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馆百万年,看不尽的国宝档案
或许是昨天往返临潼旅途辛苦,初三日早晨小乖赖床不起,几番尝试呼唤无果,于是她俩留在酒店补觉,我独自前往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早在网上得知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免费取票参观的,因游客众多需排队取票,然而现实情况还是出乎意料。8点钟在酒店拦车,的士司机一听我说出目的地,马上说:现在去可能有点太迟了。果然,到达时沿着博物馆大门两边围墙下已经排起了两条长龙,乌央乌央的看不到队伍尽头。一问,一边是等待免费取票的,一边是等待买票进入的——门票20元,可以多看一个大唐遗 宝珍品馆。估摸着购票的队伍会短一些,我赶紧沿着围墙根绕到队伍的尾巴去排队。
足足两个半小时,终于买到了上午的入场门票。为了防止黄牛倒票,这里不管赠票还是买票都必须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而且严格控制人数,每天限量发放4000张。因为博物馆内太多稀世珍宝,为保证藏品安全,进入馆区还需经过严格的安检。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博物馆内整个陈列分为序言厅、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和已开辟为国际画廊的大厅等几个部分。馆内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图书馆、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为了详细了解展品介绍,可以6人一组聘请专业导游,也可以交200元押金租用电子解说仪。
博物馆序言厅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陈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狮,是唐代顺陵石狮复制品,衬以奔腾的黄河和黄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导观众去领略由黄土、黄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陕西古代文明,以历史进程为线索,选取各时代的典型文物进行组合陈列,来揭示陕西地区古代社会文明发展状况。在中 央 大厅分上下两层,共三个展室,分为七个部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
上面这些都是新石器时期的石器、陶器,距今至少也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了,随便一件就凭年份说,都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就靠这些几千年上万年的珍贵文物佐证的。
中国有辉煌的青铜文化,青铜器古文物自然也占了相当大的地位。大体上可分为礼器、酒器、乐器、容器等,具体形制有鼎、簋、尊、爵、钟、豆、鬲等等。
五祀卫鼎,国宝级文物。鼎造型简单大方,内壁铸有铭文19行共207个字,讲述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这篇铭文反映出西周中期部分土地实际已属私有,但土地的转让、交换和买卖,仍需通过王朝重臣。同时这篇铭文中有确切纪年,因此是判断西周中期青铜器的标准器,非常珍贵。
战国编钟,这个很熟悉了。乐器作为青铜礼器的一部分,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达官贵人们就连平时吃饭也要列鼎而食,鸣钟佐餐,“钟鸣鼎食”形容的就是这种奢华场面。钟也就成为祭祀和宴飨时必不可少的重要礼器。
商代的人面具、兽面具,已经具备很高的工艺艺术水准,反映了当时的 宗教元素。
这件叫四足鬲,纹饰清晰,铸造精美,商代中期器皿。四足上各有一变形饕餮纹,饕餮的眼睛采用高浮雕手法,装饰效果极强。之前能见到的鬲都是三足,这件四足鬲是目前全国已知的孤品,国家一级文物。
多友鼎,半球形体,器腹较深,蹄足。装饰花纹简单,仅在器腹上部装饰两道弦纹。器内壁有铭文二百七十余字,是建国以来陕西地区出土铭文最多的青铜器之一。铭文记载的是西周厉王时期与猃狁的一场战争。对战争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资料对研究西周晚期的历史、西周晚期同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古文字研究、历史地理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盉盖内铸有做器者的名字“它”,因而称为它盉。盉与盘经常配套使用,商周时宴前饭后要行沃盥之礼,盉用来注水,盘承接洗过的废水。
这件战国时期的青铜酒壶,是国家一级文物。壶盖为一只鸟的形状,壶腹呈瓠瓜形,所以称之为鸟盖瓠壶。鸟盖瓠壶是文物工作者在陕西绥德县废品收购站中偶然发现的,当时它已身首异处、面目不清,经专家鉴定得知是一件战国青铜器,这才使其幸免溶于炼炉之中。有学者认为壶盖上鸟的形状,与我国天文典籍中所著录的“瓠瓜星”和“天鸡星”可能有一定的联系,盖上的鸟首可能表现的就是天鸡。所以这件鸟盖瓠壶应是战国时期一件与祀天有关的重要酒器。
古人的酒量似乎都很惊人?这件盠方尊也是盛酒器,造型非常有特色,体方口圆。两侧为象鼻形执手。器内有一百多字的铭文,铭文中讲到西周王朝的册名仪式、官员和周王的军队,对研究西周历史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秦代的青铜龙龙体中空,形体巨大,极具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这是战国秦的遗物,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收天下兵 器“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的大型乐器架的底座。
日己方彝,西周,华美富丽,雄伟端庄,以饕餮纹为主题纹饰,具有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它的器盖和内底各有铭文18字,大意是天氏为亡父日己铸造祭器,庇护子孙万代。
大秦文物当然少不了兵马俑,这几件应该算是兵马俑里的精品了,人物造型各异,细节刻画入微,大秦帝国横扫天下的雄浑气势扑面而来。
而这件石铠甲更显秦国勇士的剽悍凌厉,就这件铠甲的重量,寻常人穿在身上恐怕也不堪重负吧?更何况要披坚执锐征战沙场呢?
