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为赵姬求情,嬴政连斩27人,第28个不怕死的进来了

秦王嬴政平定嫪毐之乱,收回了政权、军权,并将嫪毐车裂、诛三族,太后与嫪毐所生的两子也被摔死,令其蒙羞的母亲则被迁往雍城软禁。

《大秦赋》中的此时,吕不韦受到冷落,失势在即。其门客为了挽回局面,想出一计:鼓动秦王迎回太后,则吕氏可以得到强援。于是,吕不韦在朝中的党羽纷纷劝谏秦王。

好不容易夺回亲政权的嬴政大怒,连杀27位为太后求情的大臣,直到第28位。电视剧的情节亦真亦假,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一、母子反目

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成为秦王,国政由太后、丞相吕不韦把持。

吕不韦早与太后赵姬有私情,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将是以后的祸因,因而金蝉脱壳,将嫪毐介绍给赵姬。

赵姬见到嫪毐,如鱼得水,为掩人耳目,以风水为由,搬往雍城,在那里生下了2个孩子。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更何况嫪毐也没打算瞒着。他被赵姬宠坏了,不仅封长信侯,还有大片的封地。嫪毐在与人争执时,还以秦王嬴政的假父自居。

因为没有亲政,嬴政的万千怒火只能憋在心里。但随着亲政日期的临近,嫪毐慌了,他不甘心失去权势,盗用御玺,加之太后玺印,调动亲信发动叛乱。

秦王嬴政镇压了叛乱,他恨极了嫪毐,对其实施了最血腥的车裂之刑,面对太后,心中也是怒火难熄,将其囚局于雍城,断绝了母子之情。

秦王嬴政与母亲赵姬的这一幕能够转圜么?历史上已有先例,春秋时的郑庄公已经做出了表率。

二、血浓于水

就在秦王嬴政母子闹矛盾的大约500年前,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图谋篡位。太后武姜一心偏袒小儿子,甚至要里应外合,配合共叔段夺位。

郑庄公粉碎了叛乱,共叔段逃走,庄公将母亲武姜囚居于城颍,还发下毒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随着时间流逝,郑庄公后悔了。母子之情毕竟无法割断,思母之心油然而生。"颍考叔看出了郑庄公的心事,为使其不违诺言,出主意,挖地道,深至泉水。母子得以重逢,"其乐也融融。"

秦王嬴政也不例外。公元前238年4月,杀嫪毐逐太后,公元前239年10月,过了一年半时间,嬴政对母亲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正巧"茅焦进言:"秦国是要争天下的,若大王对母亲不孝,会被诸侯各国看轻。"嬴政就坡下驴,将太后迎回咸阳。

上面是正史《史记》的记载,至于27位大臣连斩之说,见于刘向的《说苑》,该书记述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闻轶事。

根据《说苑》记载,秦王下令:"为太后求情的,杀。"但以孝为名义的劝谏络绎不绝,嬴政连杀27人,直到第28人:茅焦。茅焦是抱着必死之心上殿的,他把秦王车裂假父、摔死幼弟、软禁亲妈的行为痛骂了一气,归纳之为嫉妒、不慈、不孝,最后还推出结论:"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

也许是水滴石穿、功夫到了,也许嬴政心中也在思念母亲,又或许是当头棒喝犹如醍醐灌顶,嬴政居然就此幡然悔悟,接回了母亲。

结语:

嬴政连杀27名为太后求情之人,不见于正史,应该是刘向记录的传说。

茅焦的游说,无论正史、野史,其着眼点就没放在私情上,完全是以国家利益的大是大非相劝导。一席话掷地有声,于公大义凛然,于私秦王心境已非当初,综合在一起,这就是茅焦游说得以成功的缘由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