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远去的古道,带不走惊艳的美景+昔日的“云南第二城”,为何一身四川味儿?
昭通,地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过渡的崇山峻岭地带,东与贵州接壤,西北与四川为邻。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称为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昭通境内群山林立,海拔差异较大,具有高原季风立体气候特征。昭通境内四季差异较小,但是不同的海拔上气候有着较大的差异,海拔从高到低有高原气候、温带气候、亚热带气候之分,而在同一海拔上,昭通南部温度比北部高,湿度比北部低。
在这片土地上行走,可以一日领略不同纬度上才能领略的奇妙风光景致,优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使昭通的魅力在不经意间散发的世界的各个角落,征服了众多驴友、游客。
昭通古城
昭通古城文脉源远流长,历史上就是人文荟萃的地方,是目前唯一最具规模、成片集中反映昭通历史文化和地区特色传统风貌区。古城吸纳了官式建筑、庙堂式建筑、民居式建筑等方面的特点,融入了昭通当地民居建筑风格和生活居住文化习惯,形成了以清代建筑为主体又包含民国、中西合璧建筑形式的多元建筑风格。
念湖
念湖是位于曲靖市会泽县大桥乡和昭通交界处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每年年末年初,大批的黑颈鹤、白头雁飞到这里越冬静寂的山峦、深深的湖水、红色的土地,在灵动的候鸟引领下,展现开动感的画卷,成为摄影家和驴行者的天堂。
云贵川鸡鸣三省
云贵川鸡鸣三省位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东为贵州毕节林口,北为云南威信县水田和四川叙永县水潦乡岔河村,西为云南镇雄县坡头镇德隆村白车。因为此地风景秀丽、地理环境奇特、人文和谐,居着彝族、白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在众多拥有“鸡鸣三省”这个名字的地方中,云贵川交界处的这个“鸡鸣三省”名声显赫。使鸡鸣三省成为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身的一个旅游佳地。
乌峰山
乌峰山是镇雄县的象征,是镇雄人民的名片,是镇雄县城的天然屏障。遥望乌峰山,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翠绿,如有云雾环绕,云雾就像纱巾起伏移动,山峰时隐时现,让人扑朔迷离,感觉就是天宫仙境。
大雪山原始森林景区
大雪山原始森林位于昭通市威信县、彝良县及四川珙县、筠连县4县交界处,大雪山是滇川连界上的一颗绿色明珠,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氮肥,原始生态保持较为完好,具有较高旅游价值和观赏品位。曾有诗传颂“大雪山高又长,五岭四沟四十八口塘,巍巍奇峰立九十九,前有白鹤池,后有凤凰坝,周围九狮十八象,无垠的林海莽苍苍,珍禽猛兽满山跑,奇花异草遍地香,雪山处处都是宝,滇川两省把名扬”。
黄连河瀑布群片区
主要景点有:对歌瀑、双瀑迎客、团圆瀑、水上舞台、月老瀑及鸳鸯瀑、水帘长廊、大滑板、少女瀑、情郎瀑、白象洞等。大关县黄连河风景名胜区以瀑布景观为主体,集峡谷、溶洞、原始森林、竹海、山顶水库、地质历史遗迹、珍稀动植物等自然景观和古墓、史前遗迹、民族风情等众多景观。
罗汉坝原始森林片区
这里秀竹挺拔,山花烂漫,原始森林神秘幽深,杜鹃湖泊风光旖旎,草甸宽阔秀美,是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登山攀岩及开展湖泊游乐活动的理想场所。罗汉坝原始森林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九层岩、竹海、原始森林、大草甸、杜鹃湖、高龙瀑、情人瀑、银河瀑、百灵瀑、龙塘瀑、清水河、转转河、玉盘瀑、九天瀑、红岩瀑等诸多自然景观。
三江口自然保护区
这片原始森林系亚热带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林冠浓密,林相整齐,林木高大,树干挺直,观赏和使用价值均高。这里分布的成片茂密翠绿筇竹,不仅是一片迷人美景,还是制作旅行工艺品——手杖的原料。
昭通的美景数不胜数,需要你花上时间慢慢的去游览,当你游览完昭通美景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世间还有这么美丽的地方。接下来的几天,会为大家分享昭通的各个美景,敬请期待哦!
昔日的“云南第二城”,为何一身四川味儿?
