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韩城【陕西韩城】
此行韩城,再创新高,一日17个景点,其中12个国保,刷新去年夏天一日16个景点11个国保的记录。第一次来韩城时,兴意盎然,硕果累累,至今回味无穷,一转眼5年已匆过。此行拾遗补缺,终于将韩城15个国保尽收囊中。
韩城,一个太史公代言了2千多年的地方,这里聚集了大陕西80%的元代建筑,其余明清建筑也是密密麻麻,与蔚县、正定、济源等都是“环山西木构带”的腰围。问新是相识,访旧是续缘。值得歌功颂德的是,韩城除司马迁祠、党家村等景点外,其余国、省、市三保都免费。
《国家地理杂志》黄河流域的元代国保,点击可见大图。
韩城国1-国7的15处国保名录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黄河边,这里弥漫着山的味道、风的味道、云的味道、时间的味道……哈哈,当然主要是韩城的味道。从山西河津过龙门黄河大桥,首访的就是玉皇后土庙。它是韩城最北的国保,在大池埝镇西原村。
道观坐北朝南,前有圆形的大水池,不知是聚财的风水池还是蓄水池。这里不开放,诚心唤醒庙头善心。建筑有倒座戏台、献殿、大殿和配殿,格局一目了然。庙始建于元,明清均有重修。献殿、正殿均为三开间单檐悬山,进深四椽。献殿有龙形雀替,柱上有长近20米的圆形大额枋,有元风。柱间、补间开斗栱5朵,四铺作出单昂。大殿里空空荡荡,后土、玉皇诸神云游未归。墙上尚残存门户型壁画,构图为山水、花草等写意。
普照寺在昝村镇吴村,这里是一个大院2个国保。普照寺号称“陕西元代建筑群博物馆”,一个建筑秀场。第一次来时,已经搬迁了散落在村镇的3个元代建筑,此行已有5座。所谓“易地保护”的幌子背后,直接伤害了建筑的原生态信息,司马迁祠为始作俑者。韩城似乎意犹未尽,已购置了后面山坡的土地,管理人员自豪的说,我们准备再移一些元代建筑过来,未来总数要超过30座。此番操演太过烧脑,不可思议,俨然突破了我等想象极限。
普照寺的山门也是外来户,曾是西原村天圆寺的献殿。其面阔三间,单檐悬山式,也存留有元风,但明清维修改制过,前后檐共有4根金代承安4年(1199年)八棱石柱,柱上雕琢有精致的花草。顺坡往上,过老山门后就是普照寺大殿,建于元元祐3年(1316年),它是这里唯一的原住民。殿内有佛祖、胁侍、弟子5尊泥塑造像,塑于元泰定3年(1326年),但明显后朝整容过。匪夷所思的还有,明明一个佛刹,却道士横行,是鸠占鹊巢还是佛道同构,难以捉摸。
紫云观在后面的山坡上,第一次来时竟然忘看了,33天后它就升级为国7。走到跟前,闭门谢客。心有不甘,下山找到了办公室。心诚则灵,领导也通情达理,最终结局圆满。紫云观原在城内的象山中学内,03年劳心费力的将建筑群的6个房子搬迁至此,理由是制约了学校的基础设施发展。
紫云观由山门、三清殿、后殿和东西配殿组成。三清殿建于元至元7年(1270年),其余都是明清货。大殿建在高台上,单檐歇山,面阔三间,脊饰鸱吻据说也是元代原装货。里面的三清造像和后殿的老君造像都是新塑。
韩城老城往南,重建的南门“澽渤门”兀然耸立,是副不曾见过的新面孔。出城门便是碎石广场,这类夏曝冬露的广场,素来不喜。南门与望河楼、河神庙、庙后二郎神庙、澽水、毓秀桥、“示我周行”牌楼似乎组团成了景观。明清的河神、李冰父子庙都是承载了安澜无虞的述求,是澽水的配套体系。今天已没有原功能,只是城市的文化装饰而已。
毓秀桥横跨澽水河南北,当年也是出城要厄。毓秀桥算是大陕西最漂亮的石拱桥之一,这个免费的国保不妨来回走一次。180米长,10个桥孔,身段舒展柔和,澽水河已蓄水,倒影如幻,附加了文艺的属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