青铜水禽是从秦始皇陵园七号陪葬坑中出土的。共出土46件,其中青铜天鹅20件、青铜鸿雁20件和青铜仙鹤6件,这里展出的是其中的精品。
从第一展馆直接就穿行到了陈列汉魏晋南北朝主题的第二展馆:此馆分为第四单元《大汉雄风》,汉都长安、汉家陵阙和典型汉代文物;第五单元《冲突融合》,陕西民族大融合、佛教东渐丰富的文化遗存及宗教文物。
西汉彩陶:制陶手工业在汉代得到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泥料的选择和配制越发精细,无论是泥质陶还是夹砂陶,无论是饮食器具还是储藏类巨型用具,都比较精细,以后历史时代的日用陶器很少能与汉代相比的。
西汉铜钟:这个是官方使用的量器,现在才知道“食邑千钟”、“千钟粟”是什么概念了。
玉佩?奇怪古人是怎么把这么这么大的饰品随身携带的。
国家一级文物雁鱼铜灯。造型十分别致,整个灯为一只鸿雁回首衔鱼的形状。灯由雁头、雁体、灯盘和灯罩四部分组成,灯盘和灯罩能够转动开合,不仅可以挡风,还可以调节光线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惊叹的是,灯油点亮后产生的油烟会顺着大雁颈部导入大雁的腹内,雁腹盛有清水,烟会溶于水中,从而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这种科学巧妙的设计体现出汉人的聪明才智和环保意识。
五铢钱石范,这就是印钞机的模板了。
东汉绿釉孔雀陶灯,这件灯形体高大,结构复杂,通身施翠绿色釉,胎质红色。灯自下而上共分三层,因通身有九个灯碗可以同时点燃,所以又称“九连灯”。高度一般在1米左右,灯盘分层错落安置,点燃之后,灯火交相辉映,火树银花,尽显豪华气派。
金饼,没错,这可是西汉时期的金饼啊,共三百多枚,总重约54.5公斤,纯度达95%,其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姓氏戳记。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堆金饼足以让人心跳不已,然而在这个馆中,它的历史价值却超出了本身的货币价值。
西汉陶马,呈站立姿态,体型健壮,造型稳重,具有很强的写实性。马通体彩绘,以枣红色为主。最为难得的是,这些彩绘陶马在历经两千年的风雨之后,色彩依然亮丽鲜艳,
彩色陶俑,已经从人物形态、发髻、服装等方面体现出民族融合的元素,反应了当时的社会变迁。
独角兽也称“獬豸”,是象征司法公正的神兽,传说它的角专抵执法不公之人。
北魏鎏金弥勒像:佛教在汉代传入我国,魏晋南北朝时受到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大力提倡,佛教和佛教艺术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这一时期留下了许多相关的石窟和造像。
第三展馆分第六单元《盛唐气象》:中国古代鼎盛时期隋唐时代典型遗存;第七单元《告别帝都》:展示唐以后作为西北区域中心的陕西。基本陈列精选的2000余件珍贵文物包括反映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艺术追求的丰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兴起与拥有的青铜器,反映秦扫六合统一天下的青铜剑、兵马俑等,以及显示秦汉建筑构件、大型瓦当,民族大融合文化遗存、佛教东渐的宗教文物,还有反映盛唐繁荣景象的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等等,并配以遗址模型、图表、照片等辅助展品,系统展现自115万年前至1840年期间陕西地区的悠久古代历史和文化。
著名的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属于一种盛行于唐代的低温铅釉的彩釉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三彩”是多彩的意思,并不专指三种颜色。
铜龙,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这件铜龙是铁质鎏金,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丛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三彩卧驼: 唐代中外交流频繁,在西行的丝绸之路上,吃苦耐劳的骆驼是当时最得力的运输能手。经过唐代工匠的艺术加工,都显得轻捷俊美、强劲雄伟。唐代雕塑作品中高大的双峰驼居多。
精美绝伦的唐宋彩釉瓷器,造型典雅大方,釉色丰富艳丽,工艺精湛纯熟,充分体现了当时东方大国的富足、自信。
唐朝铜镜: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
这件钱柜为长方形,柜面上有盖,盖边有一投钱小口。柜是储藏物品的家具,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历经千年至唐代,柜已是居家必备用具。唐代柜从形制上可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类,这件三彩钱柜为卧式。
枕头的形状是一位侧卧的女子,女子头扎两个小辫,面部丰满,细眉如月,微微含笑。只见她左手被枕在头下,双腿弯曲,显得悠然自在。枕头的下底有墨书“大定十六年五月”七个字,推断是金代物品。古人认为使用这种瓷枕对身体很有好处,有“名目益睛、至老可读细书”的功效。
青釉提梁倒注瓷壶,1968年陕西彬县出土,伏凤式提梁,以花蒂象征壶盖。盖、壶衔接处堆塑哺乳母子狮,母狮张口为流。球形壶腹刻饰缠枝牡丹。底部中心有梅花形注水孔,造型奇巧,是耀窑瓷器出类拔萃的珍品。
盛唐时期,佛 教造像艺术进入了成熟期。这时期的佛造像比例准确,饱满富丽,写实传神,充满活力。这些气韵生动、华美典雅造像,开创了长安佛教造像艺术的盛唐风格,进而波及到全国各地。北宋时期,政治、文化中心东移,从总体来说,长安地区佛教已不及前代兴盛。