-风物君语-
云南的地儿,四川的味儿
如果说云南的地图是一只正在开屏的孔雀,那么昭通就是这只孔雀的头。
▲“一脚踏三省”的云南昭通。制图/Paprika
位于云南东北部的昭通,“彩云之南”的气质并不昭显,反而更像是一块四川“飞地”,孤悬于云贵川之间。大约是和四川地缘靠近的缘故,昭通对四川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常有人戏称昭通为“三川半”。
在明朝至清雍正六年之前大约三百多年的时间,昭通还曾经由四川管辖。而近代昭通出土的部分文物大多带有明显巴蜀文化特征。甚至在现代的早些时候,昭通最北部的绥江县,快递地址都要写成“四川省宜宾市其他区绥江县……”
鸡鸣三省的孔雀头
提及大西南,云贵川三省的名字总是相依出现。而云南昭通就坐落在这三省的交界地带。
▲位于曲靖会泽和昭通交界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念湖。摄影/方托马斯
▲冬季乌蒙山放牧景观,乌蒙山地区包括贵州省六盘水市,贵州省毕节市,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昭通市。摄影/阮卫明
▲位于曲靖会泽和昭通交界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的念湖。摄影/方托马斯
▲大山包跳墩河区域,成群的黑颈鹤。摄影/艾焱
虽同属于昭通,昭通各县区人的生活习惯却各不相同,颇有些三省交融的“混血”之感。在生活习惯上,南部的巧家、鲁甸县类似于云南曲靖;东侧的镇雄、威信等县接近于贵州毕节;而西北侧的绥江、永善等县又像极了四川。
▲大山包冬季景观
▲上图:大山包的红土地景观,下图:昭通鲁甸龙树村,九月荞麦和燕麦收获季节山上形成了不同色块。摄影/邱锋
其中“混血感”最浓的,还属一个叫做“鸡鸣三省”的地方。
在这片峰耸水秀的峡谷,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之间的分界,一眼便知。一道峡谷将三省的边界安排得明明白白;发端自昭通乌蒙山区的赤水河,自峡谷中蜿蜒流经,与来自于贵州的渭河相遇后,汇成新的赤水,冲着四川携手东去。
▲云贵川三省交界处,鸡鸣三省景观。图中上半部分为云南,峡谷中间部分为四川,图片最下面的部分为贵州。
站在昭通的岸边,看着两条河流汇聚后形成的浪花,飒爽地拍击崖壁,蒸腾出缭绕的雾气,颇有些“逝者如斯夫”的慨叹。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红军在长征途中于昭通一带巧渡金沙江,而后在昭通花房子一带召开了著名的“鸡鸣三省会议”。
▲金沙江流过昭通巧家金塘乡。摄影/邱锋
处于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衔接地带的昭通,海拔相对较高,与之相匹配的,则是较寒冷的低温。不同于四季如春的昆明,别号“秋城”的昭通,莫名有些萧瑟之感。
▲巧家县,金沙江白鹤滩原址。摄影/邱锋
▲彝良小草坝秋色。摄影/邱锋
由高山、峡谷塑造的昭通,最高海拔达4040米,最低海拔只有267米。山陡谷深的昭通是天然的水力发电站。白鹤滩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等多处巨型水电站在昭通聚集。
其中最为雄伟的莫过于金沙江畔的溪洛渡水电站。它的发电量不仅可以满足云南、四川两省的用电需要,还可以供给华东、华中地区,是中国“西电东送”的骨干工程。
▲溪洛渡水电站。
而仍在修建中的白鹤滩水电站则极具科幻感。宛若《流浪地球》中的地下城,白鹤滩水电站的发电核心就内嵌在一座“地下城”之中。甚至有网友表示,白鹤滩水电站鸟瞰图像极了停靠诺亚方舟的船坞。
昭通昭通,不昭不通?
