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源作品
北宋绘画大师、绘画理论家郭熙曾在其画论著作《林泉高致》中表达出一种“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画审美意境。今天,在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 “林泉高致”——周思源个展开幕。周思源是四川音乐学院的教授,展览展出其2016至2021年间创作的红、黄、蓝、灰4个色系共63件作品。
周思源谈到,自己这几年的创作多以山为主题,这缘于他对山的深厚情感。“我生长在云贵高原,那里抬头就可见山,家门口就正对着一座'五老山’,那座山陪了我十多年,直到离开家乡。”即使多年在外,记忆也会在艺术家的脑海中闪现。“有时想,到老了有一天会回到山里,做一个山的守望者。”周思源如是说。
所以,在这两年的绘画中,周思源不断地探索。画布成了他的实验“空间”,里面不仅有艺术语言、艺术风格的探索,更有在哲学层面的探索。
在众多的西方现代主义先驱大师之中,塞尚、康斯坦布尔的风景画都给周思源很多启发,他们画中的笔触线条与色彩,尤其是画面严谨灵动的结构,都让他久久揣摩着背后的精神性。在看这些绘画时,他仿佛听到了音乐。
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何桂彦认为。对于周思源来说,在画面情绪的流动中,在斑驳的肌理之中,在巍峨的群山中,传递出的是一种磅礴的、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崇高。所谓的“林泉高致”,与其说周思源是推崇郭熙的绘画方法论,毋宁说反映的是艺术家内心的一种人文诉求,即对因“山水”所构筑的审美与精神世界的向往与追求。
现场厚重的颜料肌理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大尺幅的作品彰显出山水自然本身的磅礴气势。“只有进了画室,不平静的心才能安静,疲惫的身体才能舒缓,脑子可以慢慢思考一些艺术的事情。”正如艺术家所言,不能说的话,就让画来说吧。(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