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4愚学同俗法士同义

韩非》卷14奸劫弑臣诗解4愚学同俗法士同义

题文诗:

世之愚学,讘䛟多诵,先古之书,世治;

智虑不足,避阱井陷,诽法.俱与,

有谈说名,实去千万,名同实异.而圣人者,

审是非实,察治乱情,故其治国,正明法令,

严刑,救群生乱,去天下祸,强不陵弱,

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

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

功之至厚.愚人不知,顾以为暴.愚者欲治,

恶所以治,皆恶危而,喜所以危.何以知之?

严刑重罚,民之所恶,国所以治;哀怜百姓,

轻刑罚者,民之所喜,国所以危.圣为法国,

必逆于世,顺于道德,至道至德,至德至正,

至正至义.知者同义,而异于俗;弗知,

异于义,同于俗.知之者少,则义非矣.

处非道位,被众口谮,溺于世言,士至死,

不显于世.人臣有罪,固不欲诛,无功欲尊.

术者,左右奸臣,所害,弗听.

【原文】
  且夫世之愚学,皆不知乱之情,讘讠夹多诵先古之书,以乱当世之治;智虑不足以避阱井之陷,又妄非有术之士。听其言者危,用其计者乱,此亦愚之至大而患之至甚者也。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而实有异者也。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而圣人者,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愚人不知,顾以为暴。愚者固欲治而恶其所以治,皆恶危而喜其所以危者。何以知之?夫严刑重罚者,民之所恶也,而国之所以治也;哀怜百姓轻刑罚者,民之所喜,而国之所以危也。圣人为法国者,必逆于世,而顺于道德。知之者同于义而异于俗;弗知这者,异于义而同于俗。天下知之者少,则义非矣。

  处非道之位,被众口之谮,溺于当世之言,而欲当严天子而求安,几不亦难哉!此夫智士所以至死而不显于世者也。楚庄王之弟春申君,有爱妾曰余,春申君之正妻子曰甲。余欲君之弃其妻也,因自伤其身以视君而泣,曰:"得为君之妾,甚幸。虽然,适夫人非所以事君也,适君非所以事夫人也。身故不肖,力不足以适二主,其势不俱适,与其死夫人所者,不若赐死君前。妾以赐死,若复幸于左右,愿君必察之,无为人笑。"君因信妾余之诈,为弃正妻。余又欲杀甲而以其子为后,因自裂其呆衣之里,以示君而泣,曰:"余之得幸君之日久矣,甲非弗知也,今乃欲强戏余。余与争之,至裂余之衣,而此子之不孝,莫大于此矣!"君怒,而杀甲也。故妻以妾余之诈弃,而子以之死。从是观之,父子爱子也,犹可以毁而害也;君臣之相与也,非有父子之亲也,而群臣之毁言,非特一妾之口也,何怪夫贤圣之戮死哉!此商君之所以车裂于秦,而吴起之所以枝解于楚者也。凡人臣者,有罪固不欲诛,无功者皆欲尊显。而圣人之治国也,赏不加于无功,而诛必行于有罪者也。然则有术数者之为人也,固左右奸臣之所害,非明主弗能听也。

〔注释〕 ① 讘䛟(zhé jiá): 话多,喋喋不休。 ② 阱(jǐng): 捕捉野兽用的陷坑。 ③ 蚁垤: 蚁窝上隆起的小土堆。 ④ 道德: 法家治国的原则标准,源于黄老道家的思想而又有所变化。

【译文】

再说当代那些愚蠢的学者,都不懂得治和乱的实情,只会谍谍不休地引用古书,来扰乱当代的国家治理;他们的智谋不足以避开陷阱,却又胡乱攻击坚持法术的人。听信他们的言论就危险,采用他们的计谋就混乱,他们是愚蠢透顶的人,又是危害最大的人。他们和坚持法术的人一样都有善于谈说的名声,其实却差得很远,这就是名同而实质不同的例子。当代愚蠢学者和法术之士相比,就如同小土堆和大山陵相比一样,二者相差实在太元了。作为圣人,能够了解是非的实情,明察治乱的真相 。所以他治理国家时,明正法令,设置严刑,用来解救百姓的祸乱,消除天下的灾难,使强不欺弱,众不侵寡,老年人们得享天年,幼子孤儿得以成长,边境不受侵犯,君臣亲密相处,父子互相护养,没有死亡和被俘的忧患,这也是最重大的功绩啊!愚蠢的人不懂这些,反而看作残暴。他们固然希望安治,却反对达到安治的方法;都厌恶危险,却又喜欢造成危险的原因。怎么知道这些?严刑重罚,是百姓所厌恶的,但又是国家得以治理的方法;怜惜百姓减轻刑罚,是百姓所喜欢的,但又是国家陷入危险的途径。圣人以法治国,必定违反世俗而顺应真理。懂得的人,就会赞同原则而违背世俗;不懂的人,就会违背原则而赞同世俗。天下懂得的人少,这个原则就成为错误的了。

