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495
润肠汤
【方源】:《证治准绳》
【组成】:当归尾6克,甘草6克,生地黄6克,火麻仁6克,桃仁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润肠通便。
【主治】:阴血亏虚,大便干燥秘结。
【方解】:本方用生地黄、当归尾养血滋阴;桃仁、火麻仁润燥通便;甘草调和众药。诸药共用,有滋阴养血,润肠通便之效。
【按语】:本方以大便干燥秘结、面色无光、舌淡脉细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肛裂等病症。
【同名方】:
1、《杨氏家藏方》润肠汤由麻子仁、桃仁、芝麻、荆芥穗构成。功能润燥滑肠。主治大便滞涩,连日不通。
2、《兰室秘藏》润肠汤,本方加升麻、红花、煨大黄、熟地黄构成。功能养血润肠。主治血燥阴虚,大便不畅。
咽喉肿痛,上焦实热,口舌生疮
大青丸
【处方】 大青1两,黄芩半两,蚤休半两,黄药半两(锉),黄连半两(去须),蔷薇根皮1两(锉),川升麻半两,栝楼根半两,知母半两,石青半两(细研),马牙消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酸枣大。
【功能主治】 咽喉肿痛,上焦实热,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 绵裹1丸,含咽津。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五
服寒食散发动,积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者
大青丸
【处方】 大青4两,麦门冬(去心)4两,香豉4两,石膏(研)2两,葶苈子(熬)2两,栀子2两,栝楼根2两,枳实(炙)2两,芍药2两,知母2两,茯苓2两,大黄2两,黄耆2两,黄芩2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服寒食散发动,积年不解,不能食,羸瘦欲死者。
【用法用量】 每服5丸,以饮送下,1日2次。5日不知,则更服之,以知为度。
【摘录】 《千金翼》卷十五
时行瘟疫发热,并劳役发热,上膈一切结热
大青丸
【处方】 薄荷3钱,甘草3钱,栀子3钱,黄芩3钱,黄连3钱,大黄8钱,玄明粉6钱,连翘6钱。
【制法】 上为细末,用青蒿自然汁为丸,如绿豆大,用雄黄为衣。
【功能主治】 时行瘟疫发热,并劳役发热,上膈一切结热。
【用法用量】 治杂病发热者,朱砂、青黛为衣。每服五六10丸,白汤送下。
【摘录】 《直指附遗》卷三
济川煎
【方源】:《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9~15克,牛膝6克,肉苁蓉6~9克,泽泻4.5克,升麻1.5~3克,枳壳3克。
【用法】: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主治】:老年肾虚,大便秘结,小便清长,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背冷畏寒。
【方解】:本方中肉苁蓉温肾益精,润肠暖腰,为主药。当归养血和血,润肠通便,牛膝补肾强腰,性善下行,共为辅药。泽泻渗利小便而泄肾浊,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共为佐药。尤妙在稍加升麻以升清阳,清阳升则浊阴自降,主药配伍,以增强通便之效,为使药。六药并用,是为寓通于补之剂。
【加减】:如气虚者,加人参;如有火,加黄芩;如肾虚,加熟地;虚甚者减枳壳。
【按语】:本方以腰酸背冷、大便秘结、小便清长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年老体衰及妇人产后之便秘。如阳虚寒甚,加肉桂。肠燥便秘日久,则去泽泻,加锁阳,火麻仁。
蜜煎导方
【方源】:《伤寒论》
【组成】:食蜜140毫升。
【用法】:上一味,置铜器内微火煎,边煎边搅,不使焦糊;至可制丸时,乘热以手捻作栓子状,前端尖锐,如手指粗细,长3厘米左右。用时塞入肛内。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肠燥便秘,大便硬结难下,近于肛门,时有便意而欲解不得,小便自利。
【方解】:本方中蜂蜜甘平,滑肠通便。煎蜜捻作栓子状,插入肛门内,化而为液,有润燥滑肠,导便通下之效。
