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哉冠豸山(第一篇) 一、为什么叫冠豸山

冠豸山全图

冠豸山位于福建西部,龙岩市连城县境内,于县城东面,离城六里许,属于武夷山脉的西南末端,为福建省十佳风景区(1986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2000年),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2009年),国家地质公园(2011年),与武夷山并称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连城建县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时名“莲城县”。冠豸山在连城建县前称东田石,建县后至元末仍称东田石。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莱州防业使、陇西郡侯、连城人彭孙就在山上住过。南宋建炎二年至绍兴元年(1128-1131),福建四大理学家之一的罗从彦,到冠豸山讲学四年。

宋代的冠豸山是什么样的?南宋开庆元年(1259)编纂的《临汀志》对此有着精彩的记载:“东田石,在莲城县东五里。峭壁巉(巉,音潺)岩,高插霄汉,盘礴数十里,溪流环绕其下。绝顶坦夷,石泉流溢,宋朝开国侯彭孙居焉。外有石梯、石苍,仅容一人。官置三寨其上,每遇寇警,必移民于此,真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到元至正六年(1346),莲城人罗天麟、陈积万起兵反元,后被当局镇压,“莲城县”被革去草字头,遂名为“连城县”至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代理县尹马周卿率兵丁千人历时两年,开辟了冠豸山十三景,建南北二堑门、垒石墙500丈、积涧水12池,以山顶群峰并峙,形如莲花,将东田石改名为莲峰山,变相将割去草字头的“连城县”之“连”字,重新带上草字头,命名于连城乃至闽西第一景——“莲峰山”中,表达了马周卿强烈的爱国精神。十三景中,有一景用篆文“冠豸”二字刻于山上滴珠岩,冠豸山上的滴珠岩及背依的灵芝峰、五老峰一起,状若獬豸冠,所以莲峰山又叫冠豸山。如此,冠豸山的名字被赋予浓厚的儒家智慧和高尚品格。

位于观景路口的冠豸山石牌坊

明朝连城的第一任训导、洪武年间(1368—1398)任职的木时杰题写了一首“游冠豸”律诗。明嘉靖六年(1527年),邑中名士、书法家黄公甫,题写了“冠廌”二个大字,镌刻在滴珠岩壁上。故“冠豸山”之名始于元末,兴于明初,此后官府、文人用此名替代了莲峰山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对读书人而言,最大的荣誉莫过于“官居侍御立朝班,铁面丹心獬豸冠”(明无名氏《霞笺记.中丞训子》),可见獬豸文化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冠豸山正山前獬豸像

为什么佩戴獬豸冠在古代读书人中非常重要呢?从自身的品行上看,在中国古代,能够佩戴獬豸冠的人,是当时品质高尚、亲民爱民、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忠君报国的高级官员,主要是御史,因为要监察他人,所以要求自身过硬。从国家要求上看,以明清时期为例,明朝时,地方大员布政使由副都御史提任,布政使入朝则为尚书、侍郎。清朝时,地方大员为总督和巡抚。总督均兼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巡抚均兼右副都御史,加兵部右侍郎衔。由此可见,明清时期,要任地方大员,都必须任过或兼任御史。而御史除了有机会任地方大员、尚书、宰相(明代是首辅,清代指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外,还可“侍御朝班”,弹劾百官,因而就不难理解獬豸文化在儒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了。

冠豸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以“豸”命名的风景名山、客家神山,我们现在有冠豸山站、冠豸山南站、龙岩冠豸山机场等冠豸山地标,龙岩市政府广场有“公正在(在谐音豸)”雕塑。而韩国首都首尔的城市吉祥物就是獬豸。2008年5月,韩国首尔进行了城市吉祥物的评选,首尔人民对世界遗产、景福宫门前600多年的獬豸印象深刻,可爱的獬豸形象在27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被评为首尔城市吉祥物。此后,首尔市政府不余遗力塑造首尔为“獬豸之城”,像新加坡的鱼尾狮、柏林的大熊、罗马哺乳战神之子的母狼为当地代表符号一样,獬豸成为“首尔”的象征。首尔市政府在各景区放置獬豸雕塑和立体卡通形象,还将獬豸形象印在各种政府文件、公务员名片、公务车辆、公务员徽章、标识、宣传品等处,向全世界推广首尔历史悠久、富有魅力、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我们可以学习借鉴韩国首尔市的做法,把连城的城市文化形象立起来,更好的向全世界推介连城旅游。

韩国景福宫獬豸像

韩国首尔城市吉祥物獬豸像

韩国首尔獬豸吉祥物标志与卡通形象

冠豸山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旗石寨、云霄岩六个游览区组成。从冠豸山正山前上,可以一次游览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九龙湖4个景区。旗石寨在离城约2公里的江坊村,到冠豸山半云亭即可看到旗石寨全貌。云霄岩位于塘前乡,是冠豸山后山,在冠豸山上用肉眼就能看到。

冠豸山海拔661米,特色是雄、险、奇、秀。清康熙年间连城人童融撰写的《莲峰山记》,对冠豸山的特点进行了非常精彩描写:“平地介立,不连岗以自高,不托势而自远”。这个描写非常准确,一直被沿用至今。

从冠豸山脚起步登山,不过数十步,就看到庄重、巍峨的法云寺映入眼帘,法云寺的寺名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赵朴初题写,前身为华林寺,建于宋末,1977年迁入此处,原址在如今的莲花花园、原县实验小学旧址。经过法云寺,沿一潭碧水,就开始了攀登冠豸山的征程。

冠豸山正山登山路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