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侄女林樱:21岁设计越战纪念碑,奥巴马亲自为其颁发奖章
林樱
林樱,当代著名的美籍华裔建筑师,一生作品颇丰。21岁还在大学就读时,就设计了后来被评为"美国人最喜爱的十大建筑"之一的越战纪念碑,借此一举成名,后来又亲手设计了阿拉巴马州的民权纪念碑、纽约的非洲艺术博物馆、纽约大学亚太美国人中心等等。
或许对中国人来说,林樱的另一重身份相对更为亲近,她的姑妈是我国近代建筑大师林徽因,而且她的相貌和中学时代的林徽因十分相像。其实,林樱所在的林家可谓是人才济济,如艺术家林恒、革命青年林觉民、林长民、林尹民等等。
出身名门望族,祖辈名人辈出
1959年,林徽因去世后的第四个年头,林家迎来了一个女婴,父亲林恒为女儿取名"林樱",这个女孩长大后成为了林家继林徽因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女建筑师,一生作品颇丰,虽然未曾见过姑姑林徽因,但是林樱的身上有着诸多后者的影子。
林樱(右)与姑姑林徽因的照片
林家是名副其实的世代大家,早在清末时期,林樱的曾祖父林孝恂以进士之身入选翰林,之后历任浙江海宁、仁和各地长官。祖父林长民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叔祖父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与妻书》的作者。
而她的父亲林恒,同样是一位艺术家,专精于陶瓷艺术,曾经担任俄亥俄美术学院院长,林樱也是出生在这个地方。也许是遗传的缘故,林樱小时候就对艺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常常跟着父亲泡在陶艺室中,静静地看着父亲和他的那些陶艺制品。
少年时前的林樱(右)
上学时,在老师和同学的眼中,林樱是一个极度内向的人,很少说话,但是成绩非常好,名列前茅。高中毕业后,林樱申请耶鲁大学成功,在选择专业时,也许是冥冥之中的注定,林樱选择了建筑专业,开始了她作为建筑师的漫长生涯。
越战纪念碑——林樱第一件作品,便彰显不凡
进入大学的林樱还不知道她有一个早已闻名遐迩的姑姑林徽因。说来也奇怪,林樱对于建筑的兴趣竟然是来自于墓地建筑,西方的公墓通常修的十分简洁,但又不失肃穆与庄重,而且外观各种各样。林樱在上高中时,常常在学校周边的公墓区转悠,那些墓碑她怎么也看不够。
为了能够勘察欧洲的公墓建筑,她甚至自掏腰包前往欧洲,只为了沿途考察公墓,后来,当学校开设了"坟墓建筑"这一课程时,林樱毫不犹豫地就报名了。
林樱展示她的设计方案
1980年,林樱在校园内一次闲散时,看到路旁的公告栏上,贴了一张征稿启示,上面写着"退役越战将士基金会正在征集越战纪念碑设计稿",林樱的心中莫名浮现了些许激动,但又十分忐忑,她决定试一试,这时的林樱还不知道,她参加的这场征稿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公开艺术竞赛。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设计,林樱特地去了华盛顿实地调研,越战纪念碑的计划修建位置,位于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的中间。
林樱站在这两座建筑前,沉思良久:华盛顿纪念碑是为了昔年带领美国人民摆脱殖民步入独立的国父,林肯纪念堂是为了纪念解放黑人的伟大总统,那越战纪念碑是要纪念谁呢?单单是这场战争吗?
华盛顿纪念碑
林樱静默而立许久,当来缓步来到计划修建纪念碑的那片草地时,灵感迸发,一个方案在她脑海里浮现:越战纪念碑是要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人们,"人"字形的设想涌上心间,这个"人"字一端直至林肯纪念堂,另一端对着华盛顿纪念碑。
用宛如刀片的碑体,将草地切开,切口用黑色花岗岩,庄重肃穆,上面雕刻着亡者的名氏,这样的设计既贴合了纪念碑的意义,又有"以人为本"的思想精髓。
林樱的设计方案
想到这,林樱便着手设计图纸,两周后就完成了初稿,她对自己的这幅作品非常满意,但是她的建筑老师,仅仅给了她一个B+的评价。但这并不能阻碍林樱的热忱,她怀着自信但又有些不安的心情,将设计图纸寄给了评选委员会。
截止征稿最后一天,组委会一共收到了1421件设计图纸,经过8名美国建筑界的老前辈的层层评选,最终选中了林樱的这一件编号为1026的设计方案,这时的林樱仅仅21岁,还是一名大三学生。
纵然千夫所指,也要勇敢前行
当林樱的设计方案公之于众后,并没有得到广大赞誉,而是铺天盖地的诋毁和辱骂,有的越战老兵说:"纪念碑代表着军人的荣誉,应该是雄伟且壮观的,而不是这样沉入地面",出资方退役越战将士基金会更为不满,普罗大众则认为美国人的越战纪念碑,为什么要由一个亚裔来设计?