大抵三省交界的城市在交通上多闭塞不便。加之地貌略微险绝,昭通的现代交通多少有些滞后。然而时常被当地人调侃为“不昭不通”的昭通,在古时候却是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战国时期,秦国避开群雄争霸的中原战场,自汉中平原绕道蜀中,将古蜀国纳入秦国的版图。秦国的胃口却不止于此,对古蜀西南的“蛮夷之地”,亦野心勃勃。由是,李冰出任蜀郡太守后,在修建都江堰之余,以积薪烧岩的古法,劈岩开路,想要开辟一条由蜀入滇的通道——僰(bó)道。
▲盐津豆沙关及五尺道。摄影/左滨洪
▲盐津豆沙僰人悬棺。摄影/邱锋
大多时候,拓荒者的意义首创精神要远超最后的成果。即便在今天,对于许多国家而言,修建道路仍是一件巨大的工程。对当时的秦国来说,修路耗时耗力,绝非是一件易事。加之蜀郡岩坚石硬,李冰修建的僰道只打通了成都至宜宾一段。
公元前221年,大秦帝国一统天下,将军常頞入蜀,他不但把李冰开凿的僰道延长至朱提,也就是今日的昭通,更将这一窄道拓宽为五尺,之后,五尺道逐渐取代僰道,成为了这条秦代官道的名称。
▲链接滇蜀的五尺道,让昭通“锁钥南滇,咽喉西蜀”,是南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制图/Paprika
“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作为由蜀入滇的第一站,昭通盐津堪称五尺道上的咽喉。昭通成为了一面镜子,不仅拂去了云南的神秘面纱,也照亮了中原文化。
五尺道昭通段的修建,使得中原和云南之间“栈道千里,无所不通”,道路顺畅了,互通有无的商业贸易自然也通畅起来。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时,大批中原、巴蜀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人带着铜、铁、丹砂、珊瑁等物资,经五尺道自昭通进入云南地区,而后又从昭通把云南的马、牛等运往内陆。
▲盐津豆沙关及五尺道。摄影/左滨洪
后来,这些中原商人越走越远,自昭通进入云南后,再入缅甸,甚至到达印度和孟加拉国一带。而这也就是学者后来所说的南丝绸之路(南丝绸之路和西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同为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主要通道)。
从这一角度而言,昭通非但不闭塞,还是不少古代商人打量世界的窗口。
▲昭通的北出口是盐津豆沙关,南出口则为五桥并行的鲁甸江底镇。摄影/邱锋
能商能武的“小昆明”
随着商业贸易往来的频繁,昭通与南丝绸之路一同成长。昭通不仅可以抵达云南的中心城市昆明,还可经四川宜宾,连接长江水路。作为云、贵、川三省物资的集散地,昭通一度商贾云集,甚至在清末民初时,成为云南除昆明之外的第二大城市,被人称作“小昆明”。
▲航拍昭通城,摄影/左滨洪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选择留在昭通,在不断地碰撞交融中,形成新的“昭通风格”。今日的昭通古城,可一窥当年的繁华。在这座没有城墙的老城里,传统的官式建筑、气派规整的庙堂、以及街巷密集的民居,集片成群,甚至还有些民国时修建的法式建筑。
▲俯瞰昭通古城,摄影/邱锋
每到黄昏时分,当夕阳的金光将城门内油亮的青石街面照亮,留下路人影影绰绰的身影时,总会有种梦回过去的错觉。过往的车马行人与今日的街景,在石板路上交错投影,仿若古城的每块砖缝里,都震荡着过往喧嚣的回声。
在这些回声中,“云南王”龙云的声音格外清亮。
在投考云南陆军学校之前,昭通人龙云和其表弟卢汉在当地经营木材生意。他们时常利用金沙江水系,伐木顺流而下,一路抵达四川宜宾。在与各地商人的往来中练就了开阔的视野。
▲龙家宗祠。摄影/邱锋
参军后的龙云在仕途上一路飙升。1927年,从唐继尧手中获得军政大权之后,龙云主政云南长达18年之久。或许是在昭通时的从商经历,让他认识了更为宽广的世界,主政云南后,龙云兴办实业、推动税制和金融改革,重视教育的发展,誓在建造一个新的云南。
发展云南之余,龙云亦心怀天下。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时任云南省主席的龙云主动向国民政府请缨,将4多人的滇军整编为60军出滇抗日。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中都有着60军“善战不怕死”的身影。而这些军人大多来自于昭通。
火锅味儿还是米线味儿?
