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特斯拉的“超国民待遇”
5年前,中国政府有限度的放开了纯电动乘用车的投资限制,希望引入汽车行业之外的“鲶鱼”,激发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活力。5年过去了,几家初创公司艰难地活了下来,但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被称作真正的“鲶鱼”——除了特斯拉以外。
自去年特斯拉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并启动国产化以来,其所获得的“超国民待遇”在中国汽车行业引发了很大争议——中央和上海市政府在特斯拉国产项目的立项、审批、建设以及产品准入等过程中都展现出了惊人的高效率,每个环节所需要的时间都短于行业的平均时间。
这几日,媒体报道的上海市政府给予特斯拉近6亿元补助(约3.2亿元现金和约2.7亿元其他补助)的消息又让一些人愤愤不平。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的“鲶鱼”特质近期完全凸显了出来,其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搅动能力无可匹敌。
Model 3的成功让特斯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销量快速增长,财务指标全面好转,资本市场对特斯拉的看法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特斯拉的股价一飞冲天直逼1000美元/股,市值也超越通用和福特之和。
特斯拉的一举一动都引发全球资本市场的快速反应,中国国内的特斯拉概念股的股价随着特斯拉的各种市场信息上下起伏,即使是一些不怎么沾边的所谓供应商也鸡犬升天。
昨日一条特斯拉将采用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的消息立即让今天中国的钴概念股集体走低,影响力可谓是立竿见影。
显然,中国还没有一家车企——不论是传统车企,还是初创公司——具备特斯拉这样的搅动能力。
事实证明,5年前中国诞生的这一批初创电动汽车公司并不具备“鲶鱼”的特质,它们都只是特斯拉的追随者或者模仿者——尽管都声称要超越特斯拉,但无论是产品设计理念、核心的“三电”技术、ADAS技术、商业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展现出来特斯拉所具有的“颠覆式创新”的基因。传统车企中也鲜有能与特斯拉匹敌者。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中央政府和上海市政府对特斯拉的支持毫无疑问是明智的——不仅中国,德国政府也同样支持特斯拉。
虽然对中国品牌的竞争压力不可避免,但特斯拉的进入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因为特斯拉这条真正的“鲶鱼”能够激发出市场的活力,而且,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会出现赢家通吃的局面,中国本土品牌仍然有机会崛起。
在特斯拉这条“鲶鱼”的搅动下,市场会加速优胜劣汰,混吃等死的车企会加速退出市场,那些还没有交付车辆的初创公司可能永远都没有机会交付,脱颖而出的初创公司和那些真正有潜力的传统车企则会加快创新的步伐。
保护从来都不会产生强者,只有你死我活的竞争才可以,只要是在公平环境下竞争就无可厚非。
那么,当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吗?特斯拉真的享受了“超国民待遇”吗?
在我看来,特斯拉国产项目虽然创造了“上海速度”,但除了速度快以外,并未违反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和相关规定。审批和建设速度快也在情理之中。至于国内银行提供给特斯拉的一百多亿元低息贷款也不足为怪,好项目从来都不缺资金追捧。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市场已经向外资开放,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背景下,加速特斯拉国产项目这个“样板工程”的审批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开放决心。
上海市政府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设提供各种支持也很正常,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获益。将近6亿元的补助,相信国内车企应该也不陌生,有几家车企敢说自己没有获得所落户的地方政府的支持或者补助?
图/文:史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