林樱在大庭广众之下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
随着这场舆论的酝酿,林樱深陷这场风暴漩涡中,但是21岁的林樱并没有妥协,而是勇敢的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和内涵。但是两方仍没达成协议,最终,组委会再次邀请了多位艺术界和建筑界的知名人士进行评选,但最终全体评审还是一直认为林樱的设计方案是最合适且贴切的。
但是负责出钱的越战退伍将士基金会却不干了,多次抗议,最后经过几番协商,他们提出可以答应按照林樱的方案修建,但是要加上由哈特设计的三个越战将士雕像和国旗。林樱对此非常不满,言辞尖锐地批评到:"这三座雕像,是一种陈腐,更是一般化、庸俗化"。
哈特设计的三个越战将士雕像
但事已至此,林樱也无法阻止,越战纪念碑在这样的"统一战线"下开始修建。两年后的1982年,纪念碑落成揭幕,当人们完完整整地看到这座纪念碑的整体时,才感觉到林樱的设计是多么的巧妙和震撼人心。
越战纪念碑,宛如历史的镜面
一片绿地上,长达200余米的"人"字形纪念碑,犹如一柄利刀,将大地切开,黑色的花岗岩上,密密麻麻地篆刻着58132名阵亡将士的名字,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站在碑前,仿佛能够透过镜面,看见昔日的硝烟战火和血流如瀑。
越战纪念碑鸟瞰图
人们从与地面平齐的两翼进入,慢慢地深入地下,纪念碑越来越高,在中心处,纪念碑最高处离地3米,1959年和1975年在这里重逢,代表着战争的开始和结束,形成一个闭环,犹如一篇庄严肃穆的史诗。
纪念碑落成后,不断有人来此凭吊,他们之中有的是阵亡将士的后人,在这里,他们能够"触摸"到逝去的亲人,常常有人拿着白纸,将几个名字拓印下,带回家留作纪念。也有健在的越战老兵,在此面对昔日的战友,忆往昔峥嵘岁月,浴血奋战的日子再度浮上心头。
越战纪念碑宛如一面历史的镜子
纪念碑下,花束、照片、酒瓶等物品,每一件都寄托了人们对逝去亲人的缅怀和对战友的悼念,无声胜有声,没有什么是比这更好的纪念,也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代表人们的哀思。
岁月流逝光阴荏苒,随着战争的平息和人们对和平的向往,越战纪念碑的意义更加凸显出来,2007年,这座建筑被评为"美国人最喜爱的十大建筑"之一,而它的设计者林樱,已经闻名遐迩。
成就斐然,获奥巴马亲自颁发奖章
在纪念碑落成后的第四年,林樱取得硕士学位,她的建筑之路才刚刚宣布开始,因为手中有如此成功的作品,林樱先后多次担任总设计师,参与了美国多个十分有意义的建筑设计。如在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地方,有一座民权纪念碑,就是出自她的手中。
民权纪念碑
林樱取得这些成就时,年纪不过40岁,这正是一个人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功成名就的林樱还是像以往那样文静,一位记者曾经描述他眼中的林樱"像是一个即将迟到的羞怯女生"。林樱的性格比较孤僻,她的工作室人最多的时候也只有5个人,她还将家安在远离市区的山林中。
奥巴马为林樱佩戴总统自由勋章
2016年11月23日,时任总统奥巴马在任期即将结束时,颁发了任期内最后一次总统自由勋章,一共有21人获此殊荣,而在这21人中,林樱赫然在列,是唯一的一个亚裔。
结语
回顾林璎的人生,可以发现,总有一股倔气和执着占据着她的心扉,也许是年少轻狂,也许是因为自信,但正是这股劲,让林樱得以在新旧观念的冲突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她曾经说:"在你试图突破思想的藩篱时,必然会引起许多人的反对,而这也许就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