1970年10月5日,西安市碑林区何家村省公安厅下属的某收容所内,基建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先后发现了两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物。两瓮一罐共收纳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共计1000余件。这是20世纪唐代考古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何家村遗宝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自发现以来30多年一直秘不示人,直至2004年才公开展出。为了区别这部分宝物的特殊价值,馆区另设“大唐遗宝”展区,需凭20元门票才可入内。这个展区是禁止拍照的,我由于没有导游跟在身边,得以伺机偷拍了几张。
首先要隆重介绍的这件陕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兽首玛瑙杯。它用一块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雕刻而成,造型写实、生动,杯体是模仿兽角的形状,杯子的前部雕刻为牛形兽首,双眼圆睁,炯炯有神,刻画的神形皆肖。兽嘴处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其实这是酒杯的塞子,取下塞子,酒可以从这儿流出。头上的一对羚羊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与杯身连接,在杯口沿下又恰到好处地装饰有两条圆凸弦,线条流畅自然。这件酒杯材料罕见珍贵,是极其稀有的缠丝玛瑙,材质纹理细腻,层次分明。工匠又巧妙利用材料的自然纹理与形状进行雕刻,“依色取巧,随形变化”。细微处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选材、设计和工艺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在我国是绝无仅有的。
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十分常见,在我国,从唐代以前的图像资料来看,这种酒具常出现在胡人的宴饮场面中,唐朝贵族以追求新奇为时尚,而这件器物的出土也是唐朝贵族崇尚胡风,模仿新奇的宴饮方式的见证。
至今还记得当时旁边一位导游夸张的语气:你问介宝贝值多钱?一亿?两亿?告诉你们,无价!全世界也就这么一件!介可是咱这的镇馆之宝……
陕西历史博物馆内有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而在这十八件组中唯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除了上面那件兽首玛瑙杯,还有就是导游嘴里的另一件镇馆之宝: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为什么说它这么珍贵?首先从外形上看,壶身模仿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是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产物。其次,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这里面还蕴含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唐玄宗在位后期越发的骄奢淫逸,纵情于声色犬马之中,天宝年间,每逢“千秋节”皇帝的生日都会在兴庆宫期的勤政楼前,举行盛大的宴会,接受文武百官、外国使臣和少数民族首领的朝贺,并以舞马助兴。这时上百匹舞马披金戴银,伴随着《倾杯乐》曲的节拍,跃然起舞,奋首鼓尾,舞姿翩翩。高潮时,舞马跃上三层高的床板旋转如飞。而此时领头的舞马便会衔起地上盛满酒的酒杯到玄宗面前祝寿。唐代许多文人曾写下很多关于舞马的诗句如“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都是形容舞马衔杯祝寿这一独特的宫廷娱乐活动。而这盛大的宫廷祝寿活动在天宝十四载,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弃城而逃,这批舞马散落到安禄山的一名大将田成嗣手中。有一天,军中宴乐,舞马听见乐曲声应节拍跃然起舞,士兵见状误以为是妖孽,田成嗣命士兵将舞马鞭打而死。
此后,盛行一时的舞马衔杯宫廷祝寿舞的形式在历史的变革中永远的销声匿迹了,但这件银壶却成为大唐王朝的兴衰最好的见证。
这件银熏炉整体造型舒展大方,风格凝重典雅,是一件观赏性很强的室内摆设用具。
何家村一共出土10副玉带,其中9副分别放在4件银盒里, 盒盖上都有墨书记录着玉带的玉色、名称、形制和组成数量。玉带是指镶缀有玉片的腰带。由带扣、带跨、带鞓和铊尾组成。带扣和铊尾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皮带扣和皮带尾部的装饰,位于皮带的两端,鞓是指皮质的腰带,带跨也称为带板,镶缀在鞓上,形状有方形、半圆形等等,有的带跨上还有孔或者附环,用来悬挂物品。
入馆半天,上下万年。数不尽的绝世珍宝,看不完的历史遗迹。在这个放眼皆是国宝档案的博物馆里,很容易沉迷其中而不可自拔。直至阿玲再三电话催促,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又:回来整理照片,光在这个省博物馆拍摄的就有近千张,可惜许多在网上也搜索不到具体资料。据说另外还有不少珍品是收藏在仓库不公开展出的,可见其馆藏之浩瀚。喜欢历史和古玩的朋友,到西安一定要去省博馆游览,肯定不会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