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洛阳归哪个国家?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著名古都,至少曾成为十三个朝代和政权的国都。战国时期洛阳地区属于东周的京畿之地,在被秦国灭亡前,洛阳一直归属周王室直辖。下面就洛阳在战国时期的归属变动情况,进行详细的介绍。
周人的东都
洛阳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国家层面进行规划的国都,武王伐纣成功后,周武王认为周人租地西岐过去偏远,意图在中央之地营建新都,可惜早早病逝而未成行。继位的周成王继续推动新都计划,周公选择在落水之旁修建洛邑,因城池在洛水之北,又称洛阳。
在洛阳建成后,周人长期实行两都制, 诸代天子都有在洛阳居住理政的记录。但周人还是把祖地的镐京视为根本,洛阳的陪都属性更强。到了西周末年,经历“烽火戏诸侯”后,镐京破败不堪。周平王无奈带领宗室群臣东迁,洛阳就此成为周朝唯一的国都,并一直维持到战国末年。
京畿双城记
自进入东周时代,周天子的威望一降再降,王室直属领地也不断缩小。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能够掌控的地区只剩洛阳周遭。
和秦楚这些大国相比,洛阳是标准的弹丸之地。然而就是这巴掌大的地方,也是内乱不断。
洛邑分成东西两部分,一般东面的城邑称成周,西面的称王城。起初王城是天子的宫殿和宗庙,而成周是安置殷商遗民和百官居住之地。周平王东迁后,天子一直居住在王城。后来在周敬王时期,周室爆发了王子朝之乱,王子朝被拥立为新王,并占据了王城,同周敬王对峙。
这场动乱前后持续了十数年,周敬王长期居住在成周城,即使在动乱平息后,他继续住在成周,后来历代天子延续了这个习惯,成周城的规模逐渐超越了王城,王城和成周的身份发生了互换。
东周国国都
前440年,周考王元年,周考王将王城封给王弟姬揭,立西周公国,辖瀍水以西、洛河以南。
从此,洛阳被正式一分为二,东面的成周是天子居所,也是周王城名义上的国都。西面的王城成为西周公国的国都。
这一局面维持了一百多年,在前307年,周赧王因不同意秦武王打九鼎的主意而得罪了秦国,被秦人驱逐出成周城。周赧王无奈跑到了王城,这样王城身兼二角,既是东周王朝的天子治所,又是西周公国的国都。
前256年,秦人以西周君意图反秦为由,占领了王城,西周君降,西周国自此灭亡。周赧王再次失去了居所,同年在困顿中病逝,东周王朝灭亡。
洛阳成为秦国领地,后来秦庄襄王设三川郡,郡治正设在了成周城。
洛阳的国都史便在此暂时告一段落,直到东汉才再次成为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