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散文五人行|沈俊峰|那一段流浪地球般的人生
周末散文五人行恭祝新春快乐
周末散文五人行
五位志同道合的作家
周末奉献给读者一杯清茶
愿我们的书写
能拨亮心灵那盏小桔灯
送给读者一份精神食粮
送给自己一份开心快乐
那一段流浪地球般的人生
文 | 沈俊峰
正看电影《流浪地球》,不同肤色的救援队员以叠罗汉式的悲壮接力,去拼搏人类续命的最后希望。这当然是自我感动的一种幻想。这时候,手机震动了,Y问候新年好,然后喜滋滋逗我:“哥,名人呀,一吃面条,一说,都知道你家。”我感到好笑,也逗他:“俺庄上的村民连我的小名叫啥都知道。”
Y说的还是去年的事,他路过我的家乡,特意停在镇上一家小饭馆吃碗面条,问店老板是否认识我。店老板说认识呀,就是“咱这里某庄出去的人”。
其实,Y的那一段人生,很像眼前这颗流浪地球,绝境、希望、救赎,然后,往生新的世界。只是,他往生的是心灵的自我折断和救赎。
Y是我的发小,比我小几岁,如今也已年过半百。一个人好像很容易就过到了半百,如果没有诸多过往的有意思的人或事来填充,还真以为做个梦就变老了。
那时候,我们两家住同一栋平房,砖木结构。他家住东头,中间依次隔着马家、张家、沈家,然后到我家,西边还有吴家,后来调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三线厂职工都习惯了过艰苦日子。因为住房紧张,每家都在门前搭一间竹篱笆糊黄泥、油毛毡盖茅草的草棚,做厨房,放杂物,有的也住人。
父辈是老乡、好友,家乡同属一个地区,两县相距不远。离开家乡的人好讲乡情,一是慰藉情怀,二是抱团取暖。我们那一帮孩子天天在一起无忧无虑地疯玩,收藏烟盒糖纸、推铁环、摔跤,去车间拣小铁球当玻璃弹子,或者分派打架……后来,Y的父母调到了家乡的酒厂,他跟着走了。
那家酒厂当时正红火,经常在电视里播广告。看到那个广告,我就会想到Y。
1982年,我师范毕业参加工作的第一个春节,父亲领我回老家过年,特意绕道去了Y家。Y那时上高中,迷恋武术,大冷的天只穿一套运动衣,领着我在县城转悠,走着走着,突然就会来一个飞腿或一套组合。后来,我俩以那座著名历史名塔做背景,很认真地拍了一张合影。
Y高中毕业进了酒厂,好像做销售员。十年后,我调到省城,之后考入省委一家杂志社做编辑记者。记不清哪一年的哪天,突然接到Y的电话,他慌里慌张地说县里的公安正在抓他。
我吓了一跳。以我的了解,他绝非坏人,武德也好,不偷不抢,更不可能耍流氓,公安为何要抓他?他犯了什么法,或者犯了什么罪?追问之下,他说了一个大概。某个周六下午(那时还不是双休日),厂里召开大会,决定在下个周一之前,谁能拿出某个数目的钱,酒厂就归谁。第二天,银行不上班,即使有职工想凑钱,也只能望洋兴叹。但是,有人却早有准备,胸有成竹,就这样,固定资产及仓库里的酒总计价值几千万的厂,被零资产改制。按照厂里的政策,他可以领到几千元回家,从此与酒厂再无关系。有职工不同意,四处上告,他也在其中。有人找他做工作,条件相对优厚,但是他坚决不妥协。酒厂是他的饭碗,他对酒厂的那一份感情,不是多少钱就能割舍下的。况且,他们怀疑那其中有猫腻。
他东躲西藏。据说许多职工为他们凑钱。
他所在县的主要领导是我一个朋友的昔日同僚。朋友传话来,说,让他别告了,其他都好说。我告诉了他,他未置可否。我劝他,胳膊拧不过大腿。我又劝,鸡蛋碰不过石头。说实话,我害怕他吃亏。
事后才知,那年,从腊月二十九,到新年正月十五,他是在看守所度过的。从年尾关到年头。他说,厂里打发的几千元回家费,都在看守所里喝稀饭了。听着除夕夜的鞭炮声,我想他的心一定冰冷而绝望,就像这个科幻电影中的地球,濒临绝望与毁灭。他是否明白,自己成了那个磕在石头上的鸡蛋。他是否明白,现实并非都是粉红色的理想。不知道他是如何从看守所里走出来的,看到太阳的那一刻,心中有着怎样的波澜?毕竟,渡过那个艰难,迈过那道坎,翻过那道梁,一定有着漫长的路要走。
我无法想象,似乎又能想象。后来,在一次看到他的那一刻,我全都明白了。
从那之后,他成了一个自由职业者,开始了生活与灵魂的双重流浪。坚硬的现实能让人低头,也能让人活得更明白,更能让人重新打量脚下的路。除此,你又能怎样呢?毕竟不是赤条条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自认为真理在胸,宁折不弯抑或冥顽不化的,古来有几?时间就像一场不怀好意的大雪,填沟塞壑,愈合自然伤口,覆平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时间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
二十多年过去了,其间,他做过许多工作,都是一种流浪的状态。他像一阵风,跑来跑去,为了生计,做这做那。对我来说,他的那二十多年基本是一个空白,对他来说,却是刻骨铭心。如今,他的妻子退休了,孩子成长为一名医生,他帮人开冷藏车送货。一部手机,一辆车,两百公里左右的地方,当天来回,他说感觉还好。近几年,我俩加了微信,时不时互动一下。从他那里,我得知那个改制后的酒厂早已“破产”,他说过几年开不动车了,就去找个门面卖牛肉汤,请一个当书协主席的亲戚写个漂亮的招牌。和他说这话时,我正走在运河边上,眼前的石罅、砖缝和巴掌大的荒地,都被蓬勃茂盛的野草挤满了。
一天,他告诉我,他给省城送了一车小月饼,回去没货,便拐弯去三河拉了一车藕,此时,正歇息,吃方便面。又一天,他给邻县送饺子,路过我的家乡。打了一个招呼,他就急急地告辞:“再见哥,天热,车厢里的饺子是冻品,不可久留。”