三省交界的地方,文化杂糅交融,在饮食上也多复合多样。很多时候,昭通人自己都不太清楚,昭通的饮食底色究竟是川味儿还是米线味儿的。但对于辣椒的喜好,昭通和四川有着相似的基因。
昭通是一座摇曳在炭火上的城市。由炭火烤制的昭通小肉串,不仅是昭通人的恣意江湖,还经常出现在美食纪录片中,充当主角。区别于西北烧烤的“以大为美”,也不同于东北烧烤的“浓油赤酱”,昭通的小肉串则有着更为精致的模样。
▲在昭通吃串,怎么也得五十串起步。视频来源/纪录片《人生一串》第一集
早些时候,昭通小肉串多使用干不动活的老耕牛,牛肉要切成小块,才更易入味。一根竹签串起一片牛肉,轻轻松松就能吃上一把。小巧的外形并非是昭通小串“出圈”的关键,它的决胜秘密主要藏在那锅咕嘟冒泡的卤汤里。
在昭通,肉串烧烤之前要先在卤汤里“泡澡”,待浸泡入味后,猛火快烤。烧烤时,牛肉内部的卤味被瞬间锁住,暗红色的肉质表层,渗出明亮的油脂,颜色逐渐变得鲜艳起来。烤制六七成熟时,扬一把昭通人离不开的干红辣椒,带出窜起的烟火,将烤炉内的气氛,烘托到极致。
▲在昭通,吃小串儿辣椒放不够容易破坏气氛。图片来源/《人生一串》第一集
除了烤肉串,昭通人还喜欢烤洋芋。一口大铁锅,几块柴炭,再加上一块锯片,组合成昭通最原生态的模样。这种“吹灰点心”是生活在乌蒙山区的昭通人最割舍不掉的街头小吃。
▲烧洋芋。摄影/邱锋
烤好的洋芋又黄又面,用刀片一切两半,迸发而出的香气,对味觉极尽挑逗。抹上些辛辣的“昭通酱”,或是撒点辣椒面,就可以直接入口。绵软的洋芋裹着昭通酱的味道,在齿颊间丝丝蔓延。
出于对洋芋的喜爱,除了烤食,昭通人还把洋芋做成油糕,放进早餐铺子。在昭通,稀豆粉是油糕的官方CP,而但凡有油糕的地方,就有饵块。
▲巧家周边村庄的匠人在制作小碗红糖,这项传统的手工制糖技术已延续200多年。摄影/阮卫明
如果早餐能吃上一顿油糕、饵块、稀豆粉,这一天的滋味才算丰富。烤好的饵块,抹上辣椒酱,放入油糕包裹起来,一口下肚后,油糕的香酥,饵块的软糯,加上辣椒酱的香浓,整个感官世界都充盈了起来。再喝上一口柔滑的稀豆粉,五脏庙也被拂熨得温和踏实。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烟火缭绕的早餐铺子,或许是认识昭通的最佳方式。
▲在昭通,大家开心地共享美食。摄影/邱锋
- END -
文丨莺时
图编 | DCzhang
地图编辑 | Paprika
封图摄影 |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特别鸣谢 昭通市邱锋先生
参考资料
杨雁舞《五尺道对盐津的影响研究》
李竞恒《南丝路昭通段考》
炎山乡(镇)历史人文:
云南昭通昭阳区城西一百余公里处,是钟灵毓秀的名将之乡————炎山。炎山古称欢喜坝(又称“烟山”或“燕山”);并非平坝,而是山间台地。
清末,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兵败金沙江后,其部将万振坤流亡至炎山,后阴错阳差的成为了邹若衡的师父,传授邹毕生所学,成就一代武坛娇子!
民国28年(1939年)省政府于炎山附设省立师范分校;1952年设炎山区(下辖大寨子、田坝、大山包三个乡镇);1966年建公社,1988年改乡。这里不仅民风淳朴,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而且瓜果遍地、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落英缤纷、山清水秀、四季分明……充满神奇色彩!
民国时期,古镇炎山走出了2名上将,4名中将,1位武术宗师。其中龙云、卢汉官拜陆军上将,二人先后主政云南共22年,皆被后世尊称为“云南王”,是云南近代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龙泽汇、龙绳祖、龙绳武、卢浚泉4人官至陆军中将,都是滇军高级将领。邹若衡是民国云南武术宗师,是“邹家拳”的创始人,桃李满天下,弟子广布云贵川。与龙云、卢汉并称为“昭通三剑客”,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昭通炎山龙云故居(1)
昭通炎山龙云故居(2)
昭通炎山龙云故居(3)
昭通炎山龙云故居(4)
昭通炎山龙云故居(5)
昭通炎山卢汉故里(1)
昭通炎山卢汉故里(2)
………………………………………………………
〖昭通崛起记〗
上世纪七十年代(1970年)左右,聪明勤快的炎山人再度辉煌,跻身昭通八大局。有担任区长的、有当局长的、有当站长的、有当厅长的、有当部长的、还有当烟草公司老总的……总之,那一代炎山人在昭通地区声誉较高,影响较大!是那个时代昭通人的楷模!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附昭通炎山名人图片