【按语】:本方以大便硬结,近于肛门,欲解不能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老年便秘、习惯性便秘、体虚无力排便等病症。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蜂蜜有缓泻和润滑性祛痰作用,对创面有营养、收敛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活血润燥方
【方源】:《寿世保元》
【组成】:当归6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火麻仁45克,枳壳21克,杏仁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练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空腹时用温开水送下,日服1~2次。亦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
【功效】:养血滋阴,润燥通便。
【主治】:血虚肠燥,大便秘结。
【方源】:本方中当归、熟地、生地养血滋阴,润燥通便;枳壳下气宽肠而助通便;火麻仁、杏仁润肠通便。诸药配伍,共奏养血滋阴,润燥通便之功。
【按语】:本方以面色无华、便结难下,脉细涩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热病后津枯便秘、老年与产后血虚便秘等。如血虚较重,加桑葚子、何首乌;津液耗伤,加麦冬、玄参。
【同名方】:
《兰室秘藏》活血润燥丸,由大黄、防风、当归、羌活、皂角仁(烧存性)、麻仁、桃仁构成。功能润肠通便,活血祛风。主治血秘风秘,大便燥结。
心脾中热,口糜生疮,乍发乍退,久不瘥
大青丸
【处方】 大青(去根)3分,甘草(炙、锉)3分,枳壳(去瓤,麸炒)3分,苦参(锉)3分,黄连(去须)1两,生干地黄(焙)1两,升麻1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心脾中热,口糜生疮,乍发乍退,久不瘥。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后热水送下,1日2次。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小儿急慢惊痫
大青丸
【处方】 天麻1钱,水银(另研)1钱,朱砂1钱,天南星(炮)1钱,铁粉1钱,白附子1钱,硇砂1钱,好墨1钱,僵蚕1钱,金箔5片,银箔7片,轻粉半钱,黑附子2钱半,全蝎(麸炒)2钱半,粉霜2钱,半夏18个(姜浸),脑子3钱,麝香3钱,雄黄(酒煮)3钱,蜈蚣1条(盐汤洗去土)。
【制法】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儿急慢惊痫。
【用法用量】 本方名大青丸,但方中无大青。疑脱。
【注意】 伤寒不得用。
【摘录】 《永乐大典》卷九七八引《聚宝方》
脑热,脑脂流下,塞耳成聋
大青丸
【处方】 大青1两,大黄(锉,炒)1两,栀子(去皮)1两,黄耆(锉)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朴消2两。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脑热,脑脂流下,塞耳成聋。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温水送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清咽太平丸
【方源】:《医方集解》
【组成】:薄荷30克,川芎、柿霜、甘草、防风、犀角各60克,桔梗9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和白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
【功效】:清利咽喉,清热止血。
【主治】:肺火咯血,咽喉不清利,两颊泛红等。
【方解】:膈上有热,肺燥阴伤为本方辩证要点。方中犀角清热凉血。川芎升散瘀调血;桔梗、甘草清咽利膈。柿霜生津润肺。薄荷、防风消散风热;白蜜调和诸药为使,并能润燥。诸药合用,功效显著。
消斑青黛饮
【方源】:《伤寒六书-杀车槌法》
【组成】:青黛、栀子、黄莲、犀角、知母、玄参、生地、石膏、柴胡、人参、甘草各等分。
【用法】:加生姜1片,大枣2枚,水煎,加醋1匙服。
【功效】:凉血化斑,泻火解毒。
