车辆一样,时速达到200公里也没问题。其安全性是按照汽车安全等级里面最高的安全等级来制定和执行的,这个等级将来就是无人驾驶乘用车L4、L5适用的安全要求,所以需要三重冗余保证绝对的安全。
在自动驾驶领域,舍弗勒的推进步伐如何呢?
如上图所示,马迪斯·青克援引IHS Automotive及麦肯锡的预测指出,到2025年,全球将有4%、大约440万辆乘用车具备L3级自动驾驶功能,2030年开始,这一比例将提高至13%,同时还将有2%的乘用车具备L5级自动驾驶功能,4%具有L4级自动驾驶功能。到2035年,具备L3-L5级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的比例将达到41%。
显然,与电气化转型一样,自动驾驶也不会突然到来,尤其是L4-L5级自动驾驶的应用还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马迪斯·青克说,L4级别自动驾驶到底什么时候能到来,能到什么程度,现在确实很难预测。因为这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网络、政府政策、安全等变量太多。线控技术也不会很快的应用在乘用车上。但在物流车,清洁车、机场摆渡车这些特定使用场景的车辆中很快就能够用上。
就中国市场而言,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速度也会如同电动汽车一样快于全球平均水平吗?
如上图所示,麦肯锡未来出行研究中心(McKinsey Center for Future Mobility)在去年4月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
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全自动驾驶“非常重要”,另有49%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它“可有可无”。这一结果与德国及美国消费者形成鲜明对比:仅16%的德国和美国消费者认为全自动驾驶“非常重要”,另有53%的德国和美国消费者认为它“可有可无”。而且,相比德国和美国市场,中国消费者愿意为自动驾驶车辆支付更多费用。
通过与舍弗勒几位高管的交流,我们发现,舍弗勒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策略是紧跟趋势、积极布局。一旦行业出现新的机会,保证自己不会缺位。
在获得线控技术之后,舍弗勒还将加强自动驾驶领域的哪些投资?马迪斯·青克不愿透露,但是表示接下来会在软件及电子领域进一步拓展。
图/文:史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