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迹‖伯劳初啭月微明

鸟迹

以东篱之名写诗,借张榜之号拍鸟。另一种记录而已。

伯劳初啭月微明

  三国时魏公子曹子建在《令禽恶鸟论》中提到伯劳鸟时,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说,西周尹吉甫听信后妻谗言,杀了孝子伯奇,后又追悔莫及。有一天出游郊外,听见一只鸟在桑树间鸣叫,好像在哭。他动了心,有点儿自言自语地说:“莫不是我的儿子伯奇?如果是,就跟我回家吧。”没想到,那只鸟果然跟他回了家,站在院子里井边的栏杆上,向着屋里哀嚎而鸣。后来,尹吉甫杀了后妻,以此谢罪。世人据此便说,伯劳鸟来到谁家,谁家就会死人。伯劳鸟的恶名由此而来。

  我国最早以文字记录伯劳鸟的,应该是《诗经·豳风·七月》。这首叙事诗用赋的手法,以节序为脉络,铺排了西周农民繁重的劳动与艰苦的生活。伯劳鸟在诗中只是作为农民劳动与生活的景物点缀而出现——“七月鸣鵙”,“鵙”读作ju(二声),就是伯劳鸟。

  而人们最为熟知的“劳燕分飞”,则出自南朝梁武帝萧衍根据民歌改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东飞伯劳歌》,全诗描写了一位男子对一位少女的恋慕之情。其中“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一句最为著名。上句用劳燕分飞比喻有情人之间的别离;下句用牵牛织女的典故,比喻与所爱之人的相见之难。自此,“劳燕分飞”便有了约定俗成的意思。其后各朝代均有诗人化用此意,并沿用至今。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书本上读到的概念伯劳鸟到实践中看见的真实伯劳鸟,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的。

2016年8月,在曹妃甸湿地,初次拍到一种嘴似鹰嘴的小鸟,回来请教有关专家,才知道就是大名鼎鼎的伯劳鸟。渐渐了解到,这家伙体型虽不大,却生性凶猛。大而强且带钩的嘴能啄死大型昆虫、蜥蜴、鼠和小鸟。习惯将捕获的猎物穿挂在荆刺上,在刺的帮助下,将其杀死,撕碎而食,而且主要撕食其内脏和肌肉等柔软部分,剩余物则挂在树上连头都不回一下,跟屠夫将肉挂在肉钩上有一拼,故名屠夫鸟。

伯劳鸟名声虽不好,但于现代爱鸟人和拍鸟人而言似乎并无大碍。无论什么鸟,只要能够拍到它精彩的瞬间,就满足了。

  唐代诗人皇甫镛的《和武相公闻莺》中有“伯劳初啭月微明”诗句。伯劳鸟的“初啭”应该在芒种,属性上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五月节令,正值仲夏时节。但于北方人而言,要想拍好伯劳鸟,显然在仲夏时节是不行的,最好是在“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的秋分前后。

  在曹妃甸湿地核心地带,有一大片八宝景天。当淡粉红色花盛开的时候,壮观而华丽,仿佛霞光铺满地。浓密的花朵招来大量飞蛾和蝴蝶,为伯劳鸟及其它诸如鹡鸰鸟、黑喉石鵖等提供了充足的食物。2018年9月,我较为满意地拍到了红尾伯劳,其上体棕褐或灰褐色,两翅黑褐色,头顶灰色或红棕色、具白色眉纹和粗著的黑色贯眼纹,因尾上覆羽红棕色、尾羽棕褐色而得名。

『鸟迹』之一:黄苇鳽;之二:斑嘴鸭;之三:凤头鸊鷉;之四:沙狐;之五:普通鸬鹚;之六:北花松鼠;之七:东方白鹳;之八:白头叶猴;之九:黑翅长脚鹬

『凤凰』诗刊

  『凤凰』为诗歌半年刊,于2008年3月,在河北唐山创立。以强调青年性、先锋性、生活化、在场感,倡导好作品主义为办刊理念,深得广大诗人的喜爱。已出版24期。中国新乡土诗的奠基人姚振函曾评价说:“这是一本不逊于甚至优于某些官方刊物的民刊,它使我这个居于平原小城的老年人开了眼界,也再次领略了唐山这座了不起的城市。”入选2014年、2016年中国诗歌十大民刊,并荣获河北文学内刊贡献奖。

  编辑团队:东篱,张非,唐小米,黄志萍,郑茂明

  设计团队:斌斌有理,立,聂颖,崔奕

  校对团队:清香柚子,因雅而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