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分辨真的难?喜热饮就是寒?

昨天一个网友跟我咨询感冒了,怕冷无汗,颈椎不适,自己喝了姜汤,不出汗,效果也不好,让我帮忙开方。

舌照这样:

其实这种显然就是风热感冒,何来风寒感冒吗?所以说风热风寒临床还是好分辨,只是你忽略舌象。记住了,大家只要见到舌红不能按照风寒,单纯姜汤。即便有寒也是寒包火一类,不能单纯辛温发汗,否则只能助纣为虐!

另外这个患者春节前后胃疼呕吐,喜温饮。

她老公也是学中医的,给了理中丸,吴茱萸汤,服药后呕吐了,不过吐了舒服一些。

以上这些情况判断,可能当时以为喜热饮,判断有寒,所以判断错误。作为医生一定要全面分析,不能说不寒就热,胃痛呕吐其实还有其他方面原因。

先看看我开的疏风清热方子吧!

桑叶,菊花各15克,桔梗10克,杏仁10克,牛蒡子10克,浙贝母10克,连翘20克,藿香10克,薄荷6克后下,葛根20克,荆芥穗15克,芦根20克,竹叶10克,甘草6克,

2剂日一剂

一剂三次口服,不要久煎,出香味就行了,

开完方子患者还跟我念叨一点凉东西不敢吃。但我想这肯定风热,不能辛温,下定决心不改。

今天就反馈:

大家也看到了,感冒基本好了。但是胃疼没好。这方子治感冒没有兼顾胃疼。《金匮要略》云: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那么我们接着治疗胃疼,她胃疼不敢吃凉,就敢吃热,喝热水吗?也不敢。

那么问题来了,当时判断寒错误,是因为采集症状不全面导致的。现在来看,寒热都疼可见不是寒热问题,其他原因还有,后来我问按压是否疼痛加重,答曰:加重。再从舌象观察有些黑点,瘀血原因成立。

治病真的犹如老吏断狱,抽丝剥茧。不能单凭一个症状来下病机病因。

处方我用《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合丹参饮,芍药甘草汤合方。

太子参15克,竹茹15克,枳壳10克,丹参20克,砂仁6克,檀香6克,赤白芍各10克,陈皮15克,炙甘草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

三剂日一剂

另外嘱咐注意饮食不能吃硬上火一类食物,她自己也不注意,中午还乱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