【主治】:温病或伤寒化热,身热不退,邪入营分,皮肤斑疹,色红而深,口渴烦躁舌质红,苔干少液。
【方解】:本方以热邪入营卫辨证要点。方中犀角清营解毒,清心安神,凉血散瘀;生地清营凉血,滋阴生津。黄莲泻心火,石膏清胃火,青黛清肝火,栀子清三焦之火。玄参、知母清热养阴;柴胡引邪透达肌表;人参、甘草益气和胃;姜枣调和营卫。斑已外见,不宜在用升散,本方使用大量寒药的同时,配用一味柴胡,清透并用,避免毒邪内陷,又加醋酸敛以防柴胡过散,又能引药入肝经血分为使药。便实者去人参,加大黄,以泻热通解为佐。
控涎丹
【方源】:《三因极一病症方论》
【组成】: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糊丸如桐子大,每服1~3克,每日或各隔日1次,临卧时用生姜汤或温开水送服。
【功效】:祛痰逐饮。
【主治】:水饮痰涎伏在胸隔上下,忽然颈项、胸背、腰胯隐痛不可忍,筋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令头痛不可忍,或手足冷痹,或神志昏倦多睡,或饮食不思,痰液稠黏,夜间喉中痰鸣,多流涎唾,舌苔粘腻,脉弦滑。
【方解】:本方中甘遂行径遂水湿,大戟善泄脏腑水湿;白芥子辛温,善治皮里膜外,胸隔间之痰涎,与甘遂、大戟共用,则利于祛痰逐饮。煮糊为丸,其效力较缓和。
【按语】:本方以胸胁隐痛、舌苔粘腻、脉弦滑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渗出性胸膜炎、颈淋巴结核、哮喘、肾病水肿、癫狂等。如痰猛实气,酌加用量;惊痰,加朱砂、全蝎;脚气,加槟榔、木瓜、卷柏;惊气成块,加穿山甲、鳖甲、延胡索、蓬莪术;寒痰,加胡椒、丁香、干姜、桂枝;热痰,加芒硝。
【同名方】:
《温病经纬》控涎丹,由生川乌、半夏、铁粉、僵蚕、全蝎、甘遂、生姜、朱砂构成。功能熄风化痰。主治诸痫。
甘遂半夏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甘遂3克,半夏10克,芍药10克,炙甘草2克。
【用法】:水煎去滓,加入蜂蜜100毫升,和药汁,再煎,顿服。
【功效】:逐饮祛痰,散结除满,缓急止痛。
【主治】:留饮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后虽觉轻快,但心下仍然坚满。
【方解】:本方中甘遂攻逐水饮,半夏除痰散结;甘草、芍药、白蜜酸收甘缓以安中和胃,且缓甘遂之峻烈及其毒性;芍药配甘草以缓急止痛;甘遂与甘草相反而配伍,取其相反相成,使激发留饮得以尽去。
【按语】:本方以心下坚满或痛、自利、利后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苔白滑、脉沉伏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肺源性心脏病、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慢性支气管炎、胃炎、闭经、尿毒症、腹壁脂肪增多症等。如见腹水,加泽泻、茯苓、大腹皮;气虚,加白术、党参;阴虚,加服六味地黄丸;阳虚,加干姜、桂枝;胁下痞块,加鳖甲、三棱。
至于本方煎法,应以甘遂与半夏同煎,芍药与甘草同煮,最后将二汁加蜜合煮,顿服,较为妥当。
本方药力峻猛,得效即止,不可久服;体弱者慎服,孕妇禁服。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本方对家兔有显著的利尿作用。甘草、甘遂属于中药“十八反”之列,不能合用,但大鼠实验中,甘草用量等于或少于甘遂时,并无相反作用,有时还可解除甘遂的毒副作用;若甘草用量增大,超过甘遂,则有反作用,并且用量越大,甘遂的毒性越强。
斑疹火毒
大青汤
【处方】 大青、玄参、生地黄、石膏、知母、木通、甘草、地骨皮、荆芥穗各等分。
【制法】 上锉细。
【功能主治】 斑疹火毒。
【用法用量】 水1盏,加淡竹叶12片,煎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痘疹心法》卷二十三
上焦气胜,热结头痛
大青汤
【处方】 大青3两,百部根5两,紫菀(去苗土)2两,茜根2两,黄芩(去黑心)2两,生干地黄(焙)1两,白前1两,五味子(炒)1两,甘草(生)1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上焦气胜,热结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以知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天行壮热头痛,遍身发疮如豌豆者