很多时候,生活让人灰头土脸,却无法让人死心,更无法让人泯灭心中的热爱和暖春。过去的都过去吧,一切风轻云淡,天朗气清。可是,过去的真能过去吗?生活太复杂了。沉淀下来的,不过是时光的一滴泪,连历史的鸡毛蒜皮都挨不上,但是,这颗风干的泪,却有着历史风尘的味道。
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流浪地球》赢得了热烈反响,口碑不错,似乎是国产大片的一个雏形。可是,它让我想到,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否善待了地球?无尽的利益纷争,让那些大大小小的炸弹爆炸在地球的血肉之躯,将地球炸得百孔千疮、伤痕累累。每一次爆炸,人类的心灵是否感受到了地球的颤抖?人类贪婪地无休止地向地球攫取、压榨,将空气、水、土壤弄得污染不堪,炸山填海毁其容颜……在一次又一次或大或小的无情伤害之后,人类还很有“情怀”地带地球一起流浪、奔逃、向生。只是,恐怕不等太阳毁灭,人类自己就将地球弄得难以聊生了。地球,人的世界,需要人人善待,也需要善待人人。
“哥,新年吉祥。”我看到了Y的一张青春逼人的脸,含笑无邪。多么想回到曾经年少的无忧无虑的时光啊,可是,这个念头连科幻都算不上,这就是一个梦幻。可是,活在心里的梦,为何永远也抹不掉呢?
作者1996年采访途中
嘉
宾
有
言
12
纪从周
中国作协会员,曾在北京晚报工作,著作多部,获奖多项
打捞人间烟火的暖意
正在看电影《流浪地球》,接到发小Y的信息,以此为切入点,巧妙地讲述了“Y的那一段人生,很像眼前这颗流浪地球,绝境、希望、救赎,然后,往生新的世界”。
俊峰的写作关注现实接地气,真情实感中意蕴深切,字里行间充满了深长的思绪。该文写了Y的人生况味、身历憬悟、沉浮歌哭,看似在叙说发小Y那一段流浪地球般的坎坷人生,实则写出了Y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生活的向往,也写出了Y的生活之痛、人生之痛,这也是社会变革下的时代阵痛,却有着人间烟火的暖意和人文关怀的精神光束。
沈俊峰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鲁迅文学院第29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
作品散见于《新华文摘》《中国作家》《小说选刊》《美文》等多家报刊,入选《2016·中国年度作品·散文》、《中国民生散文选》等多种选本,出版有散文集《在时光中流浪》。获第七届冰心散文奖、第五届中国报人散文奖、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银奖。
阅读别人的故事
突围只在心里
现实
只把手伸给你
伸给你
就代表没有距离
—华静
我的人生信条
活
就要快乐的活
爱
就要纯洁的爱
写
就要发自内心的写
—李培禹
生命虽短
却是一个行走过程
试着把生命
当作一首诗
用微笑来品味
才是享受人生
—剑钧
爱过
奋斗过
享受过
生命无憾
—沈俊峰
当我行走
触到灵魂的颤动
当我回首
听见花落的声音
当我写作
看到命运的恩赐
—冻凤秋
点击下方
延伸阅读
周 末 散 文 有 约
剑钧 | 姥爷,我长大 了
刘丙钧 | 嘉宾有言
2019·3·1(星期五)
“嘉宾有言”名录(以文字发布时间为序)
冯秋子 刘秀娟 梁衡 凸凹 穆涛 张凡
杜卫东 史建军 王剑冰 乔叶 张庆和 施亮
王也丹 刘琼 郝朝帅 李林栋 罗雪村 尹世霖
李迪 何向阳 梅洁 古耜 徐忠志 王小朋
彭程 王谨 陈先义 侯军 高洪波 裘山山
徐迅 李硕儒 单占生 沉石 林立公 王彥
刘虔 李静宜 俞胜 马淑琴 梅小璈 陈喜儒
范昕 简以宁 刘齐 陈丹玲 何频 宁新路
王道生 宋长征 任彥芳 颜华 阿紫 陈桥生
纪从周
鸣谢报刊名录(排名不分先后)
自“周末散文五人行”2018年3月问世以来,承蒙诸多报刊杂志厚爱,对五人行公众平台发表的散文加以刊发或转载,特刊登此名录,以鸣深深谢意。
报纸:
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政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学习时报、工人日报、作家文摘、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检察日报、中国建材报、中国测绘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京郊日报、贵州日报、解放日报
期刊:
海内与海外、中国老年、民主、国酒文萃、厦门文学、红豆
每周一书
总有一条小河
在心中流淌
李培禹 著
作家出版社
收录作者近年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北京文学等报刊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诉说的都是对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的记忆,读后让人感慨不已。
(京东、当当、亚马逊有售)
同步上线 支持媒体
《北京日报·名家夜话》公众平台
《今日头条》媒体平台
《天天快报》媒体平台
《腾讯新闻》媒体平台…
制作 剑钧
周末散文五人行信箱
zmswwr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