处在不合理的地位,遭受着众人的诬陷,淹没在世俗的舆论中,却想在严厉的君主面前求得平安,不也是非常困难的吗!这就是法术之士到死都不能在社会上享有声望的原因。楚庄王的弟弟春申君有个爱妄名叫余,春申君的正妻的儿子名叫甲。余想让春申君抛弃他的正妻,便自己毁伤身体来让春申君看,并哭着说;“能做您的侍妄,我感到很幸运。然而顺从夫人就无法侍侯好您,顺从您又无法侍侯好夫人。我实在不贤,没有能力使你们二位都称心,情形摆着不能都服侍好,与其死在夫人那里,还不如死在您面前。我死以后,假如您身边再有得宠的人,希望您一定要明察这种情形,不要被人笑话。”春申君因而相信了余的谎言,为她抛弃了正妻。余又想杀甲而让自己儿子做继承人,就自己撕破衬衣里子,让春申君看并哭着说:“我受宠于您的时间很长了,甲不是不知道,现在竞想强迫调戏我。我和他争执,竟至撕破了我的衣服。孩子不孝顺,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春申君大怒,就杀了甲。所以正妻因余的谎言而被抛弃,儿子也因此而死。由此看来,父亲爱子,尚且会因诽谤而加害,君臣之间没有父子关系那样亲密,而群臣的毁谤更不只是一个妄的搬弄是非所可比的。无怪乎贤人圣人要遭到杀害了!这就是商鞅在秦被车裂、吴起在楚被肢解的原因。

大凡做臣子的,有罪本不想受到惩罚,无功却都想显贵。而圣人治理国家,赏赐不给没有功劳的人,刑罚必须施加给犯罪的人。既然如此,那么法术之士的为人,本就会遭到君主近侍奸臣的陷害,不是英明的君主是不会采纳他的主张的。

(0)

相关推荐

  • 孙权的宫闱秘事:后位虚悬 家事不宁 ——真实版宫斗剧之一

    聊完孙坚.孙策,自然该轮到孙权了.但孙权是三国时期执掌政权最久的领袖人物,长达五十二年,聊起来太长,其中又会涉及许多典章制度.国策措施等比较枯燥的内容,不太好玩,大家也不一定感兴趣. 本号很早以前曾经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6赏罚术正霸王功成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6赏罚术正霸王功成 题文诗: 善为主者,明赏设利,以劝导民,赐以功赏, 不以仁义;严刑重罚,禁以罪诛,不以人主, 爱惠得免.无功不望,有罪非幸.讬于犀车, 良马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5重罚防奸仁惠而乱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5重罚防奸仁惠而乱 题文诗: 世之学者,说人主曰:仁义惠爱.其皆不曰: 乘威严势,困奸邪臣,主美仁名,不察其实, 是以大者,国亡身死,其国小者,地削主卑. 何以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3任法因势不听而听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3任法因势不听而听 题文诗: 圣人治国,固有使人,其不得不,爱我之道, 而不恃人,以爱为我.君臣正直,可以得利, 尽力事主;正直之道,不可得安,则臣下必, 行私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2循名审辞奸去臣忠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2循名审辞奸去臣忠 题文诗: 有法术者,为人臣得,效度数言,上明主法, 下困奸臣,尊主安国.度数之言,得效于前, 则赏罚必,用于后矣.人主诚明,圣人法术, 而不 ...

  • 《韩非子》卷14奸劫弑臣诗解1擅臣蔽主废法行私

    题文诗: 奸臣皆欲,顺人主心,取亲幸势.主有所善, 臣从誉之;主有所憎,臣因毁之.人之大体, 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 今臣所誉,人主所是,此谓同取;臣所毁者, 人主所非,此谓同舍.此 ...

  • 《韩非子》奸劫弑臣第十四原文翻译

    奸劫弑臣第十四 凡一奸一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 ...

  • 韩非子 奸劫弑臣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所非 ...

  • 韩非子015奸劫弑臣第十四

    凡一奸一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凡人之大体,取舍同者则相是也,取舍异者则相非也.今人臣之所誉者,人主之所是也,此之谓同取:人臣之所毁者,人主之 ...

  •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韩非子>卷4爱臣诗解法义非宥隆威去奸 题文诗: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千乘之君,无以防备,有百乘臣,必在其侧, 以徙其民,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