龙云:主政云南18载,国民党上将,被后世称为“云南王”,极力支持抗日,著名爱国将领。
卢汉:云南起义领袖,最后一任“云南王”,系龙云表弟,1938年率领滇军六十军参加台儿庄战役,1945年赴越南河内接受日军投降,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邹若衡:云南都督蔡锷贴身护卫,著名武术家,“邹家拳”创始人,爱国民主人士。
卢浚泉:毕业于黄埔军校,国民党陆军中将。
龙绳武:龙云长子,国民党陆军中将。
龙绳祖:龙云次子,国民党陆军中将。
龙泽汇:国民党陆军中将,1945随卢汉到越南第一受降区接受日军投降。
神奇俊秀的“名将之乡”炎山乡有青花椒、魔芋、老品种核桃……各种特产,这些土特产无污染、无添加,自然生长,绿色健康,尤以优质著称。炎山凉粉、炎山苞谷饭、炎山豆花饭、炎山腊肉香肠……是当地声名远扬的特色美食,亲自品尝过炎山乡美食的人都会对其赞不绝口,回味无穷。
炎山乡大量栽种着蜡虫树,且有着悠久种植历史,自清代以来,昭通市炎山、巧家县固红山、永善县万和山、鲁甸县梭山,就以蜡虫生产成为驰名全国的“四大名山”。
注:以下引用百度文章“炎山蜡虫”
〖炎山蜡虫〗
炎山蜡虫种植主要分布在炎山、庙湾、屋角、松乐四个村。其中,尤其以庙湾村种植面积最大,达1300余亩。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气候地理环境的优越性,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打破传统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蜡虫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质量,因地制宜构建蜡虫之乡,努力造福一方百姓。
〖用途〗:医药、纺织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分布〗:炎山、庙湾、屋角、松乐
〖寄生地方〗:女贞或白蜡树
〖简介〗:
蜡虫体小,雄虫有翅或无翅,雌虫无翅,长卵形或稍扁,一般寄生于女贞或白蜡树上。
雄虫分泌白蜡,包围躯体,大的直径达11毫米,高达9毫米。白蜡为医药、纺织及制作模型等工业的重要原料。早在13世纪,我国劳动人民已知饲养白蜡虫以生产白蜡。前人《幻影谈》一书,对蜡虫寄生、生产白蜡情形记载简明,信实,且颇有情趣。书中说:“尝闻东昭人言,每岁芒种前,于树桠处系以束草,放虫种一二粒。不数日,虫破壳而去,遍于全树枝干。其初小,不见形。久之,微露小点。又久之,形若胡麻。至明年芒种前,大如玉黍,绛红色,即为成熟。”
昭通地区金沙江、牛栏江沿岸,是国内主要蜡虫产区。巧家县茂租、红山一带,古称“固红山”,更是国内将蜡虫由野生引为家种的发端处,《滇海虞衡志》记述甚详。
〖生产〗:
白蜡生产决定性条件一是虫种,二是宿主。有的地区,入秋后气温迅速降低,雨雾多、日照短,蜡虫无法适应,不能正常产卵越冬,故虽有宿主,也必须于每年开春后到适宜虫种越冬的地区购买虫种放养。
昭通地区两江沿岸,秋冬气温高、日照长,适宜于蜡虫产卵和卵块越冬。特别是巧家县固红山、永善县万和山、昭通市炎山、鲁甸县梭山,自清代以来,就以蜡虫生产的“四大名山”驰名全国。“四大名山”所产蜡虫品质优越,在陕西放养,蜡花厚8毫米左右,比当地蜡虫蜡花厚3毫米。在四川放养,当地虫种一斤一年只产白蜡一斤,“四大名山”虫种可产五斤。虫种品质差异就有了“北蜡南虫”之说,也就形成了“四大名山”一年一度的“虫会”。民国(巧家县志稿)记载:县属茂租、红山、东坪一片,盛产蜡虫,四川、湖南、陕西等省多产蜡而不产虫。每年立夏前后,经营者纷至杏来,云集茂租。购买蜡虫,蔚然而成一商贸盛会。虫商会集于此,多至数千人……其虫子多运往四川,年计千余石。
〖历史〗:
蜡虫由产地挑运至寄生地,迢迢千里,日夜兼程,急如星火。《幻影谈》记:成熟虫种,'按树摘收,裹以皮纸,十两一包。不分晴雨昼夜,挑送四川嘉定等处,有庄收买,迟则虫出不见,仅存空壳而已。东川(指今巧家县地)、昭通所产极多,其利最厚。每岁虫挑所过,州县城门,通宵不闭。’挺热闹的,官府也挺支持的。当时情况,虫种一包,价值白银'一两二三钱,次七八钱,最贱亦得五钱。’农民放养蜡虫,每树可得十余包,一户年收入百多两白银并不罕见,而地方财政也依靠'虫税以济之’。是一项富民富县的大产业。
磅礴乌蒙,神奇昭通,醉美炎山!
〖炎山篇〗——鲁云
奇山异水锁雄关,滔滔江水铸金滩。
山高水远人杰灵,龙云卢汉此出山。
史迹激励后人起,劈开险道下四川。
半部云南民国史,爱国风云抒笔端。
炎山乡邻乡大山包自然风光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