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这个世界,没人有义务取悦于你
这个世界,没人有义务取悦于你
——写给女儿凡凡
王冬静||江苏
慢慢地,我越来越感觉到,在这个时代,要想生活得很好,坚强的内心和坚定的自我,非常重要,能否真正地自由,几乎完全依赖于你是否真的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小孩子从孩童时候起,有父母的疼爱包围,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童年;长大后结婚,遇到协调一致相亲相爱的配偶,可以有第二个童年;到了老年,有孝顺的子女让你做回“老小孩”,便是第三个童年。
这说法来自王鼎钧先生的一篇小文。看到之后,一直非常认同。
基本上年纪大了,无论学识文化如何,总是能够对着年轻后辈,说出很多人生哲理来的。这也是我非常喜欢读一些回忆录或者自传类书籍的原因。有文化责任感的知识分子,总会在三个方面下功夫:学术(专业)层面、社会(从象牙塔到大众)层面、再到公共领域。这是令人景仰的高度,不是一般人可以习得。尤其是致力于公共(教育)服务,这一点对于既无才华亦无抱负的我等女流之辈,敬佩之余,也不过是回到自己有限的空间内,务实地做人做事,即所谓,哪怕是萤火虫,也有微弱的光,可以闪烁。
因此,在我这个年纪,陪伴着青春期小孩的成长,视为首要内容。当然,没有事业心的人是不会占据重要的工作岗位的。孩子的健康快乐,是我幸福快乐与否的硬指标。我想,普天下所有的母亲,大抵如此。关于母爱,我认为不必要夸张地赞美,做不到才是不正常,因为,只要看看动物界的表现,就知道人类的表现并不比它们更为无私。
但人类的辛苦在于,除了物质的需求,我们吃饱穿暖了,还要追求精神的满足、找寻心灵的家园,以及灵魂的归宿。这样看来,作为父母,我们又能给孩子提供多少的滋养呢?其实真的有限。
一个小孩在一岁左右即学会说话,学会走路,而真正开始在社会的行走,大致要在青少年时开始。
我们夫妻意见一致,是决计要给她“快乐童年”,做个“快乐小女生“的。因此,一直以来,基本上以我们力所能及的照顾和养育,围起来一个经过过滤的家庭生态环境,相对洁净、相对接近真善美。很多时候,即使不能幸免地要开始渗透一些人世间的辛酸、社会上的浑浊、以及时代气息里的雾霾,也是尽量让自己的视角和解说保持悲悯的角度,以理解的宽容,和独善其身的目标为勉励的,也就是说,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一颗追求真善美的心灵吧。这个基调,是值得给自己和小孩定下去来,去努力秉持的。
自从微信开始盛行起来,大家通过各路朋友,每天都能够收到纷繁复杂的信息。其中,心灵鸡汤类的书写似乎最受欢迎。说明,我们在心灵方面的挣扎一点儿也不亚于经济大潮中的搏击。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困惑和忧虑。我相信,“受伤”这个词,大家一定都认同最痛的是心灵的伤。
当我的孩子流泪,做妈妈的我感受到痛,那一定是她受到了心灵的伤害,而不是其他。青少年的纯真,会随着踏入社会的脚步,一步一步、一天一天地被磨损。比如,有人辜负了她的信赖和喜爱,她会感到失望和伤心,以后,她会想,“我是不是不应该如此相信ta”?“下一次,我不能再对ta说的话信以为真,要做一些准备的”……实际上,我们的失望,都因为我们前面有希望,期待的和实际得到之间的落差越大,越感到懊恼和挫折。
这时候,我们需要开始反思自己的希望和期待,是否有问题?而各门宗教,都会指出修炼自身、追求天道与大爱的途径。不管信不信真有佛祖与上帝存在,宗教里面值得俗世无神论者借鉴学习的确实有很多。比如,希翼和贪念之间的界限,受伤与嗔痴之间的因果,真爱与控制欲、占有欲之间的距离,等等,即使是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小小冲突,都有可能,只是各自的角度不同而已,并没有对与错、黑与白、是与非。“没有真相,只有角度”这一句历史研究者信奉的,我也非常相信,无论看人、看社会、看世界,都是如此。只有适不适合,没有对错。从这一点出发,我就从不赞同那些幽怨、抱怨和怨恨。如果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社会令你觉得有必要花上一大段时间和心力,用于数落ta 的不甚美好、不合己意甚至到了值得愤恨的程度,那么,我就要非常残忍地告诉你——“其实,这个世界,没有谁有义务取悦你”!别人不会长成你需要的模样,世界更不会。唯一能做的,就是要让自己有能力删除精简那些使自己不快乐的人和事,交往与活动。
我的身边,不断地有故事发生,让我看着每一个故事里的人,像一面面镜子,照见自己,也引以为鉴。比如有人诉说自己的不幸,是如何地“爱到死去活来”却“落得凄凉”,我会反问她“难道真爱不是希望看到他活得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和你厮守才算合理?”“你真的理解他的内心和追求吗?”基本上这样的情形都禁不住追问。实际上,即使是看起来对方很势利的世俗的行为,也不必要去追溯,如果不值得投入与爱,就清空删除,或者收回自己的爱,就像你送给别人的一份礼物,别人不要了,你再收回来,没有必要觉得挫败。这份笃定心理的练就,需要建立在坚信自己的感情与爱是真诚的、真实的,那样你就会觉得,别人不要,是对方的损失,而不是你。只有有爱的能力,我们总是不会缺少爱的对象。把自己打造好,快乐的源泉就会来自内在的自我,而不是寄希望依赖的别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都只是相依相伴,陪伴而已,能给予,永远都比期待获得来得更高层次、也更幸福,真正的幸福。
这个时代,貌似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得练就有选择的能力,知道自己要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光是这个寻找自我的过程,就花掉我差不多半辈子的时间。
终于有一天,我开始真正领悟,我们能做的其实真的不多,你既不能改变自己、也不能改变别人,更不能改变社会和世界,只能调适。即使是美式教育里面推崇的至高理想“让我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里面(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理想,以及“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要从自身做起的。对自己,终其一生需要做的,就是寻找自我,与自己友好相处,做更好的自己,爱自己;对于别人,学会如何保持距离,合适的距离与尺度是所有感情得以存活和成长的保证,包括友情和爱情,都要基于理解、宽容与相互温暖相互扶持的态度去经营,人生之中,知音难觅,知己难寻,遇到了就要珍惜,生命长河里,相汇的机会并不多,并肩走过哪怕即使一小段路程,也要努力让它成为美好的记忆;对于这个世界,我们是其中的一分子,当你学会爱自己、爱别人,就会将这个世界一并地爱上了。
亲爱的女儿,充满欣喜地,我们看到你蹒跚地再次学会走路,走人生的路,走得姿态美美的,大方、自然,真如你所说的是“世界因我而不同”了!
感谢有你,让我在学习做母亲的路上,跟着一起成长!
插图/网络
作者 简介
王冬静,女,江苏滨海人,现为东南大学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爱好读书、唱歌(民族美声)烹饪。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10天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作者简介及照片。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2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