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腾讯糖大夫二代发布会的四大看点,众安保险边缘化只是其中之一
距离第一代产品发布20个月后,腾讯的第二代糖大夫血糖仪终于问世。1年半时间,对于这个时代的硬件迭代速度来说,显得有些慢。动脉网(微信号:vcbeat)对此梳理了一番,发现糖大夫在这期间主要做了这三件事:
第一件:2015年11月,腾讯、丁香园、众安保险在上海举办了“互联网+医疗金融”创新合作模式商业合作发布会。在此次合作中,腾讯推出首款智能硬件——腾爱·糖大夫2.0版本;
第二件:11月至今年3月,腾讯与贵州百灵相继在贵州省绥阳县等多地展开试点。贵州省共计6个市、县引入试点,覆盖贵州近万糖尿病患者。
第三件:2016年8月份,糖大夫首度推出名医在线,将“智能血糖医生”的概念引入到糖友日常控糖中。
回头再来看腾讯刚刚发布的新版本,这个被命名为“黄金版”的“糖二代”,有两个重要的升级:
第一,用黄金电极试纸取代了碳电极试纸,由于黄金的导电性和抗腐蚀性强的特点,这种试纸的稳定性、准度、批间差、抗药物干扰属目前一流水准;
第二,从以前的一字采血变成十字采血,带来的效果是出针速度快、稳定性好。针头也从两个切面变成三个切面,创口的范围更小,以此来减少患者的痛感。
除了硬件上的升级,在模式上,也颇有些亮点,首先是腾讯与丁香园合力打造的“名医在线计划”,这项服务能让糖大夫的用户直接和清华、协和等医疗机构的知名医生形成对话。此外,本次糖大夫还与北大国际医院达成了慢病管理合作。这两项举措,意味着糖大夫将在患者与医生的沟通环节进行更加了深度的挖掘。
所以,这一年多时间,糖大夫整合了丁香园和知名医院的医生资源,众安保险的保险资源,验证了血糖仪的线下模式,完成了产品的硬件升级。
作为全球第一款智能血糖仪,糖大夫以变革者的姿态横空出世。理由很简单,传统血糖仪的弊端明显,无法适应新的大众需求。在移动互联时代,需要更具亲和力的产品形态。
传统的血糖仪,只能进行数据呈现,缺少人机交互,缺乏数据的存储和监测。在患者眼中,只有一次又一次毫无温度的机械式操作。少了医生的督促,久而久之便失去了最初的耐性,控糖的最后,患者真正的对手,往往不是糖尿病,而是自我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饮食和用药,由于血糖需要终身管理,因此患者在饮食上疏于控制,擅自换药、减药甚至停药的可能性非常高,而且这个环节与监测阶段是断层的,血糖仪无法参与其中,一切只能由患者进行自我管控。
另一个环节是血糖检测过程:洗手、晾干,将采血笔取出,装上采血针,在短暂的微痛感之后,取出试纸,将手指靠近吸血口,随后把试纸插入血糖仪,得到血糖值。这大概便是糖尿病患者操作一台血糖仪最常见的步骤了。
对患者来说,这个过程不是一次两次,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日的漫长鏖战。正常情况下,一个血糖患者一天至少要测4次血糖,为了检测血糖水平,很多糖尿病人每天要把手指刺破10次,那就意味着一年要扎3000多次。
所以,患者依从性的最后,其实是疾病的恐惧和痛处以及惰性的拉锯战。
何谓减法?砍去所有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中间环节和步骤,便是减法的终极形态。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动态血糖监测(CGM),不仅可以让血糖设备24小时无间断为患者预警,而且一旦发现血糖异常,比如连续高血糖、突发低血糖、连续低血糖这样的情况,立即提醒患者,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指导,让患者摆脱自我管控,实现实时的血糖管理,从而彻底解决依从性问题。
现有技术能否实现?很难,因为这包含两个技术性环节。
第一个环节是实时动态监测,这个相对来说要容易实现一些。比如目前已经出现并投入使用的动态血糖监测仪,利用近红外光谱和皮下间质液等方式测人体血糖含量,国内比较知名的是凯联医疗科技。其原理是通过一个类似发丝的生物传感器植入皮下,搭配一个随身携带的数据系统或智能手机,作为可穿戴医疗设备24小时随身跟随检测患者的血糖值。
不管是糖前管理也好,还是想办法控制用户饮食也好,如果仪器能给予用户实时预警提醒,省去患者思考按时检测的过程,依从性便会得以显著提升。