大青汤
【处方】 大青3两,栀子2-7枚(擘),犀角(屑)1两,豉5合。
【功能主治】 天行壮热头痛,遍身发疮如豌豆者。
【用法用量】 上切。以水5升,煮取2升,分3次服。
【摘录】 《外台》卷三引《延年秘录》
大黄甘遂汤
【方源】:《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12克,甘遂6克,阿胶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破於逐水,养血扶正。
【主治】:妇人水血俱结血室,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口不渴,舌质紫暗,苔黄或黄腻,脉沉涩。
【方解】:本方中大黄破血攻瘀,甘遂峻下逐水,二药合用,用攻逐水血之结;辅以阿胶养血扶正,使去邪而不伤正。
【按语】:本方以少腹满、小便难、舌质紫暗、苔黄、脉沉涩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闭经,尿潴留、肝硬化腹水、精神分裂症、膨胀、癃闭等病症。治癃闭,加牛膝、木通;经闭,加桃仁,丹皮;癫症,加郁金;狂症,加山栀;腹胀明显,加槟榔、厚朴。
禹功散
【方源】:《儒门事亲》
【组成】:黑牵牛120克,炒茴香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6克,日服1~2次,生姜汤送服。
【功效】:散寒行水。
【主治】:寒湿水气结聚,水疝,阴囊肿胀,二便不利,以及阳水。
【方解】:方中黑牵牛峻下逐水,通利二便,佐以茴香散寒理气,共奏散寒理气逐水之功。
【按语】:本方以阴囊水肿,二便不利、或腹水、水肿为辨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水肿、腹水、鞘膜积液等。如阴寒内盛,加肉桂、吴茱萸;气滞疼痛,加橘核、木香;水肿腹水,加猪苓、茯苓、泽泻。
本方泻水力强,正气亏虚者不宜使用。
【附方】:
1、肿半截秘方(《中医方药手册》)由黑白丑、生姜、红糖、大枣构成。功能消肿利水。主治慢性肾炎的全身水肿,缩窄性心包炎的水肿等病症。
甘遂通结汤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组成】:甘遂末0.6~0.9克(冲服),桃仁9克,赤芍15克,生牛膝9克,厚朴15~30克,大黄9~24克(后下),木香9克。
【用法】:水煎服,或经胃管注入。
【功效】:逐水攻下,行气活血。
【主治】:肠梗阻,腹痛,腹胀,呕吐,无排便排气。
【方解】:本方中甘遂、大黄攻下通结逐水,为君药;桃仁、赤芍、生牛膝活血祛瘀,木香、厚朴、行气宽中,均为臣药。诸药并用有攻下逐水,行气活血之效,使结滞通畅,气机运行,则证自缓解。
【按语】:本方以腹胀、腹痛、呕吐、便秘、脉实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重型肠梗阻,肠腔积滞;高位肠梗阻;有绞窄趋势的粘连性肠梗阻;病租较长,腹胀严重的单纯性肠梗阻;以及早期肠套叠、肠扭转、嵌顿性疝等。
本方用于肠梗阻时,最好用胃管注入。在注入药汁前,应先对胃肠进行减压,使上消化道处于空虚状态,从而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攻下作用。胃肠减压后,将药液1次或分2次注入,两次间隔0.5~1小时。注入后关闭胃管2~3小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感觉恶心,可针刺足三里、内关等穴,或用阿托品穴位注射,不使药液吐出。一般在服药后2~3小时,症见肠鸣音亢进或有便意时,可配合灌肠以诱导排便。在使用本方治疗时,应严密观察6~24小时,如病情不见好转,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应改为手术治疗。
【附方】:
1、莱朴通结汤(《中医治法与方剂》)由炒莱菔子、川朴、二丑、大黄、甘遂末组成。功能逐水攻下,通结理气。主治肠梗阻肠腔积液较多,体质壮实者。
黄龙汤
【方源】:《伤寒六书》
【组成】:大黄9克,芒硝9克,枳实6克,厚朴6克,甘草3克,人参6克,当归9克,桔梗3克,生姜3片,大枣2枚。
【用法】:水二盅,姜三片,枣二枚,煎之后再入桔梗一撮,热沸为度。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泻下热结,益气养血。
