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传《五》义渠王的脑袋芈月的腿

上一集说的有点重,惶恐了两天,看见没被删掉,心情一下子好起来,咱这篇说点轻松的。

看地图,义渠的位置是不是有点特殊啊?在黄河大”几”字型的内套,几乎都被义渠给包圆儿了,而这里恰恰就是匈奴牲畜的冬季牧场。用现在咱们的话说,这里的位置很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呢?攻,居高临下,守,稳若磐石。秦国想要发展,就要拓展国土面积,想要拓展国土面积,出路只有这里。因为向西是山地,向南是秦岭,对于当时国力还不强盛的秦赵两家嬴姓来说,向北发展,别无选择。拿下义渠,成了先手。此时的赵国在河西,已经有了一块儿落脚点,所谓的河西之地。秦国再不动手,恐怕就晚了。

《后汉书·西羌列传》概述:“及平王之末,周遂陵迟,戎逼诸夏。自陇山以东,及乎伊洛,往往有戎。於是渭首有狄獠圭冀之戎,泾北有义渠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骊戎,伊、洛间有杨拒、泉皋之戎。”这些众多的戎、狄族,在春秋时期,尚处于从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以游牧为生。今天看义渠,就算是一个处于与农耕社会交错的匈奴国家或者部落吧!这里我们还是叫他部落比较好一点吧!要不然对他下手,性质就不一样了。

            西周末年,战败后逃往朔方的犬戎(即猃狁)叛周,率兵南下,杀幽王于骊山。周平王惧狄戎,乃迁都洛邑。在此之前,义渠戎趁周室内乱,宣布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王国(都城在今宁县城西北50里处的焦村乡西沟村)。义渠建国不久,随即出兵并吞了彭卢戎(在今镇原彭阳和庆阳彭原)、郁郅戎(在今庆阳、环县、合水)、朐衍戎(在今盐池)、鸟氏戎(在今泾川、灵台),扩大了疆域。其国界西达西海固草原,东抵桥山,北控宁夏河套,南达泾水,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义渠戎经多年休兵养士,兵强马壮,力量空前壮大。但是义渠的国运不太好,因为他撞上了秦国的第一次跳跃式发展期(也就是国运上升期)。公元前444年,秦伐义渠,“执其君以归”。义渠战败后,吸取教训,厉兵秣马,通过14年时间的养精蓄锐,于公元前430年(秦躁公十三年),倾全力攻秦,从泾北直打到渭南,不但收复了过去的失地,而且把疆域扩大到20万平方公里。它的地域东达陕北,北到河套,西至陇西,南达渭水。此后数十年内,是义渠国最强大的时期。公元前331年,秦趁义渠国发生内乱之机,秦惠文王遣庶长操兵平定,义渠臣服于秦。但是,义渠国仍然明服暗不服,经常偷袭秦国。公元前327年,秦又伐义渠,将其郁郅城(今庆城)夺去,义渠失败,再次向秦称臣。公元前318年,义渠趁中原诸国混战,背叛秦国,朝贡于魏。魏公孙衍动员赵、韩、燕、楚四国与魏联合攻秦。大战当前,秦以“锦绣千匹、美女百名”拉拢义渠,义渠拒之,并趁势起兵伐秦,“大败秦人李帛之下。”这一重创,减缓了秦国东进的步伐,不得不把战略重心重新转向义渠国。公元前314年,秦调集重兵从东、西、南三面入侵义渠,先后夺得25座城池,使义渠国疆域大大缩小,实力锐减。
            屋漏偏逢连夜雨,掐在此时,秦国宣太后芈月同学出场了。先听听史记对宣太后的一个对韩国使者的”高论”吧: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
【支】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听不懂吧?我给您翻译一下: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这是因为这样对我比较舒服。秦国要帮助韩国,如果兵力不足,粮草不济,就无法解救韩国。解救韩国的危难,每天要耗费数以千计的财物,这对我和秦国又有什么好处?
            就这么一个实用主义至上的芈八子,突然对义渠老大挥了挥手,不知道抛没抛媚眼儿,也估计是连哄带吓唬,反正莫名其妙的义渠王就被忽悠到咸阳去了。(后面还有一个楚怀王)。宣太后有多大魅力不知道,反正俩国家老大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就被她的大腿理论征服了。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接着发兵灭了义渠,在该旧地置北地、陇西。北地郡治义渠县。我不知道那时候的匈奴是否还算淳朴,也不知道义渠老大是否觉得宣太后秀色可餐,还是鬼迷了心窍。反正中原文明和匈奴有史可查的第一次大对决,秦完胜。全部占领黄河内套。当然,匈奴也不是吃干饭的,一直到汉武帝,这一地区依然是战火连天。因为这是距离匈奴传说中的起源地之一,阴山,祁连山地区,只有一墙之隔。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家园置于危墙之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