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皇子不争权,但却最给父亲朱元璋长脸,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朱橚[sù](1361年-1425年),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明成祖朱棣的胞弟。

朱橚尤其是酷爱医学,有《保生余录》、《袖珍方》,《保生余录》,《袖珍方》全书四卷,里面记录了3000多方治疗疑难杂症的药方。在日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很难想象这是明朝的一位皇子所写的。

青年时期朱橚就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洪武二十三年(1389年),他被流放到云南。在这期间,朱橚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于是他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年底,朱橚回到开封。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组织学者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作为研究工作的骨干;召集了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组成一个集体。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打下了"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坚实基础。又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进行观察实验。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出色的科研工作的领导者和参加者。15世纪初,由他亲自订定,滕硕和刘醇协助编写的《普剂方》编成。

朱橚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保生余录》,全书两卷。《袖珍方》3000多方,其中有些还是周府自制的。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条方类别,详切明备,便于应用。它的发行,对我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普济方》是被认为"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四库全书提要》)的巨著。全书共168卷。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身形、诸疾、妇入、婴儿、针灸、本草共100余门,计1960论,2175类,61739个药方,239图。对于所述病症均有论有方,保存了大量明以前失散的文献,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引用其中的方剂就特别多。当然,该书也存有不少重复抵牾的地方。

在我国封建社会各朝各代,大体上都是赋税繁重,灾害频繁,劳动人民生活很苦,常用草根树皮果腹。元代又加上民族压迫极其严重,到明初战乱刚停时,人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生活更苦,吃糠咽菜成为常事。劳动人民积累了不少经验性的知识,急亟待加以总结和提高。另一方面,我国自古药食同源,

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朱橚的描述来自直接的观察,不作繁琐的考证,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描述一种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就形式而言,很有区域被子植物志的意味。所以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作者有实验植物园,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在这本书中,朱橚记载了一些新颖的消除某些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基于经典本草书中豆可以解毒的说法,他想出同蒸以消其毒性的制备法。在讲述白屈菜的食用时,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然后再淘洗以除去其中有毒物质。

这部书在明代翻刻了几次,还有不少文人学者纷起仿效,明代徐光启编撰的。《农政全书》将《救荒本草》全文收载。清代重要类书《古今图书集成》中"草木典"的许多图文也引自《救荒本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不但效法朱橚通过实际调查和收集实物的方法来取得第一手资料,从这些事实看,朱橚的著作对我国明清时代的学术界,确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朱橚在明初藩王中,不仅在传统文化上有所建树,而且从发展封地农业经济出发,搜集整理了医药、农事等方面的材料,为明代农业和医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等认为,朱橚等人的工作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朱橚既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朱橚写的书对现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现在很多研究草药还要参考这本书。他可以说是最争气的皇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