【主治】:阳明腑实,气血虚弱。症见自利纯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疼痛拒按,身热口渴,身倦少气,神昏谵语,肢厥。
【方解】:素体气血不足,或热结阳明,里实已成,应下失下,火泻壅闭,耗气搏血,气血两伤,邪火独存,邪热与糟粕互结,故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疼痛拒按;热迫津出,故自利纯净水;热盛津伤,故身热口渴;邪热耗伤气血,故神倦少气;邪热内扰神明,故神昏谵语,肢厥。
“邪热一毫未除,元神将脱,补之则邪毒愈盛,攻之则几微之气不胜其攻。攻不可,补不可,补泻不及,两无生理,不得已,勉用陶氏黄龙汤”,泻下热结,益气养血。
方中以大承气汤(芒硝、大黄、枳实、厚朴)荡涤胃肠实热积滞,峻下热结,釜底抽薪,为主药。辅以人参,当归补益气血,扶正以祛邪。
【按语】:本方以下利清水,或神倦少气、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焦黄、脉虚为辩证要点。现代常用于治疗肠梗阻,急性阑尾炎、胆石症、胆囊炎等。年老体弱者,去芒硝,重用人参、当归;兼阴津损临,加麦冬、生地、海参、玄参。
【同名方】:
1、《太平圣惠方》黄龙汤,由伏龙肝、当归、黄芩、赤芍、炙甘草、升麻、生地、朴硝、竹茹组成。功能清热通便凉血。主治热病鼻衄。
2、《证治准绳》黄龙汤,由柴胡、黄芩、甘草、赤芍、生姜、大枣构成。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寒热往来,或发热不退。
3、《类症活人书》黄龙汤,由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构成。功能和解少阳。主治妊娠寒热头痛,饮食不振,胁下痛,胁下痛,呕逆痰气;产后伤风,热入胞宫,寒热如疟;经水适来适断,病后劳复,余热不解。
4、《竹林活人书》黄龙汤,由黄芪、当归、白芍、苍术、白术、陈皮、生地、熟地、甘草、柴胡组成。功能养血疏肝,益气健脾。主治妇人先由劳役,脾胃虚损,以致气短气逆,漏下不止,其色鲜红,身体发热,自汗不止,大便泄泻,四肢乏力,饮食不思。
【附方】: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辩》)本方去厚朴、枳实、桔梗、大枣,加生地、麦冬、玄参、海参构成。功能滋阴益气,泻结泻热。主治热结里实,气阴不足,神疲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
2、玉烛散(《儒门事亲》)由当归、川芎、大黄、熟地黄、白芍药、芒硝、甘草组成。功能养血清热,通便泻积。主治血虚里热,大便秘结;或妇人经血不通,腹胀作痛。
止下痢,除热,止吐泻。主伤寒、热病,发热多日,汗、吐、下不解;或下利不止,或发黄疸,或发斑疹,烦躁不安不得卧
大青汤
【别名】 大青四物汤、阿胶汤、阿胶大青汤
【处方】 大青4两,甘草2两,胶2两,豉8合。
【功能主治】 止下痢,除热,止吐泻。主伤寒、热病,发热多日,汗、吐、下不解;或下利不止,或发黄疸,或发斑疹,烦躁不安不得卧。
【用法用量】 大青四物汤(《活人书》卷十八)、阿胶汤(《圣济总录》卷二十七)、阿胶大青汤(《古今医彻》卷一)。
【注意】 忌菘菜、海藻。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大青乃蓝之一种,善解陷伏至阴之邪;豆豉专搜少阴不正之气;阿皎滋血润燥;甘草解毒和中。不特为阳毒发斑之专药,一切时行温热汗吐不解,下利不止,并得用之,取其解散阴经热毒也。
【摘录】 方出《肘后方》卷二,名见《外台》卷二引《深师方》
热病不解,而下痢困笃欲死者
大青汤
【处方】 大青4两,甘草3两,胶2两,豉2合,赤石脂3两。
【功能主治】 热病不解,而下痢困笃欲死者。
【用法用量】 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尽更作,日夜两剂,愈。
【摘录】 《肘后方》卷二
时行头痛,心如醉状,面爱向黑处,不欲见人,此为里热不散,甚则狂走赶人
大青汤
【处方】 大青叶2分,秦艽2分,吴兰2分,升麻2分,荠苨2分,栝楼根2分,甘菊1分,石膏3分,竹沥2合,朴消3分。
【功能主治】 时行头痛,心如醉状,面爱向黑处,不欲见人,此为里热不散,甚则狂走赶人。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分2帖。每服1贴,水2升半,煎至1升2合,去滓,下竹沥、朴消,分温4服。
肉色黄,加茵陈6分;面似火,加栀子14枚。
【摘录】 《伤寒总病论》卷三