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词之法:“三步曲”之构思、立意和取材
醉月诗苑
填词之法:“三步曲”之构思、立意和取材
据前人经验总结,填词之法有个“三步曲”。第一步,就是构思、立意和取材;第二步,注重长短的结构与离合;第三步,则是完善词的文采、音节和色调。今天就从第一步来说起——词的构思立意、取材。
朋友们大多都看过《红楼梦》吧?也许会记住林黛玉和香菱论诗的那一段,黛玉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这话,当然是曹雪芹借黛玉的口来表达的他自己的观点,但是,这话也非常恳切。“做诗要先下意。诗之有意,如人之有骨。人而无骨,行尸走肉也”——这是清代的学者王楷苏的言论。现在结合词的特点,综合诸多前人的一些论述,对此之“立意”分述如下。
1,立意要深,用语清浅。
我们赏析诗词作品时,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意深语浅,乃是佳作。前面我提到的填词的词语要“清浅”也是指此而言。我们看一下马致远著名的小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不做其他分析,我们只看他的用语,没有生涩之字,没有艰深的词语,多么平实的字句,可是,却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羁旅荒郊图,其境远也,其意深也,寥寥数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言简意深,是写诗填词的最高境界。“意贵深,语贵浅,意不深则薄(浅浮,浅薄)”“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不妨再看一下我们熟悉的李白之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语言之浅白,刚会说话的小儿都可以朗朗上口,可是这浅白之字表达出的内蕴含义,却牵动无数漂泊思乡人的心肠。
有些朋友写诗填词,总喜欢去找那华丽无比的词汇,反复地堆砌,表面上一看,哇,这词好靓!再仔细一品,除了语病之外,啥都没有!返朴归真,才是大道,别去总琢磨找那些花哨词儿了。意深,不在词的华丽之处,而在于词的组织运用上。
2,立意要新,不点鬼簿。
说句白点的话,就要是有点个性。写出来的东西,别人一看就是你张三的,不是他李四的。独立的风采和个性,就是新意!我们这里再借用《窥词管见》中的言论,以述其义:“文学莫不贵新,而词尤甚,不新不可作。意新为上,语新次之。……所谓新意者,非于寻常见闻之外,别有所闻所见而后谓之新也”。
3,词意真切,浪漫写实。
词家常说的是,填词之道须“随事命意,遇景得情”。凡事讲究个真。前面提过的“要说的情出,要写的景明”,就是对真实的描述。景明而真,情切而真。情出肺腑而非虚伪强构,真情流露,不求而自工。
人皆说诗人为性情之人,填词吟诗,实为性情之产物。我们自己也有感受,有情绪时,便有了诗兴,有情调时,便喜哼曲叨词。如果烦躁苦闷不安时,给你命题,你也难有上佳之作。刻板木讷之性格性情,实难出好诗好词的。“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做诗填词弄曲,乃是高雅情趣之为,岂是那整天扳着脸,一脸死相之人所玩的起的?爱诗之人,皆有一颗火热真切之心,有了这份真,我们才有缘在此相聚交流。词意须真切,自在情理之中。
4,词有别味,在其词意----“贵远不贵近,贵淡不贵浓”。
怎么理解这意思呢?其实主要是指表现手法而言的。浓而近则很容易见识,远而淡,则雾里看花,欲得而难求。在讲近体诗时说到一个“含蓄”的概念,这里实质上就是这意思。唐诗宋词的美学特点就是两个字——含蓄。其意的表达要具有艺术性,也就是说要注重修辞的运用。多用比和兴,有话别直说。我在相关讲座时提过,写作时,别直言其义。比如,写相思,文就尽量不要用“相思”这两个字,写悲伤,文中就不要直接写上“悲伤”,比喻比拟,借物达意,这个意则表现的就不那么浅显了。直接说出,那就是“近”了“浓”了,用修辞手段艺术地表达,就是“远”了“淡”了。
填词之立意,立意还贵在一个“锐”字上,贵在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