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史3】商代的先公与先王(下)

据《史记》记载,商代前後共三十一王,其中太丁未立而卒,实际三十王。根据甲骨文排列出的周祭祀谱(周祭讫于康丁),则为二十九王。古本《竹书纪年》载「汤灭夏以至于受,二十九王,用岁四百九十六年。」从汤灭夏到受亡国,经历了29王,496年。

按照《殷本纪》,商代先王时期可以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

(一)自成汤到大戊、雍己时是为商代前期;

(二)从中丁至阳甲时是为商代中期(所谓「九世之乱」);

(三)盘庚至商末帝辛是为商代後期。

商王世系分为直系和旁系,王的儿子继承王位,会将他的父王及其配偶列入周祭中享受祭祀,而旁系的王可以享受周祭,但他的配偶则不受周祭。在上图中,底色为黄色的是直系,白色为旁系。

下面我们详细梳理一下商王世系。

【前期】

【1】大(天)乙,又叫做汤、唐、成、高祖乙。是首位商王。

【2】大(太)丁作为长子未即位而早死,追尊为王。大(太)甲继祖父天乙为王。後因暴虐、乱德、不遵汤法、不明朝政,伊尹放大甲于桐宫。其间由卜(外)丙称王,后来太甲又回归。《史记》载中壬为王,得不到甲骨卜辞的印证。

【3】大(太)庚继父太甲为王。《史记》载太庚兄沃丁亦为王,得不到甲骨卜辞的印证。太庚之子小甲、太戊、雍己相继为王(兄终弟及)。《史记》谓雍己先于太戊即位,与甲骨卜辞相左。太戊别名且(祖)戊。

【中期】

【1】中(仲)丁篡位,开启了「废嫡立庶」的九世之乱,是商代最衰落的时期。《史记》载太戊晚于雍己即位,仲丁夺父太戊位。根据甲骨卜辞则应该是仲丁继叔父雍己位,且篡位的几率很大。仲丁别名三且(祖)丁。其後,弟卜(外)壬、戋(河亶)甲相继为王(兄终弟及)。

【2】且(祖)乙别名中宗且(祖)乙,下乙,继叔父河亶甲位,且篡位的几率很大。《史记》误以祖乙为河亶甲子,与甲骨卜辞祀谱。

【3】 且(祖)辛继父祖乙位。羌(沃)甲别名帝甲,继兄祖辛位。且(祖)丁别名小丁、亖(四)且(祖)丁继叔父沃甲位。南庚继堂兄祖丁位。

【4】象(阳)甲从堂叔父南庚手中夺回王位,终结了九世之乱。阳甲被他的侄子武丁称作父甲。

【後期】

【1】 阳甲之後,其弟般(盘)庚、小辛、小乙相继为王(兄终弟及)。盘庚迁殷,扭转了九世之乱的衰亡局面,为武丁期间的鼎盛阶段奠定了基础。盘庚别名凡庚、父庚(武丁称谓)、三且(祖)庚(武丁以后称谓)。小辛别名父辛(武丁称谓)。小乙别名父乙(武丁称谓)、小且(祖)乙(武丁以后称谓)。

【2】武丁别名毓且(祖)丁、后且(祖)丁,继父亲小乙为王。其统治时期是商王朝的全盛期。武丁听信後妻之言,流放长子祖己而死,祖己曾被立为太子,故也收到周祭。武丁崩,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兄终弟及)。祖己别名小王(武丁称谓)、兄己(祖庚、祖甲称谓)、小王父己(廪辛、康丁称谓)、祖己、中己(康丁以后称谓)。祖庚别名康且(祖)庚。

【3】《殷本纪》、今本《竹书纪年》谓祖甲崩後,其子廪辛、庚丁相继为王。但在甲骨卜辞中,虽然存在廪辛,但并不列入周祭。庚丁是最後一位受周祭的商王。庚丁崩,子武乙立。此时西部的周族开始强大,武乙却因田猎,死在周人的势力范围——河渭之间。廪辛别名兄辛(康丁称谓)。庚丁别名康且(祖)丁。

【4】武乙崩,子文(太)丁立,别名文武丁。太丁崩,子帝乙立,别名文武帝乙(青铜器、周原甲骨文)。帝乙崩,子帝辛立。 帝辛之名,古籍列有十二种之多:辛、帝辛、受、帝辛受、受德、受德辛、殷辛、后辛、纣、殷纣、商纣、帝纣。

享国496年的殷商,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土崩瓦解,怕是谁也没有想到的。让我不禁想到了《武庚纪》中堕落的天神和顽强的殷民。对于那部动漫,我是很期待的,以为作品是结合神话和最新的殷商史研究,为观众展现一个不一样的商周世界。但把商的图腾玄鸟设计成西方神话中的火凤凰,有点错愕。再往後,出现李靖、哪吒,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只是把《封神演义》反着写而已。至于于正的新剧《朝歌》,看片花还是很吸引人的,相信也作了一些考据工作,但总体的故事架构似乎仍未脱离《封神演义》的套路。我始终觉得《封神演义》作为一部神魔小说,缺了一点蛮荒气质。

另外《武庚纪》说世界的最高统治者是「天」,但根据甲骨卜辞,殷人的祭祀对象是「帝」,仅有很少几处人格化的「天」的记载。至于《易中天中华史》所谓商代只祭祀祖先神不祭祀自然神,也是一种误解。实际上,殷人是二者并重的。

编辑于 2017-04-0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