未来这种技术或许会成为血糖监测仪器的主流,但现阶段还不可能。以无创血糖仪为例,以色列、美国等国家花了30年的时间来研究,依旧没有推广开来。为什么?因为比起传统的采血方式,无创设备的准确率太低,更遑论动态血糖监测。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机构推出的无创血糖测量仪或方法能够真正满足5mg/dL(0.28mmol/L)的临床精度要求,离CFDA和FDA的标准有明显的距离。
第二个环节是大数据分析,这点是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的强项,例如糖大夫使用的Tencare OS,利用后台数据分析系统,结合患者的血糖数据信息,为患者提供智能化、精准化的药事管理,帮用户做决策,从而改善依从性。可是,如果数据无法做到实时动态采集,大数据分析系统所得出的结论必然称不上绝对的精准。碎片化的数据,并不能完整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
真要完全做减法,动态监测和大数据分析,这两个环节是一定相辅相成的。只有当两者都突破瓶颈,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血糖管理,解放患者的自律性。
回到现实中来,由于各项技术尚未成熟,因此,在减法行不通的时候,为解决患者依从性管理,糖大夫选择了做加法,也就是服务的闭环。
除了传统的采血过程,腾讯在新一代糖大夫中整合了微信沟通、个性化保险、医生控糖指导等服务。
微信沟通,基于微信和腾爱医生的医生工具,整合了丁香园和知名三甲医院的医生资源,为医生提供患者管理,促进医患沟通交流。
而保险的健康激励措施,通过游戏感的参与方式,用户完成控糖指标,便可以获得一定金额的保费增加,刺激用户主动控糖。
医生服务方面,新一代糖大夫结合了丁香园的糖尿病关爱中心所提供的关爱服务。从最开始的接受信息、接受患者教育开始,到向医生提问、咨询,到最后约见医生、治疗,丁香园构建了一个整套的闭环流程,来增进医患关系,建立从沟通到互动的过程,以此来帮助用户解决依从性的问题。
但服务的增加,患者的使用成本也必然会增加,和血糖检测一样,同样是长期维护的服务类型,如果服务太多,或者干预得太深,势必会引发患者的两重、甚至多重依从性问题。对腾讯和糖大夫来说,如何平衡地建立血糖管理各项服务,避免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使用成本,或许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血糖仪的加减法,其实也是医生参与度的一个选择性博弈。但这并非二元对立思维,因为一个根本原则是糖尿病尚未有药物能够完全治愈。医生依赖血糖仪的数据做决策,血糖仪则依赖医生提供专业诊治建议。因此患者的治疗与控糖管理一定是并行存在的。未来企业需要考虑的,是两者的结合方式。
在腾讯构建的“加法战略”,也就是“互联网+慢病管理”战略中,丁香园的定位很清晰,就是医生和线下资源,按照官方的话讲,医生的事情丁香园来做,互联网的事情腾讯来做。
公开数据显示,截止今年7月份,丁香园注册用户已突破450万,其中包括200多万医师用户。丁香园的高估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基于它在医生这个专业群体的多年积累所赢得的市场地位,这点其他同类产品很难撼动。
记得在今年6月份腾讯主办的2016中国“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上,丁香创始人李天天曾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冰破冰》的主题演讲,里面有个倒三角非常有意思,在这次的糖大夫二代发布会上,李天天也再次提到了它:
这个倒三角代表了丁香园服务的三个层:最上面是满足绝大部分人检索信息的需求;中间是医患之间的交流;而最后则是医患之间的互动,三个词组合起来便是ICE,以此为“破冰”。
这三张PPT,基本将丁香园信息、交流和互动三者所包含的服务展示清楚了:
深谙“破冰之道”的李天天和丁香园,审时度势地助推内部资源的相互转化,通过一系列服务去连接医生和患者,为医生提供服务变现和个人品牌建设的渠道。
腾讯未来若想真正想打通医药行业、康复养老、健康管理,仅凭自身连接器的定位还略显不足。微信是个很好的平台,近6亿的用户基数足以让它和其他行业大佬坐在同一张餐桌上对话。但这并非最佳方式,隔行门槛高,异业的排他性必然会对外来选手形成阻碍。
如果把医疗服务看作是一台精密的仪器,假设腾讯是连接器的核心,核心部件要想形成整体全局的主导,需要的是各种二级连接器的辅助,否则再强大的核心都无法自成一体系让仪器正常运转。
很多平台都喜欢标榜自己的大而全,其实这反而不受待见。腾讯需要的并非另外一个自己,而是定位准确,能够代替核心去发声和连接的对象。
丁香园去做这件事,再合适不过了。成立16年来,丁香园一直在聚人,研究的方向也一直围绕社区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把医患社区做到极致。就是因为丁香园做的事情专一,所以腾讯看得明白,知道它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定位准了,功能就清晰了,上边便知道把你放哪儿合适。所以丁香园来充当这第二级的连接器角色,必然会物尽其用。既建立了稳固的医患基础,又不去别人的池塘里乱搅混水。未来和线下诊所、医疗机构、制药零售、商业保险、慢病管理等领域对接合作,也就显得顺理成章。
腾讯和众安保险的首度合作,是去年的11月19日,在那场名为“互联网+医疗金融”的发布会上,腾讯发布了腾爱·糖大夫2.0版本,丁香园宣布使用糖大夫血糖仪的患者免费提供医疗诊断和健康管理方案,而众安保险则推出它的首款慢病保险“糖小贝1.0”。
与上一次发布会的高调相比,本次糖大夫发布会上,保险似乎并没有被提及,从官网给出的糖大夫二代介绍,也并未发现相关保险的踪迹,给人的感觉仿佛是被刻意地疏远,不带它玩儿了。其实不然,腾讯只是做了小部分战略上的调整。
要分析这点,也很简单。纯互联网保险公司如众安保险等,凭借创新速度和一级市场高估值融资,能够很快打开基于创新产品的增量市场,然而这类保险的新业务严重依赖外部的流量与场景。
众安保险CEO陈劲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互联网条件下,(保险行业)‘渠道为王’正转变为‘场景为王’,碎片化的场景整合以后成为有价值的地方。这是互联网保险和传统保险的主要不同。”本人以为,这也是长尾理论的一种应用形式。
但与碎屏险、延误险、运费险这样的短期、低价的应用场景不同,糖尿病这样的慢病,是长期、持续性乃至于患者终身的保险过程,这其实更偏向于传统保险中的健康险的范畴,在这个场景中,互联网保险所擅长的快、短、低价的优势很难体现,因此,其销售环节势必会遇到困难,这点从众安保险的天猫旗舰店糖小贝的销售情况也可以得出结论,996元的价格,至今只售出了18笔。
当然,应用场景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涉及到众安保险的股权结构。
今年6月份,众安保险完成了一轮增资扩股,引进了外部投资者摩根士丹利、中金等专业金融投资机构 ,为上市做好了准备。腾讯虽然仍以15%的股权与平安等共同占据第二把交椅的位置,但毕竟阿里巴巴是第一大股东,作为两家在国内第一市值上你争我夺的巨头,在保险这个重要环节上受制于对方,想必腾讯也一定不会容忍。
以美国的慢病管理为例,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效果并非立竿见影,需要多次服务,因此必须有持续的支付方,否则普通家庭难以维持。因此,解决的最佳办法便是通过商业健康险来驱动慢病管理服务的发展。
目前,国内商业健康险市场虽然刚刚进入跑马圈地的时期,但已约有50多张专业健康险牌照在等待保监会审批,而今年8月份通过审批的三家健康险公司,便有腾讯子公司所参投的和泰人寿,其背后的深意,着实耐人寻味。
当然,以上只是本人的臆想,扯得稍微有点远了,回到糖大夫这边。以现阶段糖大夫的发展规划来看,方兴未艾的商业保险要想作为支付方进入体系中着实有些困难,糖大夫和商业险如果平行走的话,对用户来说教育成本就太高了。
但是,这并不妨碍其作为一种附加的服务项存在。所以,腾讯围绕服务为中心,在后续重新引入保险也并非不可能,现阶段保险地位的暂时下移,也只是腾讯亦步亦趋的战略调整罢了。
作者:郝雪阳
微信:hxy942416176(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zeng.xs@vcbeat.net
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